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一、工程简介 (2)第三章工程数量 (3)一、空心墩、实心墩墩身工程数量 (3)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 (3)一、施工方法 (3)二、施工工艺 (4)第五章质量保证体系 (10)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0)二、质量保证措施 (11)第六章高墩专项安全技术施工 (12)一、高墩施工安全措施 (12)二、高墩施工危险源 (13)三、预防措施 (13)四、支架、施工平台搭设安全措施 (14)五、钢筋、模板、砼施工安全措施 (15)六、预防物体打击安全措施 (16)七、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措施 (17)八、安全用电措施 (17)九、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8)第七章应急救援措施 (19)一、应急预案体系 (19)二、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21)三、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22)四、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措施 (22)五、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23)六、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23)第八章环境保护措施 (24)一、现场污水处理与排放 (24)二、防止空气污染措施 (24)三、噪音及震动控制措施 (24)四、其它环保措施 (25)第一章编制依据1、国家、交通部、建设部、湖北省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相关文件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5、《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8、《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34-90)9、国家、部委和湖北省有关安全、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法规文件10、两阶段施工图纸。

11、湖北谷竹高速公路GZTJ-24合同段《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霍河大桥为整体式桥梁,中心桩号K154+412,主桥横跨S305新旧省道和霍河河道。

大桥设计起讫里程为K154+852.8~K155+849桥梁全长996.2m,设计桥面净宽2-11m。

主桥上部结构为(55+100+55)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连续刚构,采用挂蓝分段悬浇施工。

引桥上部结构为15-30m与11-30m预应力混凝土T形组合梁连续刚构。

为先简支后连续刚构,采用架桥机吊装施工。

主桥下部结构为空心薄壁墩、桩基础,引桥下部结构为双柱墩、桩基础。

桥址区K155+500( 17#墩与18#墩之间)处发育有欠稳斜坡(BW19。

要求施工时尽量少扰动边坡坡脚和从上至下逐级开挖,并及时进行锚固支护,以防诱发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桥址区地基覆盖层主要为残坡积成因粉质年粘土和碎石土,局部有人工填土,下覆基岩为志留系梅子垭组和寒武系中下统强风化、中风化绢云母片岩。

其中第①层碎石土、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湿,最大厚度8m多于低洼处分布,厚度较薄,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第②层强风化绢云母片岩,青灰色、灰黄色,呈砂砾状,部分半岩半土、碎石状,最大厚度37.8m,分布于谷城岸山坡,厚度较大,为极软〜软岩,岩体破碎,风化不均,遇水后强度明显下降,工程地质条件一般〜相对较好;第③层中风化绢云母片岩,灰绿色、浅灰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最大厚度29.2m,位于谷城岸山坡坡脚,为为极软〜较软岩,岩体极破碎〜较破碎,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第④层强风化绢云母片岩,青灰色、灰绿色,呈砂砾状,部分半岩半土、碎石状,最大厚度11.8m。

竹溪按分布较广,厚度不大,岩体破碎,风化不均,遇水后强度明显下降,工程地质条件一般〜相对较好;第⑤层中风化绢云母片岩,灰绿色、浅灰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最大厚度35.6m,竹溪岸分布广泛,为为极软〜较软岩,岩体极破碎〜较破碎,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主桥17#桥墩桩基础位于霍河河道,钻探揭露地层上部为强风化绢云母片岩,下层为中风化~弱风化绢云母片岩,为软质岩,岩体破碎。

地下水位标高250.22m。

址区内地表水发育,河谷中ZK154+405~ZK154+43处发育有霍河,水量较大,桥位处河流底宽约54m顶宽约95m常水位情况下水面标高为248.995m,水面宽度30m 河道水深受上游霍河电站的下泄流量控制,约1~5m桥位处设计流量为3978.2m3/s,设计洪水位标高为255.704m。

桥址区地下水较发育,以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但水位较低,与堵河水位基本齐平,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堵河和大气降雨方式补给,通过裂隙水、泉方式向堵河排泄。

第三章工程数量、空心墩、实心墩墩身工程数量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方法我部计划组织2个墩身施工班组平行作业,墩身采用翻模施工,每浇筑一模4.5m,盖梁采用托架承载,一次浇筑成型。

沿墩身周围搭设双排脚手架,以便施工人员上下。

砼由拌和站供应,拌和站产量为120M3/h,采用4台8M3砼罐车运输,运输距离约2〜3Km,垂直运输由混凝土输送泵或塔吊提升混凝土入模,使用串筒辅助下料,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钢筋由钢筋集中加工场加工,到现场后由塔吊起吊安装成型。

二、资源配置及施工顺序1、施工准备人员:组织2个施工班组,其中每个班组配备班长1人,钢筋工12人,砼工6 人,模板工10人,起重工2人,技术员1人。

2、施工便道:计划由S222省道进入,修建漫水桥跨过万家河,沿河再修建200m 便道进入桥区。

(后附:便道图)3、机械设备1 )、HZS180+HZS180 型强制拌和机一套,8方砼罐车4台,装载机1台,TC6020 塔吊2台,TC5020塔吊2台,25T汽车吊2台,施工电梯2台;插入式振动棒8 套, 串筒16米,电焊机10台。

2)、空心、实心墩6.75m模板各2套盖梁模板各1套,均为新订做大型钢模板。

圆柱墩模板计划投入直径1.6m圆柱模板30米;直径1.8m圆柱模板30米;直径2.0m圆柱模板24米。

盖梁模板2套(每套模板为:两底一侧),系梁模板4 套。

4、塔吊安装待左右幅3#、6#墩承台施工完成后即可开始塔吊安装,塔吊安装在承台前、后角点之间,一台安装3#墩,同时管控2#、3#、4#墩施工;一台安装在6#墩,同时管控5#、6#、7#墩施工。

塔吊安装注意事项:1 )、塔吊基础应尽量座落的基岩上,承载力必需满足要求;、2 )、基础砼采用C25以上标号,基础浇筑与预埋板安装过程中必须进行抄平,以保证塔吊的竖直度;3)、按要求安装塔吊附着;附着安装在墩柱与塔吊标准节之间,必须牢固可靠。

(3)支架、施工平台搭设工作平台支撑骨架用槽钢加工,宽1米,铺设木板,外侧用①16钢筋加工安全护栏,挂上安全网。

脚手架采用①47钢管搭设,立杆纵距1m,立杆横距0.8m,步距0.5m。

5钢筋制作与安装每批到达工地的钢材,均向监理工程师提供试验报告和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挂牌以资识别。

钢筋在使用前,进行调直和除锈,保证钢筋表面洁净、平直,无局部弯折。

钢筋的加工制作在加工场地严格按设计图进行,成品编号堆码,以便使用。

钢筋下料时,切口断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

钢筋丝头的螺纹应与连接套筒的螺纹相匹配,公差带应符合《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GB 197 )的要求。

接头质量要求:I接头拼接时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2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加长型接头的外露丝扣不受限制,但应有明显标记,以检查进入套筒的丝头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3丝头加工现场检验及套筒出厂检验应合格,检验方法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规 ^定。

墩柱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加工后,用汽车运到现场进行安装。

钢筋安装前先将承台上预留墩身钢筋调顺直,然后才能进行骨架安装,钢筋的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控制。

钢筋需要接长时,必须保证单面焊10d,双面焊5d的要求。

合理布置长短钢筋,使接头交错排列。

预留钢筋的位置一定要准确、牢固。

盖梁钢筋将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地分片加工后,汽车运到现场进行绑焊。

加工骨架时,经过试验确定焊接顺序,尽量减少骨架在平面内的变形。

钢筋骨架的制作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加工,加工好的钢筋按规格、长度、编号堆放整齐,并注意防雨防锈。

盖梁钢筋是全桥钢筋制作的重要一个环节,采用机械连接,应先做接头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盖梁钢筋骨架由塔吊分片吊装。

6模板安装外模采用定型钢模,2.25m为一节,模架用[14槽钢组焊,每一节模板均用槽钢加工平台,施工时作为人员作业及机具堆放的平台。

平台上用2cm厚木板铺设,并以铁丝固定,平台边缘用钢筋制作安全护栏,并在护栏上挂设安全网。

模板应有一定的刚度,在施工和搬运过程中不得变形,纵、横缝均要平整光滑,为防止接缝处不严密,采用橡胶海棉压紧。

一模浇筑完成施工下一模时,将第1、2节模板拆除,保留第3节作为支承,将第1、2节安装在第3节之上。

在现场将模板进行组装,消除错台,并进行编号。

安装前用钢刷将表面杂质、锈斑刷净, 涂刷脱模剂,模板利用塔吊或吊车拼装。

为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设置加劲龙骨和20对拉螺杆,拉杆采用PVC塑料套管。

模板安装就位应严格控制中心线位置和内部尺寸,当模板固定后经驻地监理检查合格,方可进行砼浇注。

后附:墩柱翻模施工示意图7盖梁托架安装托架采用型钢制作,采用在墩顶预埋钢箱,钢箱以下预埋牛腿钢板,穿入工字钢, 焊接牛腿形成盖梁托架。

后附:托架设计《盖梁托架设计图》8混凝土的施工1)混凝土拌和、运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C40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站生产混凝土。

为保证砼质量,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生产,各种集料配比误差控制在1%以内,搅拌时间不小于2分钟,混凝土性能指标经检测合格,尤其是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为降低水化热及收缩徐变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混凝土采用输送车运送到施工现场。

2)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或料桶配合塔吊提升入模,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插入振捣厚度为30cm,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10cm,插入间距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1.5倍之内,振捣到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汽泡,表面泛浆有光泽并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将振捣棒缓慢抽出,防止混凝土内留有空隙。

3)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混凝土要用串筒辅助下料,防止发生离析现象;在砼施工中注意每段柱顶位置将cm ,顶面砼中浮浆除去,以保证柱顶砼的强度。

当砼浇注至立柱顶部时,超出标高5 振捣后将多余的水泥浆除去并在初凝前进行顶面复振,使柱顶面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以消除砼立柱顶面附近的裂缝。

施工中严格操作程序,确保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

见墩柱施工立面图: 9、施工缝处理墩身与承台砼结合面的在立模前必须将上部浮浆凿除、清洗,确保砼的连接质量施工缝的处理注意事项如下:1 )、用人工凿毛时强度应达到2.5Mpa,用风镐凿毛时强度应达到10M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