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绿化带在下沉气流之内或下沉气流处。
卫星城、有污染的工业在下沉气流之外】【热岛效应--雨岛效应】2.1.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风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三种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摩擦力,其作用是使风速减小,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相反。
(3)地转偏向力,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垂直。
4.力的作用效果(1)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高空。
(3)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近地面。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PB大于PA大于PD大于PC(1)基本气压场的判读①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②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③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
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
④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
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
⑤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2)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①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北半球):②判断风速a.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b.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
③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a.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b.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c.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关系: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判断下垫面的性质】1、判断陆地或海洋(湖泊)夏季:等压线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相反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注意】近地面等温线与等压线弯曲方向相反!2.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2.2.1气压带和风带1、分布、性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0、30、60、90,低高低高相间分布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因素形成副高、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形成低压------气流上升--------湿润高压------气流下沉------干燥西风湿润、东风信风干移动2.2.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点北带北,点南带南”: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偏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偏南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俯视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2.2.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3.影响我国的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的大气活动中心与亚洲季风(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冬季,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太:夏威夷高压)(大:亚速尔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太:阿留申低压)、(大:冰岛低压)。
5、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地区东亚(东亚季风)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夏季风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1月份(夏季),西北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随气压带风带难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的西北风。
7月(冬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类似:几内亚湾热带雨林成因】2.2.4气候类型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①纬度因素:主要影响气温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季风。
主要影响降水③海陆因素: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④洋流因素:暖流经过,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气温低,降水少。
⑤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
人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①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纬度②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海陆位置若冬季明显偏高------地形阻挡夏季明显偏低--------地势高③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洋流④相距较近的两地------地形3、造成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①大气环流不同②相距较近的两地----迎风坡、背风坡③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大气环流、洋流一、世界气候类型表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9、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三、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1、数据法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
A、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五种:(见下表)B、从降水上看,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四种:(见下表)八字方针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步骤如下:A、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再以降水定型(气候类型),锁定目标。
三、世界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答题模板】1、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①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②高温、凉爽、温和、寒冷③降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变化④气温和降水的配合情况2、回答气候相关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气候特征:气温特征、降水特征,突出特征②回答季节变化大的气候特征时,一定要突出季节差异③结合图表④回答气候成因时,一定要结合图中给定的条件等实际情况回答。
2.3常见的天气系统2.3.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大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只出现在锋前天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暴甲:冷锋乙:暖锋【锋面经过一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形成降水】2.3.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比较内容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水平气流与风向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剖面图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2.3.3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2.3.4锋面气旋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