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口令及其运用
新密市市直三小张光普
有句熟语“三分动作,七分指挥”。
“口令”是指挥活动的行动命令,是组织教学调动队伍的信号,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口令”不仅带有强制命令的因素,而且还可以体现出体育教师更多细致的引导、指示、意图,是有效组织教学、训练和其他体育活动十分重要的一环。
口令是指挥学生行动的命令,是组织教学、调动队伍的信号,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必须具备驾驶口令的能力。
一、口令的种类
口令,一般由预令、动令两部分组成,预令是指明动作的性质,即说明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属类,口令可分为队列口令和领操口令。
(1)队列口令:队列练习或调动队伍时,教师下达的口令。
如:“向左看——齐”、“向右——转”等。
(2)领操口令:指挥学生完成各种体操动作时所下达的口令。
如:“扩胸运动、预备——起,一二三四……”等。
2、口令可以以字词的特点组成,口令可分为三类:(1)数字节拍口令,如“1、2、1”、“一二三四……”;(2)词语指示口令。
如“左转弯——走”;(3)混合口令:在数学口令中加入表示强调,揭示性的字词,如“左二三四,左六七八”。
二、口令的呼喊
同是一个口令,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场景灵活地加以运用,如应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口令的下达方式,如班级人数较多时,下达口令时拖音就应长一些,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到。
1、口令的长短与音量。
对于口令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所指挥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听清口令的要求。
因此,根据所指挥的队伍人数的多少,口令的长短、音量也应加长,音量也应加大。
对于无预令口令,如“稍息”的“息”字喊得比“稍”字重一些,又如把“立正”的“正”字喊得比“立”字重,这样喊既显得亲切,又令人兴奋。
2、口令的节奏与轻重。
下达各种口令都要注意节拍预令、动令和间歇都要有明显的节奏,以便于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听得清楚,听得悦耳。
因此,口令不论长短、高低,下达时都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口令的重量,一般放在那些表示方向,动作性质的词上。
如:“向右——转”的“右”字应当突出来,让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明确是“右”转。
最后一个字也要高一些,例如“齐步——走”,“走”的发音就要高;“向右看——齐”,“齐”字发音要高,如果口令没有节奏和不分高低音调那么它就失去了口令的作用了。
3、口令的音变。
口令下达时,发生音变是为实现时值变化,满足不同传播范围的需要而发生的。
这与汉语音变规律有所区别。
汉字的念法可分为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按普通话的发声,第一声阴平是平直发出,所以第一声发出的声音响亮、有力,其他三声就稍差一点。
因此,在动令中的字,不管遇到哪一声,发令时最好用第一声来发。
这样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向右——转”的“转”字,
按字声是第三声或第四声,改为第一声“专”字发出。
又如“立正”的“正”字,按字声是第四声,发口令时用第一声“征”字的音。
三、口令的运用
声音是由人体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产生震动而发生的,因此,我们体育老师在下达口令时要注意呼吸的方法,到目前为止,胸腹联合呼吸方法被认为是最合理、最科学的。
其基本要领有以下几点:1、发音部位要准确: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腹音。
胸音多用于下达短口令,腹音多用于下达带拖音的口令。
2、要掌握好音色、音量,不要平均分配,下达口令一般起音要低,由低向高拔音,如“向右看――齐”“齐”字音要高。
3、突出主音,下达口令时把重点字的音量加大,如“向右――转”,要突出“右”字,“向前×步――走”,要突出数字。
另外,要想使发出的口令浑厚,悦耳动听,就必须采用胸腔、颅腔、鼻腔三腔来帮助发音的共鸣,同时还要控制气息,合理地运用闭气。
另外,我们可以适当地加以口哨作为口令的辅助,因为口哨具有非口头语言所能表达的语言功能,是体育教学中变换、传递信息的方法。
因为一来哨子的声音比较清脆响亮,比较容易传得远,二来利用哨子也比较节省体力,如果运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上下课集队时,可以鸣一短一长的组合哨音加手势来集合学生,短的哨声用来提醒学生要集合站队了,长的哨声则告诉学生集合的地点,手势则表明排列的顺序和方向。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动作的效果,达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