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概述环氧氯丙烷(简称ECH)又名表氯醇,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有与氯仿、醚相似的刺激性气味,微溶于水,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有机化工领域重要的原料及中间体,主要用于环氧树脂、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炸药等领域,也可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医药、农药、涂料、胶粘剂、氯醇橡胶,以及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以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各种型号的环氧树脂具有粘合性高、收缩性小、耐化学腐蚀、稳定性好、高抗冲强度和优良的介电性能等特点,主要用于制造涂料、粘合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以及电子层压件和包胶件等,在汽车、建筑、电子、电力、食品包装、家用电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国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能力约11万吨/年,产量10.5万吨,而同年进口量达11.1万吨,同时有大量下游衍生产品进口。
预计到2010年,我国环氧氯丙烷需求量达32.8万吨,受丙烯和氯气原料限制和环保影响,国内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市场缺口很大。
近年来国外道化学及索尔维公司等公司开发成功了用生物柴油副产的甘油与氯化氢反应生产环氧氯丙烷的新技术。
该技术克服了传统的氯醇法生产环氧氯丙烷技术三废排放多的缺点,还能有效利用生物柴油所副产的甘油作为原料,从环保和经济上都较传统的氯醇法更具竞争力。
该法不使用丙烯原料,也为丙烯资源紧张的地区生产环氧氯丙烷提供了条件。
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消费于环氧树脂,主要消费地区是华东地区,在徐州市建设本项目可以利用规划中的生物柴油副产的甘油,及氯碱项目的氯化氢作为原料,生产环氧氯丙烷,就近占领市场,并为规划中的环氧树脂项目提供原料,具有比较优势。
市场需求预测国外市场分析2004年世界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30万吨/年左右,产量约100万吨。
美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为48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能的38.7%;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6.7万吨/年,约占21.5%;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0.3万吨/年,约占世界总能力的8.3%;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39.9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能的32.2%。
目前,世界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约71%的生产能力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二是生产能力更趋集中,全球生产能力约60%左右为Dow化学、Resolution功能产品和索尔维三大生产厂商所控制,其中陶氏化学公司约占39.1%,Resolution功能产品公司约占14.5%,索尔维公司约占6.6%;三是工艺路线比较单一,主要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进行生产,占全部生产能力的93%。
目前世界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厂家情况如下表所示。
世界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厂家情况国家或地区生产厂家名称生产能力(万吨/年) 生产工艺美国 Dow 化学 38 丙烯高温氯化法美国 Resolution功能产品公司 10 丙烯高温氯化法荷兰 Resolution功能产品公司 8 丙烯高温氯化法德国 Dow 化学 10.5 丙烯高温氯化法德国索尔维公司 5 丙烯高温氯化法法国索尔维公司 3.2 丙烯高温氯化法捷克 Spolek公司 1.3 丙烯高温氯化法波兰 Zachem公司 3.5 丙烯高温氯化法日本住友化学公司 1.5 丙烯高温氯化法日本昭和电工 2.4 醋酸丙烯酯法日本旭化成公司 5 丙烯高温氯化法日本 Daiso公司 5 丙烯高温氯化法韩国 Hanwha公司 2.5 丙烯高温氯化法韩国 Samsung公司 3.5 丙烯高温氯化法中国台湾台湾南亚公司 8 丙烯高温氯化法中国台湾 Triplex公司 1 醋酸丙烯酯法印度 Tamilnadu石油产品公司 1 丙烯高温氯化法泰国 Thai Organics公司 1 丙烯高温氯化法2004年全球环氧氯丙烷消费构成见下表。
世界环氧氯丙烷消费构成消费领域消费比例(%)环氧树脂 75.3合成甘油 11.8其他* 12.9合计 100* 包括水处理剂、纸张加工树脂、弹性体等美国2003年环氧氯丙烷消费量为33万吨,2003年接近34万吨。
西欧需求量停留在约25万吨,日本需求量为10万吨左右。
美国、西欧和日本的消费构成不尽相同,西欧和日本约70%的环氧氯丙烷用于环氧树脂的生产,而美国用于环氧树脂的环氧氯丙烷仅56%,而用于合成甘油的比例高于西欧和日本。
美国、西欧和日本的消费构成如下表:国外环氧氯丙烷消费构成(%)消费领域美国西欧日本环氧树脂 56.3 69.2 76.2合成甘油 22.4 15.7 8.6其他 21.3 15.1 15.2合计 100 100 100目前,国际市场上环氧氯丙烷的主要出口国为日本和美国,亚洲和东欧各国为主要进口国,西欧的环氧氯丙烷供需基本平衡。
由于环境保护等问题,今后美国、西欧和日本在本土新建装置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提高开工率或适当扩大生产能力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环氧氯丙烷需求量年均需求增长率将分别为2.5%、2.5%和3.0%。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环氧氯丙烷需求年均增长率约4-5%,到2010年需求量约125万吨,到2015年需求量约150万吨。
主要驱动因素是亚洲特别是中国环氧树脂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其次是全球水处理剂和纸张加工树脂需求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国内市场分析生产情况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广州助剂厂率先使用甘油法开始生产,随后无锡树脂厂、沈阳化工厂以及一批小的丙烯高温氯化法装置相继投产。
80年代,许多小厂因技术落后,原料缺乏等原因先后停产,曾在一段时间里造成我国环氧氯丙烷产量的大幅度下降。
1988年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引进日本旭硝子技术,建成投产了 3.2万吨/年的生产装置,使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真正开始实现规模化生产。
巴陵石化环氧树脂厂环氧氯丙烷装置是引进意大利CONSER公司技术,2000年该厂改造环氧有机氯产品系列工程全面启动,2002年初建成投产,使该厂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达到 3.5万吨/年。
天津化工厂环氧氯丙烷装置系采用日本昭和电工的醋酸烯丙酯技术,设计生产能力为2.4万吨/年,1999年投产。
山东东营联成化工集团采用国内较为成熟的丙烯高温氧氯化技术,设计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1999年底开车,后对后续装置进行了扩建改造,使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年,但目前只生产中间体氯丙烯。
综上,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厂能力达11.1万吨/年,主要生产企业情况如下表。
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企业序号企业名称能力(万吨/年)生产工艺1 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 3.2 丙烯高温氯化法2 巴陵石化公司岳阳环氧树脂厂 3.5 丙烯高温氯化法3 天津渤海集团天津化工厂 2.4 醋酸丙烯酯法4 山东东营联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 丙烯高温氯化法总计 11.1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产量达到约10.5万吨。
近几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增长速度较快,由于国内产品供应不足,大量产品依赖进口解决,2005年年国内环氧氯丙烷的进口量达到了9.77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8.75万吨。
2006年估计受国家商务部对俄、韩、美、日进口环氧氯丙烷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影响,进口量将略有下降,国内产量则有所增加。
我国近年环氧氯丙烷生产、消费情况如下表所示:近年我国环氧氯丙烷供需情况(万吨)年份生产能力产量进口出口表观消费量1995年 4.75 2.30 0.29 <0.01 2.591996年 4.55 2.82 0.15 <0.01 2.971997年 4.55 2.31 0.50 0.04 2.771998年 4.20 1.98 1.87 0.01 3.851999年 4.20 2.50 2.46 <0.01 4.962000年 7.60 3.55 2.54 0.04 6.052001年 7.60 4.04 3.55 0.07 7.522002年 10.10 5.51 4.37 0.02 9.852003年 11.10 7.05 6.91 0.03 13.932004年 11.10 9.00 9.77 0.02 18.752005年 11.10 10.5 11.1 0.04 21.56多年来我国环氧氯丙烷一直产不足需,近半数市场份额由进口产品满足,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内环氧氯丙烷下游环氧树脂等领域发展迅速,环氧氯丙烷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很快。
因此,国内有很多企业宣称有新建环氧氯丙烷的计划。
但由于环氧氯丙烷传统生产需丙烯和氯气两种原料,在我国丙烯来自炼厂,氯气则主要来自氯碱企业,能同时获得这两种原料的企业较少。
此外,环氧氯丙烷传统生产工艺会产生较大量的废水排放,没有排放条件的内陆地区很难满足要求。
国内环氧氯丙烷生产发展速度较慢,规划、拟建项目较多,但实际开工建设的较少。
消费现状及需求预测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应用于环氧树脂,约占其总消费量的95%;合成甘油和氯醇橡胶也消费一定量的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的其它消费领域还有表面活性剂、阻燃剂、离子交换树脂、油田化学品和水处理剂等,消费比例约为5%左右。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热固性树脂的主要品种之一。
环氧树脂通常是指大分子主链上含有醚键和仲醇基,同时两端含有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
环氧树脂的强度、韧性、耐化学性、耐腐蚀性、防水、防潮、防霉、耐热、耐寒性、粘接性以及电性能均十分优异。
正是由于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如此之多的优良性能,因此环氧树脂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特别是防护涂料,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粘接剂,复合材料等领域用途更加广泛。
环氧树脂是目前国内热固树脂中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
由于其产品性能优异,特别是在某些特殊领域其它材料无法替代,国内环氧树脂需求逐年增长,近几年环氧树脂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
我国从1958年开始生产环氧树脂,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发展速度不快。
自中国石化巴陵公司和无锡树脂厂从日本和德国引进整套环氧树脂设备和技术以来,使得我国环氧树脂生产规模和产量提高、品种增多、质量改善,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自2000年以来,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环氧树脂行业,美国陶氏(Dow化学)在江苏张家港和镇江各建设了一套4万吨/年环氧树脂装置;韩国国都在江苏昆山建设了2万吨/年装置;南阳塑料公司也在昆山建设了8.5万吨/年环氧树脂装置;台资宏昌在广州建设了6万吨/年装置;香港建滔在广州建设了4.5万吨/年装置;德国壳牌在广州建设了 2.5万吨/年装置。
这些外资工厂具有相当生产规模,几乎占了目前中国大陆环氧树脂生产能力的一半。
同时采用的工艺技术都是国际最先进的,使我国环氧树脂产业不仅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而且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了飞跃,特别是从国外到国内的技术“领先”刺激,促使国内原有的环氧树脂企业奋发创新,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整体带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