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
要把产业链、”业1300多家,全国种业前10强中北京市占4家,全球10强种业巨头有8家在首都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
全国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
北京种业销售额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
搭建种业发展服务平台。
搭建了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北京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
二、休闲农业。
农业与“三产”的有机融合。
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
北京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50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30亿元左右。
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休闲农园。
从单一的入园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狩猎等,到融合科研、观光、科普、餐饮、会议为一体,以“新技术、新品种、高科技、
加值,达到“举办一个展会、拉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目的。
北京每年各类会展活动接待参观游览1000万人次,总收入达25亿元。
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节庆活动。
以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依托,通过举办农业节庆活动的方式,带动乡村旅游、农村文化和产业发展。
目前北京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节庆活动有60多个,如平谷的桃花节、大兴
的梨花节、昌平的草莓节、通州的葡萄节等。
二是各类展会。
以“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作为宗旨,发挥展示、招商、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积极寻求合作,努力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
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丰台种子交易会、顺义农博会等等。
三是学术大会。
以举办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世界性农业学术会议为契
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可持续性同审美性结合起来,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
如昌平小汤山镇的“京承碧园”(四季蔬菜观光主题园),利用不同的品种选择、色彩搭配、播期调节、艺术造型等,搭建图案、色彩、造型各异的景观效果,形成了春意盎然踏青园、姹紫嫣红瓜果园、金秋十月赏菊园、寒冬保健菜园四个景观园和一个蔬菜迷宫。
三
是公园农业创意模式。
(上接A5版)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的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与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使农业具有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等多种功能。
如通州的南瓜主题公园、昌平的香味葡萄园、怀柔的城市农业公园等。
四是产业融合创意模式。
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为一体,通过产业融合,不断拉升产品。
良性循环。
二是农业产业链接转换模式。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实施“联结”工程,建立“自然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机制,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
三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将生物质产业和有机肥产业引入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循环路径中,对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秸
秆、畜禽粪便和食用菌种植丢弃的废菌棒等,进行多级循环利用。
四是能源开发利用生态模式。
即草、畜、沼、肥“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模式,在日光温室内建设沼气池,沼气池上建畜舍养猪,畜禽粪便作为生产沼气地原料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施用于温室蔬菜、花卉种植,沼气用作温室加温或农户生活能源。
五是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模式。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