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我的信念》ppt课件

精编《我的信念》ppt课件

“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从中可看出她不慕虚名,淡薄名利。
3、为什么作者追求的“在一个自由国 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 究工作”是一种奢望?
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 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 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 环境,自由的精神。
4、作者认为“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是 “美好快乐的记忆”,为什么“孤独”也是 一种美好的回忆?这说明了什么?
一个人静心读书,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 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 大学生活美好快乐。 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5、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 和“梦想家”有什么差别?
讲究现实的人,他们通过工作获得很多 报酬,其实这是完全应该的,居里夫人 也是肯定的。 梦想家是为工作而工作,为研究而研究, 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完全没有物质 利益的观念。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诺贝尔:瑞典化学家、
发明家、实业家。1833年 10月21日生于瑞典的一个 工程师家庭。 他一边从事发明研究, 一边致力于创办炸药、化 工、钢铁企业。他冒着生 命危险,发明了安全炸药、 无烟炸药、雷管等。 他一生中完成发明350 多项,建立企业几十家。
为了发展科学事业, 他在1895年立下最后遗 嘱,以自己900多万美元 的遗产,作为基金设立 诺贝尔奖。 其中有诺贝尔文学 奖、物理学奖、化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世界 上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奖 项。
1、理解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 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 2、学习本文以质朴真诚的语言, 表达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 操。
1、常人所认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燥的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却用近五十年时间进行探索, 你认为这种动力在哪?
动力来源于对科学事业的浓厚兴趣 及强烈的钟爱。
2、居里夫人追求怎样的工作和生 活环境?
朗读课文
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认识, 针对这样的特点该如何朗读? 本文的语言以叙事性为主,比较 平实朴素,所以朗读时语气要平缓, 语调干脆。
教师寄语
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
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 展望未来,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7、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 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 居里夫人纯粹的为真理,为科学而 献身的精神,决定了她成为一位科 学巨人。 8、面对丈夫的猝然长逝,居里夫人如何 做的?表现她怎样的人生态度?
她继续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工作,继她 丈夫之后任索尔本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而 且,年纪渐老,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表现了她积极向上、豁达的人生态度。
由于长时间接触 放射性物质,居里夫 人身上遍布各种伤疤。 更为严重的是,骨髓 由于射线的长期聚集 而退化。
1934年7月4日, 充满了艰辛与荣誉的 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 贫血症去世。
因长年研究研 究放射性物质,患 血液疾病去世。根 据遗愿,她的葬礼 只有家人和几位朋 友参加。
他俩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 正好一人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两把 椅子未免太少,建议多添几把,来了客 人好让人家坐一坐。居里夫人却说: “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 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科学,还是 一把不添吧。”几度春秋之后,这对没 有给自己的新房增添一把椅子的年轻夫 妇,却给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两件闪闪 发光的稀世珍宝——钋和镭。
完成事情的决心、信心;对真 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 对人类事业的崇高历史使命 感……等复合因素,也就是作 者的信念。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怎样的精神?
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
2、作者以蚕作比,意在说明什么?
把自己比作蚕,意在说明要集中精神,勤 奋地工作——为目标不懈努力。
文后研讨:
6、“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 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 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 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 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 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1、“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 件事看出作者是“梦想家”? 不图物质利益而全身心投入。从放 弃申请专利可以看出。 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应当是“一个小 孩儿” ?这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态?
像小孩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科学 的魅力。反映作者对科学十分热爱。
小结
在这篇自述性的文章中,作者回顾 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情况和进行 科学研究的工作态度,阐述了自己的 信念和理想。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作者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甘于简单 的伟大的人格。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 是玛丽·斯克罗多斯卡,波兰著名的 女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曾两度荣获诺 贝尔奖金。她为什么一生能够得如此 诸多的奖金、奖章、名誉学衔呢?她 的经验是:守得荣誉将一事无成。
有一天,有位女士来居里夫人家作客。 她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在玩一枚奖章。她 仔细一瞧,发现是英国皇家学会发给居里夫人的 金质奖章,感到十分惊讶,便不解地问:“玛丽, 能获取这枚奖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极高 的荣誉啊!您怎能给小孩子当玩具玩呢?” 居里夫人淡淡一笑,平静地对女友说:“我想 让孩子们从小明白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女友急切地问。 “正确对待荣誉。在我看来,所有荣誉就像 玩具一般,仅仅玩玩而已。孩子不能守着这种荣 誉生活,不然,她将一事无成。” 女友不禁赞同地点头。
创建X光站,出入枪林弹雨,用她 创建的设备查找嵌在伤口深处的子 弹或弹片,及时拯救伤员。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 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 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过后不久, 人们又发现镭在医学方面的价值,给癌症 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使本来非常昂贵的镭, 变得更加珍贵。有人劝说:“您如果去申 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富翁!” “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 界!” 居里夫妇毫不犹豫的回答.可以说,这 是他们献身科学的信仰。
曾两次获得诺 贝尔奖,而仅仅为 了不影响普通的教 学工作,她没有出 席颁奖仪式。
用了三年零 九个月,从 8吨废沥青 中提炼出一 克镭
1890年与人合作,发现钋,并首次使 用“放射性”这个术语。
居里夫妇
在寻找一间条件较好的实 验室的过程中,玛丽结识了志 同道合的皮埃尔.居里。1903 年,夫妇两人共同获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 但厄运降临了,皮埃尔由 于车祸不幸丧身。居里夫人强 忍着悲伤的同时,接过了丈夫 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 女教授。1911年,居里夫人有 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她组织了 一支有二百多台伦琴射线的车 队,用以装备战地医院,拯救 了无数人的生命。
中年
青年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在勤奋工作
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
居里夫人 (1867-1934),法 国物理学家、 化学家。巴黎 大学理学博士, 是一位杰出的 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简介
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 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 亲早逝。父亲是教授,由于政 治上的原因不得担任任何有薪 俸的教职。由于家境贫寒,为 了支持二姐去法国求学,玛丽 中学毕业后便不得不去做家教。 1891年,玛丽获得了亚力山德 罗维奇奖学金,靠着这笔奖学 金,她只身来到巴黎理学院求 学。189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通 过了结业考试,获得了波兰留 学生奖学金,留在巴黎。
这位伟大的人物悄然 告别了这喧嚣的尘世, 然而她却为全人类留 下了一份极为宝贵的 财富。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 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 真正的革命。过后不久,人们又发现镭在医学方面 的价值,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使本来非常昂 贵的镭,变得更加珍贵。有人劝说:“您如果去申 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富翁!” “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界!”居 里夫妇毫不犹豫的回答。居里夫妇信奉“科学无国 界”,可以说,这是他们献身科学的信仰。 这位伟大的女性,一生中共获过两次诺贝尔奖, 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 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 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 104个荣誉职位。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问题探究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 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 到底是什么力量?
因素一:完成的决心 因素二:对真理的渴求 因素三:崇高的使命感 (科学事业造福人类) 因素四:科学魅力的吸引
1.无论付出任何代价, 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3.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 5.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 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 7.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 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 的主要原因.
我幸运的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 的存在并把他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 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 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中是 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 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 较光明的未来。
“信念”是什么意思?
“信念” 一词意 思是:坚信正确
与“信念” 一词意 思相近的词语有:
而不肯改变的观 念。
说出一个与“信念” 一词意思相近的词 语:
信仰、信条 理想、志向 处事原则……
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
——蒙田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 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 明,唱出了歌。
——泰戈尔
我 的 信 念 玛丽·居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