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交通管理机关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表代码填写说明目录1 事故时间 (1)2 事故地点 (1)3 人员死伤情况 (2)4 事故涉及(车辆和行人数量) (2)5 事故形态 (2)6 车辆间事故(碰撞角度) (3)7 单车事故 (4)8 现场形态 (5)9 是否装载危险品 (5)10 危险品事故后果 (6)11 事故初查原因 (7)12 直接财产损失 (7)13 天气 (7)14 能见度 (8)15 逃逸事故是否侦破 (8)16 路面状况 (8)17 路表情况 (8)18 交通信号方式 (8)19 照明条件 (9)20 事故认定原因 (9)21 身份证明号码/驾驶证号 (9)22 户籍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 (10)23 当事人属性 (10)24 户口性质 (10)25 人员类型 (10)26 交通方式 (11)27 驾驶证种类 (12)28 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 (13)29 安全带/头盔等使用情况 (13)30 行人状态与速度 (13)31 违法行为 (14)32 事故责任 (14)33 伤害程度 (14)34 受伤部位 (15)35 致死原因 (15)36 死亡时间 (15)37 号牌种类 (15)38 机动车号牌号码 (16)39 实载数 (17)40 车辆合法状况 (17)41 车辆安全状况 (17)42 车辆行驶状态 (18)43 车辆使用性质 (18)44 在碰撞中角色 (19)45 车辆变速器档位 (19)46 车辆转向灯状态 (19)47 车辆照明灯状态 (20)48 车辆安全气囊状态 (20)49 公路客运区间里程数 (20)50 公路客运经营方式 (20)51 运载危险物品种类 (20)52 道路类型 (20)53 公路行政等级 (21)54 地形 (22)55 道路线形 (22)56 路口、路段类型 (23)57 道路物理隔离 (24)58 路面结构 (24)59 中央隔离设施 (24)60 路侧防护设施类型 (25)61 道路安全属性 (25)62 道路安全隐患督办等级 (26)63 姓名/单位名称 (26)64 性别 (26)65 年龄 (26)66 驾驶证档案编号 (26)67 驾龄 (26)68 危险品运输从业资格 (26)69 车辆识别代号 (27)70 车辆类型 (27)71 核载数 (27)72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27)73 有无危险物品运输许可证 (27)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表代码填写说明1 事故时间事故时间中的年、月、日,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年份为四位数,月、日为两位数;时、分按其顺序分别用两位数字表示。
如2005年12月6日9时38分表示(填写)为:2005 12 06 09 382 事故地点指事故地点所在的具体位置。
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路号,第二部分为路名/地点,第三部分为里程数,第四部分为米数,第五部分为在道路横断面位置。
路号是指由英文字母及数字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编写的、代表道路名称、属性的编号,编号共为5位。
路号这一栏计算机录入时不超过5个字符,只能为英文字母及数字。
第一位数字表示道路类型;第二至五位数字表示某条道路(表一)。
表一道路的编号在某一段互相重叠时,如不是同一级道路(指国道、省道、县道),以高级道路代号为准;如是同一级道路,则填编号小的一条。
路名/地点指交通事故发生地所处的路口或者路段的名称,公路可不填。
路名这一栏计算机录入时不超过40个字符(20个汉字);里程数以公里描述,为四位数;米数以米为单位,为三位数;城市道路可不填;在道路横断面位置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第一接触点位于道路横断面的位置,包括:机动车道——在道路上施划的专供机动车行驶的车道。
非机动车道——在道路上施划或用分隔带隔离出专供非机动车行驶的车道。
机非混合道——未施划标线或设置分隔带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区域的车道人行道——道路上专供行人使用的部分。
人行横道——指施划人行横道标线,供行人横过道路使用区域。
紧急停车带——指在道路上施划专门区域,供机动车遇到紧急情况时临时停车使用。
一般设置在道路两侧,与最外侧机动车道相邻。
其他——不属于上述区域的其他道路横断面位置。
3 人员死伤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包括当场死亡人数、经抢救无效死亡、受伤人数和下落不明人数四个部分。
当事人总数:指事故涉及到的所有当事人的总数。
当场死亡人数:指因交通事故而当场死亡的人员数。
经抢救无效死亡人数:指因交通事故受伤,在7天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人员数。
下落不明人数:为车辆坠江(河)、坠崖等交通事故导致的下落不明的人员总数。
重伤人数:指因交通事故而受重伤人员总数,依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法(司)发[1990]070号)鉴别。
轻伤人数:指因交通事故而受轻伤人员总数,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法(司)发[1990]6号)、《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 l46-1996)鉴别。
4 事故涉及(车辆和行人数量)指事故中涉及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数量。
注意本项中“涉及行人数”与3项中“当事人总数”的区别:本项中“涉及行人数”指事故中涉及到的行人;3项中“当事人总数”指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机动车驾驶人之和。
5 事故形态分为三种类型:车辆间事故、车辆与人、单车事故。
(1)车辆间事故碰撞运动车辆:处于运动状态的两辆及以上车辆发生碰撞。
碰撞静止车辆:运动状态的车辆碰撞静止状态的车辆。
注意,此处静止车辆特指停留在路面或路侧的、对正常行驶有一定影响的车辆。
(2)车辆与人刮撞行人:指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刮擦或者撞击行人。
碾压行人:指车辆拖碾或压过行人。
碰撞后碾压行人:指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后,车辆拖碾或压过行人。
(3)单车事故侧翻: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后,车身向左侧或右侧翻转90°、侧面直接着地的事故形态。
翻滚: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后,车身翻转180°或以上的事故形态。
坠车:指车辆整体脱离路面,经一落体过程落于路面高度以下地点的事故形态。
坠车分为直接坠落和间接坠落,直接坠落是车辆直接由道路上驶出或滑出,间接坠落则是先翻后坠。
失火:车辆在行驶或发生事故的过程中,起火造成损害的。
撞固定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固定物相撞的,如撞路边树木、电线杆等。
撞非固定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非固定物(不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相撞的。
如撞动物、作业/维修设备等。
自身摺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自身部件、所载货物间的相互积压、折叠,如:挂车(或所载货物)向前挤压牵引车驾驶室。
乘员跌落或抛出:车辆行驶过程中乘员脱离车身而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
本数据项由现场勘查人员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填写。
对于多次碰撞的情形,采用(影响车辆行驶路线或速度的)第一次碰撞的事故形态,若不能确定第一次碰撞的,采用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事故形态。
本项目中涉及两方以上的车辆,填损失大的一个,损失大小相近的,以先接触的两方为准;车辆自身事故中遇有几种情况的,以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形态填写。
6 车辆间事故(碰撞角度)本项采集车辆间事故的碰撞角度。
在多车碰撞事故中,采集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碰撞角度。
01 追尾碰撞: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后车的前部与前车的尾部碰撞。
02 正面碰撞:指相向行驶的车辆正前部(含车辆左右两角)碰撞。
03 侧面碰撞(同向):指同方向行驶的车辆的接触部分有一方是车辆侧面的碰撞。
辨别要素有2个,一是车辆同方向行驶,二是有一方接触部位是车身侧面,而不需再划分碰撞车身左侧、右侧和车身侧面前部、后部等情况,参见上图的左图、中图所示。
04 侧面碰撞(对向):指对向行驶的车辆的接触部分有一方是车辆侧面的碰撞。
05 侧面碰撞(直角):指呈直角方向行驶的车辆的接触部分有一方是车辆侧面的碰撞。
06 侧面碰撞(角度不确定):指行驶方向不明的车辆的接触部分有一方是车辆侧面的碰撞。
07 同向刮擦:指同向行驶的车辆侧面接触的碰撞。
辨别要素:一是车辆同方向行驶,二是双方接触部位均是车身侧面,参见上图的右图所示。
08 对向刮擦:指对向行驶的车辆侧面接触的碰撞。
09 其他角度碰撞:指除上述角度之外的其他碰撞,但不包括06所述的情况。
如:车体砸落等。
本项目中涉及两方以上车辆的,填损失大的两方;损失大小相近的,填写先接触的两方。
5项事故形态中选“11-碰撞运动车辆”或“12-碰撞静止车辆”的,本项需填写。
7 单车事故(1)碰撞固定物中央隔离设施:指道路的中央隔离护栏、绿化带等设施。
同向护栏:指道路边事故车辆运动方向相同一侧的护栏。
对向护栏:指道路边与事故车辆运动方向相反一侧的护栏。
交通标识支撑物:指道路两侧和中心绿化带的交通标志杆、支撑台架。
缓冲物:指道路上的防撞墩、锥桶等。
直立的杆或路灯柱:指路边和中心绿化带上的路灯柱、广告牌支撑杆等。
树木:指路边和中心绿化带上的树木。
桥墩:指立交桥或人行天桥的桥墩。
隧道口挡墙:指隧道入口处洞口边墙。
建筑物:指路边的建筑物。
山体:指路边的山体。
(2)碰撞非固定物动物:指道路上跑动的动物,如牲畜、野生动物等。
作业维修设备:指道路上进行维修、施工的设备。
由现场勘查人员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当事人(证人)的询问笔录填写。
单车事故中发生碰撞的情形需填,即5项中选“35-撞固定物”或“36-撞非固定物”的需填。
8 现场形态现场分为原始、变动、驾车逃逸、弃车逃逸、无现场、二次现场、伪造现场七类。
具体如下:原始: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人员、牲畜和一切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证等均保持事故发生后的原始状态,没有遭到任何改变或破坏的事故现场。
变动:是指由于人或自然的原因,部分或全部改变了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原始状态的事故现场。
驾车逃逸:是指肇事者为逃避责任,而驾车逃离后的事故现场。
弃车逃逸:是指肇事者为逃避责任,将肇事车辆遗弃在事故现场而逃离的情况。
无现场:是指事故现场已经全部清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情况。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事故发生后当事各方协商解决,后情况又发生变化,当事人反悔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二是由目击者报案,而事故当事人已经私了。
二次现场:指事故发生后,该次事故以外的其他车辆进入现场再次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
伪造现场:指事故当事人为毁灭证据,或隐瞒事故真相而伪造的现场。
9 是否装载危险品是指交通事故肇事车辆有无装载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或腐蚀品等危险物品。
危险品以国家标准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和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为依据区分。
其中剧毒化学品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检疫总局、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3年第2号公告公布《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公布的为依据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