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海经读书笔记

山海经读书笔记

当神话与真理相碰撞——读《山海经》有感当坚硬的石块与石块相碰撞,产生的是耀眼的电光;当粗糙的木船与木材相碰撞,产生的是熊熊的烈火;当远古的神话与原始的真理相碰撞,产生的是一本旷世奇书,名曰《山海经》。

《山海经》,先秦古籍,具体成书年代与作者均不详,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最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若不是在“一中讲坛”听老师解读《山海经》,或许很多人对于这本书古籍的印象和之前的我一样,仅仅是停留在鲁迅的文章里,停留在长妈妈带给小少爷的那个布包中,停留在“持干戚而舞”的刑天的画面上。

是的,印象里的《山海经》只不过是一本故事集,满载着祖先们的奇思妙想、奇闻趣事。

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表象,其实在它的深处,隐藏着更多的奥妙。

《山海经》与《圣经》相通?《山海经》中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叫做“女娲补天”,女娲是一位传说中的女神,她用黄泥造出了人类,又教给人类婚姻、乐器,后来还帮人类弥补了被破坏的苍天。

不要认为这个故事荒谬可笑,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讲述的上帝造人的故事也不过是与此类似。

上帝和女娲一样,都是不存在的神话人物,东方的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和亚当夏娃,这些故事反映出的都是原始人类对世界、人类起源的无限遐想。

虽说来自居住在大陆两端的不同人种,但这些传说却惊人地相似与相同;虽说这些理论早已被推翻,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祖先的幻想之奇妙。

而《圣经》的作者同样不祥,同样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传说,更可巧的是,《山海经》和《圣经》中都记录了一次大洪水(《山海经》中为女娲补天前的大水,《圣经》中为“诺亚方舟”的故事)从这些角度来看,说不定《山海经》与《圣经》因记录了同段历史时期的事情而有着未知的相通性!千年前的奇妙生物也许真实存在过?《山海经》作为一本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书,其中记载的奇妙生物有不少。

像人们熟知的青龙、白虎、凤凰、鲲鹏等等都出自《山海经》,书中还记载着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能食人的、可防火的,总之上天入地无奇不有。

这些生物也许大多是假想,但并不能排除曾经真实存在的可能。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到的“自然状态下的变异”、“自然选择”等观点,说的就是在漫长的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某一物种发生变异。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这期间又不知经历了多少海陆变迁、环境变化,虽然我们没有找到那些奇妙生物的化石,但也许它们在经过漫长的演变后不复存在。

《山海经》记录着地理大发现?对于《山海经》中记录的地理区域,有一种设想是:《山海经》描述的其实是当时整个世界的模样。

就是这样一种大胆的设想,却巧妙地遇到了支持它的理由。

有地理学家无意间作过了个假设:将海平面上升600米,将低洼的陆地淹没到海水里,而余下的陆地上的地理环境与方位,和《山海经》中恰巧相契合。

可是哪来这么多的海水呢?有一种猜想是那个时候“共工怒触不周山”,曾发过一次巨大的洪水,而《山海经》中又恰好记载着火神与水神大战后,将苍天撞破引起大水,而后便有了我们熟悉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故事:在先秦的某个时期,古中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高温、暴雨接连来袭(火神水神大战),之后又经历了一次大洪水,百姓民不聊生,引发了一场大迁徙,质朴的中国人民便开始游历世界寻找新的避难所,一路见识了许多奇闻怪事,当他们的子孙最后又回到神州大地时,便将这些故事一一记录,形成了《山海经》。

而在美洲出土的、有中国古文字的陶片也恰好证明了我们的祖先曾到过那里。

虽然祖先们用的是荒谬的故事来记载,但这些发现仍不容忽视。

《山海经》是神话与真理相碰撞的产物,也是古代地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让我们小心地去探究它、揭开它,也许真理就在底下!篇二: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阿长,一个并不华丽却温暖的名字,她只有这个名字,我不知道她还拥有什么,哦,还有那颗淳朴、善良的心。

——题记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阿长长的什么样后,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长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很温柔的、纤瘦的形象,可是,却偏偏是一个胖而矮,唠唠叨叨的老妈妈。

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形象,才让我感到这篇文章是真实的。

长妈妈有些习惯却是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形睡姿,种种古怪礼节??全文并没有介绍阿长怎么怎么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真实实活在现实的阿长。

慢慢地,她开始让我又恨又爱。

她相信许愿,相信梦想,带着一颗纯真的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她买《山海经》那段了,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么买这本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的,谁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如果写了,恐怕就不能达到这种效果了吧。

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她是怎样向别人打听这本书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妈妈。

这个长妈妈有很多缺点,像个小孩子,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她有一颗到死都善良的心。

阿长与《山海经》之间到底有多少故事,那是个不能说的秘密,因为“山海经”不存在于阿长的世界,那显得太过复杂,阿长的世界中,只有她与“三哼经”的回忆。

读后感2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

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

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

篇三:《山海经》读后感《山海经》读后感喜羊羊寒假的一天,我正在看鲁迅的一本书,名字是《朝花夕拾》,我立刻被一篇名叫《阿长与<山海经>》的文章所吸引,故事讲的是:保姆长妈妈买了一部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他如获至宝。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我也想看一看,妈妈同意了,于是,我得到了期待已久的《山海经》。

《山海经》一共分两经,一部是《山经》,一部是《海经》。

《山经》主要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大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山上的动物、植物、矿物的分布及数量,这些山分别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加上一些神话故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海经》主要写了海、内外国家的奇风异俗,怪异事物,与一些上古时期的神奇故事。

有妇孺皆知、老妪能解的夸父逐日、女娲造人,也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无肠国,大人国,也有感天动地的比翼鸟、神女峰,祝融取火??真的饶有趣味。

我很喜欢《山海经》中的刑天,他以前是有头颅的,是一位勇士,是炎帝的手下,他经常一手拿一面巨大无比的盾牌,一手拿一把锋利无比的大斧。

他很有才华,通晓音乐,后来因为炎帝打败了,刑天气得怒目圆睁,一路杀到黄帝面前,两个拼得你死我活,最后,被砍了头,但他没死,用乳头当眼睛,用肚脐当嘴巴,继续战斗,直到赶走黄帝为止。

我听说过“五岳”,但真正了解它们也是在《山海经》中。

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是“五岳”之首,孔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古代帝王祭拜天地都在泰山;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市,是“五岳”最高的一座山;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是“五岳”风景最美的;北约恒山,在陕西省浑源县,是“五岳”最奇绝的;中岳嵩山,因有“少林寺”,所以是“五岳”中最神秘的。

我还在《山海经》中了解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词语:例如“封禅”指的是祭天拜地的意思;古书“河”通常指的是黄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中国古代君子都要戴玉,玉的种类有璧、环、玦、璜等多种,因为玉有温润、缜密、清脆、无暇等特点,用以比喻君子仁、智、礼、乐、忠等美好的品质。

读了《山海经》,我十分感谢鲁迅,是这位文学大师,引领我了解了上古时期的地理知识,读到了那么多神奇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古代人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

向你隆重推荐《山海经》,它真可算得上是一部奇书了。

篇四:《山海经》读后感《山海经》读后感“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山海经》这本充斥着神话夸张色彩的传世名著对于国人来说肯定不陌生。

在中国历史中,《山海经》无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让人一时难以说清的著作之一。

近年来,解读《山海经》的著作仿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大书店。

其中,有通过资料数据,证明书中那些荒诞不经的地方、物种确实存在的考究类书籍,也有把《山海经》当成古代政治密码加以附会解说的解密类小说,众说纷纭。

作为一名喜欢《山海经》的人,也谈谈我的一些拙见。

近日,读了雾满拦江解密《山海经》的大作《加密的历史》,这本著作在豆瓣读书、当当网上的评分很高,很大一部分人看过此书后都不吝啬赞美之词,称赞其“上天入地明理知命,通古论今洞悉玄机,只读雾满拦江《推背图》、《山海经》大揭秘足矣。

”当时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读下来,过后却未免有几分失望(雾满拦江是一位很出色的作者,其出版的《别笑,这就是大清正史》和《民国就是这么彪悍》都是继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之后颇受好评的历史书籍,以下言论纯属个人观点,就事论事,并非对作者有偏见)作者的揭秘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套路:先引用一段原文(比如其开篇引言即是《山海经》里关于贰负的描述),再对原文进行白话解释,接着开始揭秘,例如把一个略显恐怖的神话人物形象(贰负跪坐于地,双手被头发反绑)解释成大禹支持自己儿子启推翻禅让制,建立“家天下”制度的篡位阴谋,最后再感慨一下。

这样循环了几十遍,对《山海经》的大揭秘也就完成了。

于我看来,首先把山海经里的山川河流、奇人怪物附会成是政治隐语,已经很牵强了。

但这还在接受范围内,毕竟中国古代没有言论自由,作者们害怕写的太露骨被杀害,故意借神话传说影射现状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可作者这本解密书里却把《山海经》的大部分内容强硬的说成是男女之间的欢娱之事,就委实让人不可接受。

比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

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身长千里。

在无{上启下月}之东。

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现代诸多学者都已论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古人知识落后再加上迷信,才把这想象成有神灵存在;可这段文字在作者的“独具匠心”里,却变成了原始人对生殖器官的崇拜,实在让我们这些“思想不够开放”的普通读者觉得不可思议。

自《山海经》诞生之初至今天4400多年的岁月中,解读其的著作不胜枚举。

地理学家把其奉为最古老的地理书,汉朝王景治理黄河水患时,汉平帝还把此书赐予他,言明“天下河川皆有记载”,而郦道元写《水经注》时,也把此书作为主要参考的书籍;在文人墨客眼中,《山海经》就是中国神话的来源,其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如同血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而在我眼中,《山海经》则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充满无尽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