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中国铜行业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铜行业研究报告

2009-2010年铜行业市场供求分析第一节 2009-2010年行业产品供给分析1、产品产量2010年4 月国内精炼铜产量继续增长,达到38.78 万吨,同比增长17.36%,环比增长5.90%。

我们认为产量增长的原因包括:铜冶炼原料,包括铜精矿和废铜,供应充足。

消费旺季对铜的消费量大,刺激生产。

基于以上原因,4 月铜冶炼企业开工率都维持在高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铜冶炼产能增长也较迅速。

2010-2011年预计有130 吨产能释放,而2009 年底产能为520 万吨。

图表 2007-2010年中国精炼铜产量资料来源: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图表 2008-2010年铜冶炼开工率保持高位资料来源: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图表 2004-2010年我国精炼铜(电解铜)产量 2004-2010年我国精炼铜(电解铜)产量219.9258.3299.9349.7375425.2145.517.46%7.23%13.39%16.00%16.11%16.6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4月万吨00.050.10.150.2产量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 2010年前四月我国精炼铜(电解铜)产量月份 地区 精炼铜(电解铜)产量增速_累计(%)精炼铜(电解铜)产量_累计(万吨)2010年4月 全国 16 145.52010年3月 全国 12.8 105.42010年2月 全国 16.2 70.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区域分布铜生产地集中在华东地区,该地区铜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8%,其中安徽、江西两省产量约占35%。

储量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北、西藏、甘肃、安徽、山西、黑龙江8 省。

中国铜资源储备世界排名第七,但铜资源特点是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使得我国铜矿山建设规模普遍较小,且我国铜资源中斑岩型铜矿少,夕卡岩型多,使得溶剂萃取技术推广受到限制;而且,夕卡岩型铜矿多数适宜地下开采,开采成本高。

我国新近发现的一批铜矿产地和探矿资源只要分布在西部,并初步形成了东天山、三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3 条大型铜矿带,有望形成2-3 处国家级铜矿勘查开发基地。

与世界相比,我国铜资源无论在矿床规模、矿石品味还是利用难度上都处于劣势。

图表中国与世界铜资源比较数据来源:Bloomberg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精铜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中国的原生铜自给水平严重不足,目前中国自产铜资源自占国内精铜产量的24.3%,自产铜资源更是占国内消费量18.6%,中国铜资源严重依赖国际进口。

3、供给影响因素分析面对快速上涨的铜价和日益升高的进口依赖程度,中国铜矿勘探资金投入也表现快速增长势头,但是相对于国际勘探投入的增长速度相比,中国仍然落后,中国铜矿勘查投入占世界勘查投入比重已经由02 年的7-8%下降至目前的3-4%。

图表中国铜矿勘查资金投入数据来源:Bloomberg由于近期中国并没有发现大型或者特大型铜矿,而且铜价格维持在历史高位,这些使得一些低品味的铜矿床具备了开采的经济价值,一旦这些铜矿得以开采,我国的铜资源供应紧张情况相对将有所改善。

但仍然不足以根本上解决中国铜资源受制于人的状况。

图表中国有待利用的低品味铜矿床数据来源:Bloomberg此外,按有色工业协会统计的中国铜矿资源数据,中国保有查明铜资源储量为6410 万吨,其中尚未利用的有1378 万吨,而且尚未利用的铜矿资源主要为低品味和难采矿,尚可利用的资源仅为资源储量的21%,结合中国快速增长的铜需求,已经高达75%的资源进口依赖程度,说明中国未来铜资源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图表 2007-2010年国内精炼铜供应量数据来源:Bloomberg第二节 2009-2010年行业产品需求分析1、产品市场需求量2010年4 月国内铜消费旺盛。

(1)从以销定产的铜材行业看,4 月铜材产量达历史第二,达到87.34万吨,表明下游需求旺盛。

图表 2005-2010年中国铜材产量数据来源:Bloomberg(2)从我们编制的铜消费指数看,4 月铜的消费与3 月基本相当,均处于高位。

从细分下游看,汽车和空调均大幅增长;电力设备生产在电网投资放缓的背景下有所减速;房地产在国家调控下新开工面积已经出现下滑;电子行业保持稳定。

图表中国铜消费指数数据来源:Bloomberg图表 2003-2009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及增速 2003-2009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及增速303340375402456480.654012.21%10.29%7.20%13.43% 5.39%12.36%010020030040050060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万吨00.020.040.060.080.10.120.140.16消费量增速数据来源:Bloomberg2、区域市场分布从地区分布看,我国铜的主要消费地则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二者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总量70%。

从行业分布看,铜消费最大的行业是电子电气行业,建筑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也消耗大量的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电气行业与机械制造业消费的铜占总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消费铜所占的比例却又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3、下游需求构成分析国际上铜需求主要来自于建筑行业,约占总量的39%,其次是电力行业,而中国铜需求最大的一块来自于电力行业,占总需求的53%左右。

根据“十一五”计划,未来两年内中国对电力行业的投资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因此这个比例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图表铜行业产业链数据来源:Bloomberg电力设备、空调、冰箱是铜金属最重要的几种下游产品产品,中国电冰箱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空调产量同比下降在30%左右。

电力设备方面,铜在变压器、高压开关和电线电缆的原材料成本中分别占比30%、20%和70%,因此电力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铜消费增速。

而电力行业投资中,电源投资每年相对固定大概在3000 亿左右,而电网投资预计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国家计划在今后五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 1 万亿元。

这一金额是我国“九五”末到“十五”初进行的三年大规模城乡电网建设改造总投资的2 倍多。

“十一五”后期我国在电力行业的投资重点将是电网改造工程,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11,300 亿元,2010 年我国电网建设和改造投资约在1 万亿元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

来自于电力行业的强劲需求有望拉动铜价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

图表2000-2010年国内家电、电缆产量增速表现相对较好数据来源:Bloomberg2010 年4 月国内铜材产量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01.8 万吨,同比增长22%。

家电产品产量增速表现相对较佳,空调、冰箱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7.5%和29.7%。

电力行业产量表现出现分化,电力电缆产量同比增长27.9%,通讯电缆和变压器产量出现负增长。

目前铜消费旺季已经过半,下游产量同比增速在 5 月可能达到年内高点,下半年将面临消费淡季来临,国内铜价将面临调整压力。

不同国家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其铜的消费结构是不同的。

从2003 年日本的铜消费结构来看,电子电器占据约33%,建筑占据约22%,交通占据约8%,通用工程占据约7%,轻工业占据约18%,其他占据约12%。

而在同时期的美国,建筑占据约50%,电子电器占据约21%,交通占据约10%,通用工程占据约9%,轻工业占据约10%。

同时期的欧洲,交通占据约41%,建筑占据约31%,电子电器占据约10%,通用工程占据约10%,轻工业占据约5%,其他占据约3%。

而从中国2007-2008 的铜消费结构来看,中国铜消费以电力为主,大约占40%,其次是家电,大约占18%,再次是交通,大约占11%。

然后是电子8%,建筑8%,其他15%。

在中国,建筑并不像欧美日那样,为主要拉动铜消费的行业。

图表铜下游需求行业及主要制成品数据来源:Bloomberg50 米4 乘95 平方毫米vv22 的电缆含铜约为:50*100*4*0.95*8.9/1000=169.1 公斤。

根据海尔集团对家用电器的用铜量分析,每台冰箱大约需要铜1.345 公斤,每台冷柜大约需要铜1.215 公斤,每台空调大约需要铜8.3 公斤,每台电热水器大约需要铜0.2 公斤,每台燃气热水器大约需要铜3 公斤,每台太阳能热水器大约需要铜4.774公斤。

第三节行业供需格局影响因素分析1、再建及拟建产能情况未来几年世界铜矿产能增长十分可期,07~09 年,扩建铜矿项目有41 万吨,预生产铜矿项目有111 万吨,合计为152 万吨,其中07 年为47 万吨,08 年为54 万吨,09 年为51 万吨。

如果按1 年的达产时间计算,那么08-10 年新增的矿铜产量分别为47 万吨、54 万吨和51 万吨,加上高速增长的再生铜产量增长,我们预期10 年铜供给年均增长量将超过70 万吨,未来几年铜供给能力的增加将为铜价带来一定压力。

安泰科预期2013年中国铜冶炼厂产能将从今年的355万吨和2009年的321万吨增至473万吨。

三家铜制品公司拟联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建造一座年产能为800,000吨的铜冶炼厂。

这三家公司包括江苏天地龙集团,该公司每年可生产25万吨铜棒;香港Pan AsianOasis 公司,该公司在中国和海外进行金属资源的交易和投资。

第三家公司预计为东南亚的电线和电缆生产商。

之所以选择在港口城市连云港建造冶炼厂,是因为需要大量进口铜精矿。

截至08年底,全国查明资源储量7710万吨,其中资源量4819万吨;斑岩型矿床占查明资源储量的42.2%。

江西、云南和西藏查明资源储量合计占全国的50.6%,基础储量合计占全国的41.3%。

我国铜矿资源(小于500米垂深的潜力大于1.8亿吨。

勘查和发现。

成矿远景区域主要包括:西南三江地区、西藏一江二河地区、藏东地区、青海东昆仑-可可西里地区、东天山地区、北天山地区。

不久的将来,西藏的铜查明资源储量有望达4000万吨,将成为中国资源储量最多的省(区)。

新疆的资源储量也有望超过江西和云南,跨入资源储量超千万吨的省(区)行列。

政府鼓励企业开展对外合作,目前对外合作成功的铜项目产能合计约122.6万吨/年。

2、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铜精矿加工费(TC/RC),是铜精矿转化为精铜的粗炼和精炼费用(Treatment and refining charges for Processing concentrates),由矿石商和贸易商向冶炼厂支付。

其中TC 是铜精矿转化为粗铜的粗炼费用,以美元/吨铜精矿报价,RC 是将粗铜转化为精铜的精炼费用,以美分/磅精铜报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