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如火如荼”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介绍陆羽的资料。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行文的,从茶乡想到陆羽总起引出后面的三个事例(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以此来表现陆羽。

这节课我们接着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去品
(1)快速浏览,找找哪些段落写了这件事?(9-11自然段)(2)出示自学提示:
①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②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写什么?花了多长时间?读到这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学,划词句,作批注。

)
(3)小组交流,共同研讨。

(4)讨论交流,①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毫不……”(一是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二是他为推广茶艺,决心写人们不屑于写的“闲书”时毫不动摇。

)体会陆羽的志向远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陆羽的高尚人品。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陆羽的人品: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

《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

不羡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来。

②引导学生抓住“二十一岁”,“十六年”,“三十二州”两个“五年”,“二十六年”,“四十七岁”等数据来体会陆羽为撰写《茶经》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才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

(5)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段
落,然后划记相关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感受。

③利用所查资料补充介绍(学习11段)
《茶经》是怎样一部书?有何价值?
在反馈基础上,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写到了。

他写工具和器皿的运用,不仅说明了技术问题,而且也说明了文化的演变和区别。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

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

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5.推广茶艺(12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些影响?
(边读边划,作批注。


引导生抓住“如火如荼”和两个“也日益……”所在语句来体会。

三、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题二:陆羽为什么会被人尊称为“茶圣“?
陆羽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

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的三个递进复句,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每一
个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3.反馈:①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启下,概述陆羽特点。

②第十一自然段第二句:概述《茶经》的内容。

③第十二自然段第四句:概述茶艺的影响。

4.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5.介绍有关《茶经》的小贴士。

6.总结全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