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探究
[摘要] 目的:探究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
方法:24只小鼠经过5天的驯化,先随机分为正常喂食组(n=6)和高脂喂食组(n=18)分别给予相应食物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再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n = 6),EPD治疗组(n = 6)和CA治疗组(n = 6)。
4组小鼠给予对应食物再喂养8周。
在实验末期,测定血浆中TG、TC、LDL-C、HDL-C、胰岛素和FBG的水平,并对小鼠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测定空腹血糖含量。
此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小鼠每周体重采集。
结果:HFD组小鼠的体重明显高于正常组小鼠的体重(P ﹤0.01),HFD组小鼠的FBG水平和空腹血浆胰岛素量分别将近是正常组小鼠的2.01和5.20倍。
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从正常组的4.41增加到HFD喂养组的46.27,与正常组小鼠相比,HFD喂养组小鼠血浆中的TG与TC水平显著增加(P ﹤0.01)。
另外,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在EPD与CA喂养组小鼠的血糖AUC值均明显低于HFD喂养组。
结论: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关键词]翻白草;2型糖尿病;降血糖作用
当今,2型糖尿病(T2DM)已深深困扰着人类健康。
一般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除了疗效不佳及耐久性不足外,有些药物还会产生体重加大、水肿、骨伤等负面影响。
因此,探求高效、安全且能改善糖尿病的草本类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加。
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ge.)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属于一味常用药材,具有抗菌、止泻、抗肿瘤、免疫抑制及降血糖的功效,效果颇好。
此研究通过使用翻白草提取物喂食于2型糖尿病(T2DM)白鼠,以探究翻白草对白鼠血糖的影响[1]。
1材料与方法
1.1化学药品及试剂
(1)乙腈、甲酸(HPLC级),从ROE科学公司获得(美国,纽卡斯尔);
(2)甲醇(HPLC级),从江苏汉邦科技公有限公司购买(中国,南京);
(3)纯净水(18.2MΩcm),由Millipore系统(Millipore, Bedford, MA, USA)制备,用于所有的准备工作,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4)亮氨酸脑啡肽,购自Sigma公司;
(5)L-色氨酸和苯丙氨酸,从Solarbio公司(中国,上海)获得;
(6)黄嘌呤核苷,从飞宇生物科技公司(中国,南通)购买;
(7)测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试剂盒,从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购买(中国,南京);
(8)小鼠胰岛素ELISA试剂盒,购自于Millipore公司。
1.2动物
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4只,从扬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中国,江苏)购买。
每三只老鼠被放在一个笼子里,保持控制室温(20±2℃)及湿度(60–70%)并日夜循环(12h/ 12h)。
所有动物都有足够的食物和水。
实验中,动物的照顾和研究的条款均按照中国实验动物管理立法建议的规定来实施。
1.3植物材料及其提取物的制备
翻白草(P. discolor),2008年11月在中国广西的自然环境中获得,通过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分析教研室王强教授认证(20081201号)。
压碎的翻白草(2Kg)用90%乙醇在室温(25℃)下提取三次(每次5L)。
收集整合各提取液,在65℃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提取物,并加入蒸馏水。
然后进行石油醚脱脂,再通过乙酸乙酯萃取,水层被乙酸乙酯层分开。
乙酸乙酯萃取物在真空中进行浓缩产生67g翻白草提取物(EPD)粉末,其中课罗索酸(CA)含量为3.4%,杨等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测定报道[2]。
2方法
2.1动物处理及样品采集
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经过5天的驯化,小鼠分别给予正常的饮食(10%卡路里的脂肪,70%卡路里的碳水化合物,20%卡路里的蛋白质)或高脂饮食(HFD)(60%卡路里的脂肪,20%卡路里的碳水化合物,20%卡路里的蛋白质),喂养8周。
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n = 6),EPD治疗组(n = 6)和CA治疗组(n = 6)。
在EPD治疗组和CA 治疗组的HFD被EPD和CA(0.5% W,0.017% W / W)替换喂养之前,HFD组和正常饮食组分别被给予相对应的食物,喂养8周。
在实验末期,为了测定血浆中TG、TC、LDL-C、HDL-C、胰岛素和FBG的水平,小鼠经过禁食一夜后,球后静脉发生出血现象。
此外,计算了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FBG×胰岛素)/ 22.5,稳态模拟评估胰岛素抵抗]。
另外,对小鼠每周采集一次体重。
图1 评估EPD和CA对T2DM疗效的实验方案。
2.2葡萄糖耐量试验
在经过EPD和CA治疗7周后,小鼠禁食6 h,通过口服葡萄糖(2g Kg-1体重)。
个体小鼠尾静脉血糖水平在0,30,60和120min后通过一次性触摸型血糖仪试纸((Johnson &Johnson, New Brunswick, USA)测量。
在实验期,通过计算曲线(AUC)下的区域的面积来表示血糖水平。
3结果
3.1EPD与CA对HFD喂养小鼠的体重和血浆参数的影响
表1 EPD与CAD对血液生化特性的影响
在当前的研究中,C57BL/6小鼠被喂养HFD或正常饮食16周。
如表1所示,HFD组小鼠的体重明显高于正常组小鼠的体重(P ﹤0.01)。
此外,HFD组小鼠的FBG水平和空腹血浆胰岛素量分别将近是正常组小鼠的2.01和5.20倍。
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从正常组的4.41增加到HFD喂养组的46.27,表明抗胰岛素性的提高是由HFD引起的。
同时,与正常组小鼠相比,HFD喂养组小鼠血浆中的TG与TC水平显著增加(P ﹤0.01)。
3.2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
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图2)显示,在EPD与CA喂养组小鼠的血糖AUC值均明显低于HFD喂养组,这证实,胰岛素抵抗性已经在HFD喂养的小鼠中被提升。
这些指标均与T2DM的病理状态相似,表明HFD喂养促使了小鼠T2DM的发展[3]。
图2 EPD和CA对HFD喂养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的改善在喂养EPD与CA 7周后,小鼠禁食6 h,口服葡萄糖(2g Kg-1体重)。
个体小鼠尾静脉血糖水平在0,30,60和120min测定。
(A)糖负荷后2 h内葡萄糖浓度。
(B)葡萄糖AUC面积。
结果中,平均值±标准差(SD)(n = 6),与HFD喂养组比较,* P﹤O 0.05;与正常组比较,# P﹤O 0.05。
4讨论
与HFD喂养组小鼠相比(表1),EPD组小鼠及CA组小鼠的各项指标数均显著下降:体重(23.6%和18.8%;P ﹤0.01)、FBG量(39.2%和44.2%;P ﹤0.01)、空腹胰岛素量和HOMA-IR(79.9%和79.6%,87.8%和88.6%;P ﹤0.01),证明了EPD与CA能有效改善这些T2DM症状。
此外,与HFD喂养的小鼠相比,小鼠血脂浓度,包括TG、TC,在EPD 和AC喂养后明显下降后(表1);葡萄糖耐量试验(图2)下,EPD与CA喂养组小鼠的
血糖AUC值均明显低于HFD喂养组。
综上,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经过EPD和CA的喂食,使HFD喂养组小鼠的体重降低,高血糖症和糖耐量得到改善,HFD诱导型高胰岛素血症得到减轻等变化都非常明显,表明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白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荣军,李怀慧,郭新民. 翻白草对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84-85.
[2] J.Yang,X.D.Wen,B.X.Jia,Q.Mao, Q. Wang and i, phytochem. Anal.,2011,22,547-554.
[3]G.V. Dedoussis, A.C. Kaliora and D.B. Panagiotakos, Rev. Diabet. Stud.,2007,4,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