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操作说明(S82、S86)方法1.操作:工程→新建工程→输入作业名称,选择“向导”,点击ok→选择“北京54椭球”,点击“下一步”→输入中央子午线→点击“确定”→点击“设置”→选择“其他设置”中的“移动站天线高”→输入天线高,并选择直接显示实际高程→去至少两个已知点测量84等坐标(每个点可以多测几次,比较一下选择最好的点)→点击“设置”,选择控制点坐标库,→点击“增加”→输入已知点坐标,点击“ok” →选择“从坐标管理库选点” →选择“导入”→选择扩展名为RTK(例:905.RTK) →选择与刚才输入的已知点坐标对应的84坐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ok” →增加第二个已知点(重复增加第一个已知点的操作)→增加若干点完毕后,点击“保存”→为参数文件起一个名字→点击“确定”→点击“ok” ”→点击“应用” →点击“设置”→选择“测量参数”,“四参数设置”→察看比例尺是否接近于1(最好小数点后有5个9或者5个0)→开始测量或放样工作方法2. 工程→新建工程→输入作业名称,选择“套用”,点击ok→选择被套用的工程设置文件(例:905.ini)→点击“确定”→点击“工具”,“校正向导”→选择“基准站架在未知点”,下一步→输入当前已知点坐标及天线高,点击“校正”→检合然后开始作业。
RTK简易操作步骤(以s82为例)RTK由两部分组成:基准站部分和移动站部分。
其操作步骤是先启动基准站,后进行移动站操做。
一.基准站部分1.架好脚架于已知点上,对中整平(如架在未知点上,则大致整平即可)。
2.接好电源线和发射天线电缆。
注意电源的正负极正确(红正黑负)。
3.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T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
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注意:为了让主机能搜索到多数量卫星和高质量卫星,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周围视野开阔,避免在截止高度角15度以内有大型建筑物;为了让基准站差分信号能传播的更远,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的位置。
二.移动站部分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
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这时必须在Flashdisk中启动原文件(我的电脑→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
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
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
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7.进行校正。
校正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四参数.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
完成之后单击“确定”。
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法二:校正向导(工具→校正向导),这时又分为两种模式。
注意:此方法只在此介绍单点校正,一般是在有四参数或七参数的情况下才通过此方法进行单点校正。
a.基准站架在已知点上选择“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点击“下一步”,输入基准站架设点的已知坐标及天线高,并且选择天线高形式,输入完后即可点击“校正”。
系统会提示你是否校正,并且显示相关帮助信息,检查无误后“确定”校正完毕。
b.基准站架在未知点上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再点击“下一步”。
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天线高和天线高的量取方式,再将移动站对中立于已知点上后点击“校正”,系统会提示是否校正,“确定”即可。
注意:如果当前状态不是“固定解”时,会弹出提示,这时应该选择“否”来终止校正,等精度状态达到“固定解”时重复上面的过程重新进行校正。
8.将对中杆对立在需测的点上,当状态达到固定解时,利用快捷键"A"开始保存数据。
RTK在同一地区多天作业的操作RTK在同一地区多天作业的操作(一)在同一地区进行多天作业,这是使用RTK最为常见的问题,较多数人是每天都到已知点上去校正,其实这种方式在RTK刚出来的时候才这样做,随着GPS 测量技术的发展,南方公司在常规的四参数、七参数校正中,增加了一个单点校正参数,其实这个校正参数就是我们的三参数。
我们知道,七参数可进行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完全转换,包括平面与高程,而四参数,只是进行了平面的有效转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两个已知点来进行校正后测量,就是计算我们的这个四参数,而对于高程,它的改正是在我们的校正参数里。
也就是说,当我们校正第一个已知点的时候,是将GPS坐标系与已知坐标系进行了一个坐标平移,求得x,y,h增量,得到我们的三参数,在手薄中,可查看此校正参数。
当新建工程还为校正时,此校正参数中的x,y,h都为0,当校正第二点的时候,软件实际是利用这两个点自动计算出了四参数并加载到我们四参数选项中,去查看校正参数,你会发现其中x,y都为0,h还有一个改正值。
这是因为x,y已知参与计算并最终计算出了四参数,所以在校正参数x,y都为0,在四参数中没有高程改正,所以高程改正还会在这里显示,并且在这一地区作业都将以这个高程改正为基准来改正其它的测量点高程。
我们弄明白了单点校正与两点校正各自的参数后,对于同一地区多天作业我们也就大致知道怎么做了。
有一部分刚接触RTK测量的人员,他们说我第一天基站架在某一点上,第二天还架在那里,把仪器的高度也调成那么昨天的高度,不就可以用了吗,其实这是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当然,如果不改变基站位置不操作校正,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有其它的设置,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说。
因为在所有南方RTK中,给用户讲使用时,最常用的是自动启动基准站(因为这种方式最为方便,开机就可以了),也就是在基准站中软件设定了当PDOP 小于3的时候(详见操作说明书)自动启动基准站,我们知道,利用RTK单点定位的精度是在3到5米,也就是说,当基准站启动的时候,它是自动拾取了一个参考坐标并计算改正值,针对于该地区与已知点的转换都是通过移动站来完成的。
哪怕是你把基站仪器位置及高度都与前一天设为完全一样,而当启动时仪器拾取的坐标也是有差值的,这个差值也就是3-5米。
所以这种操作方法不行,误差太大。
那怎么才能更加简便地操作呢?其实,在第一天的工作中,我们已经计算出了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而这个转换参数不会因为我们第二天架基准站而改变。
基准站的参考坐标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两个坐标系有所平移,如果我们能计算出这个平移增量,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再想想我们第一天校正第一个点的时候,它也是在计算两个坐标系的平移增量,所以,第二天我们就到一个已知点去校正就可以了,这样系统就会自动计算出昨天这个坐标系与今天这个坐标系的校正参数。
具体操作1、新建工程(注意:选择套用,也就是套用昨天工程的四参数,这样不用我们输入四参数)2、检查四参数(是否已经导入了昨天的参数);检查校正参数(这里x,y 都为0,h有高程改正,将h改为0)3、到其中一已知点(这个已知点可由昨天收工前自行测设一固定点)操作校正向导,输入已知点坐标校正。
4、查看校正参数(这步可省略,其中x,y会有平移数值;h也有改正值,应与昨天的差不多)5、检核坐标,到另一已知点(这个已知点也可由昨天收工前自行测设)检核是否有误,一般情况下不会有误。
检核无误后,就可以进行第二天的测量了,第三天的测量也是同样的操作。
这样我们在同一地区,我们用两个已知点来进行校正后,第二天的工作就简单许多,不必再去已知点来回折腾了。
其实关于多天工程的参数的沿用,在我们《工程之星》说明书的附录里也有相关说明,虽然里面文字较为简短,但自行琢磨后也能明白其原理。
随着工程之星新程序(2007.03.26版)的发布,在以往坐标校正中都采用“校正向导”来进行操作,在前一节中,我们说了《RTK在同一地区多天作业的操作(一)》,前两天给用户培训了这个版本,两个已知点在山顶上,上一次基本上就得半天的时间,如果每天都去校正已知点,这样显得效率太低了。
而南方的工程之星为多天作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我们应用户要求,现在把其中主要的操作方法列出。
一、新测区首次作业。
当我们到一个新的测区时,首选要做的工作就是得到我们坐标转换参数,四参数是最为常见了,以下就以求四参数步骤再次写一下。
1、基站架设在未知点。
进入工程之星,将手薄联通移动站主机,确认一切工作正常;2、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输入作业名、输入坐标系、输入中央子午线)3、分别到两个已知点上按A测量(输入点名、移动站天线高)4、计算四参数[设置->控制点坐标库](增加已知点坐标与测量出的原始坐标)[保存](把增加的数据保存了一个转换参数文件*.cot,以后会用到这个文件)[应用](系统自动计算出转换参数添加到系统四参数中,高程也会自动进行改正)5、检核数据,在其中一个已知上对中整平按A测量保存。
双击B,调出刚刚测量的点与已知坐标进行比对,一般情况下,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
6、在山下比较好的地方定上两个以上的固定点,用于我们以后的校正用。
7、进行我们其它程序的操作。
二、第二次作业由于前日,我们有了校正参数文件(*.cot),并且在有利的地方我们定出两个以上的点,次日的工作就不必再像前日一样要测量出已知点的原始数据了。
A、第一种方法:初学型1、新建工程(输入作业名、坐标系、中央子午线)2、导入校正参数[设置->控制点坐标库->导入](选择前日所保存的*.cot 文件)[应用](将计算出的转换参数添加到系统四参数中)3、单点校正[工具->校正向导](由于基站有位置移动,固需要进行单点校正;到我们其中一个已知点或是自行定出的固定点上,输入当前点的坐标对中校正)4、到第二个已知点上按A测量,也已知坐标进行比对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