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学生成功的辅导案例.docx

一个学生成功的辅导案例.docx

一个学生成功的辅导案例
研究对象及其情况:
马涵(化名),女, 1990 年出生。

据家长介绍,马涵小学时是全校知名的优秀学生,成绩突出、多才多艺,还担任
大队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帮手、家长的骄傲。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马涵,感到生活中处处是阳光,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做任何事都果敢干脆,优越感极强。

小升初,马涵进
入了市重点中学的一个科技特长生班(该年级由两个成绩更
为优秀的实验班,和其他五个班组成),马涵同学的入学成绩在班中只能算是中等,她感到老师们目光的焦点,似乎总
是落在其他一些更为优秀的同学身上,自己像是被冷落了。

成长的天空中开始堆积一片片乌云,即使偶尔几缕阳光洒下
来,更多的乌云仍令她透不过气。

她渐渐开始偷偷的观察别
人对自己的态度,做事谨小慎微、犹豫不决,心中总是惴惴
不安,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她很羡慕成绩好的同学,想成为
他们中的一员,但她又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过多的努力,以免被同伴们认为很笨。

她的作业总是非常认真,这是唯一
能够证明她还是个“好学生”的途径了,但考试成绩却
怎么也提不高。

和失,她开始放弃“ 秀”的追逐,自己不
可能再提高了,持状就可以了,只是心中更添了的惆。


春期躁着她的心灵,她开始花
很多心思打扮自己、修自己的言行,但却越来越揉造作,越来越不老、同学和家的喜,她的生活圈子越来越
小。

入初三,一切凭力,她已无法逃避了。

分的候,她
只能以全班后十五名的身份,接受基知和基本技能的,而
她自己也感到没有勇气和力去听老更的知。

她把自己的
苦母,但青春的叛逆又令她疑母的告;她想得朋友和老
的帮助,但那似乎更可能走她存的、一点儿可怜的自尊心。

她常常哭泣,但一切,无于事⋯⋯(以上描述,象部分多来源
于笔者的察,被研究者的感受部分来源于家的叙述和研究
象自己写家的信)
是一个典型的由于中学入学适不良,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化
的例子。

它不是一个学成的,更多的是学生心理健康的。

种象普遍而且突出,主要表在:
自尊和学习兴趣丧失、成绩下降、破坏行为增多或意志消沉等等(马涵并没有表现出破坏性行为,但其他症状都很明显)。

事实上,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早期,他们(特别是女孩)要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同时又面临学习环境的巨大转变。

从原本具有亲密师生关系、宽松纪律、轻松学习任务的小学,进入到师生关系更加社会化、纪律更加严明、学习任务日益加强的初中,那些对环境依赖性强的学生,或对变化适应水平低的学生,就会很容易感到不安。

可以判断马涵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马涵进入中学,没能得到好分数、情感支持、友谊、认可等等奖励的时候,由于缺乏良性的刺激,她的积极反应(比如:努力)开始减少;而她的消极行为和情绪,使她与好成绩、赞扬的距离更加遥远,形成恶性循环。

(二)显然,马涵同学并没有做好应对中学学习、生
活中种种困难的准备。

在她的自我形象中,才智和能力占据
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学成不好她来是一个很大的打。

以至于,即使精心打扮自己,也不能她得足的自尊。

在自尊
心和自我形象受到双重打后,她表出自己的重疑,无所适从。

(三)涵属于明的依存形的学生,容易受到周
事物的影响,自我的价往往依于老、同学的看法,敏感,易受害。

但抛开性格不,就思模式来,她
的确存在着很多的。

比如:她多的“放大”了多的重性,包
括考成、老同学的度、自己的面子等等;她静的、片面的
看待自己的学成果,不系和反思学程,成的步缺乏信心,
以目前不好的成令她一生都不再有希望;她“努力”是“笨”
的表,以“ 惰”的借口可以“尊”⋯⋯
上述分析,作涵的数学老,我利用数学学一平台,有划
的她行了一系列的心理上的教育和,逐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出于马涵的性格,我首先想方设法让她得到更多非学习成绩上的鼓励。

我取得了家长的密切配合,在学校和家庭中,尽量让她感到被关爱、被认可、被支持。

我常常看似无意的和她聊天,寻找各种机会大力赞扬她,帮她组建朋友对子,让她感到亲近和温暖。

由于她在妈妈面前更能流露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和她的妈妈成了好朋友,我们常常互通消息,共同想办法,携手实施计划。

每次马涵不顺心,她妈妈都会给我打电话,我就会接下来几天中更加的关注这个敏感孩子的一举一动;每次我表扬马涵,她也会兴致勃勃的讲给妈妈听,全家的气氛都被她感染的欢快轻松。

在马涵初中的三年中,她妈妈甚至养成了凡事和我商量的习惯,作为任课教师(非班主任),这也是我的骄傲。

正因为如此,马涵的性格得以慢慢开朗,家长也放心了许多。

(二)马涵的自尊心很强,极爱面子,所以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维护她的自我形象,决不生硬的帮助她改正错误。

比如,看到她为打扮自己而分心,或者行为不大方自然,我会在和谐宽松的私人气氛中,给她暗示和提
醒,每次她都及时的做了改正。

当然,最重要的是暗暗地帮
助她提高数学成绩,这样才能让她对自己真正满意。

每次我
想留她改错或者补习,我都会故意同时留下几个别的同学。

这样,既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又让她在轻松的环境下得以进步。

(三)在我看来,马涵认知结构的不合理,是她遭遇
种种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努力帮助她改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她的问题。

1.引导她客观、全面、联系的看待问题。

马涵在思维
方式上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放大”问题的严重性,僵化
而且片面。

比如:她认为每次考试(尤其是中考),都决定
了她一生的命运(我认为这与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传
统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有关),因此她总是感到没有希望,压力很大。

我常常安慰她,举很多名人名家、甚至
自己成长的例子,告诉她事实并非如此。

只要锻炼自己,拥
有了成功的素质和潜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相处
的技巧、勤奋、毅力等等),即使中考没取得优异的成绩,
即使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也一样可以拥有美好的前程。

现在
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单为追求好成绩,而是要锻炼自
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具备成功的潜
质。

因此,一两次成绩不好并无大碍,再接再厉、努力提高
才是问题的关键。

2.帮助她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积极有效的归因。

通过
我和马涵的交流,我了解到她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也是造成她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的原因之一。

比如:她认
为自己语文成绩好是因为自己擅长(稳定的、内部的原因——
能力),而数学成绩不好是因为数学太难了(稳定的、外部的
原因——任务难度),自己某次考好了或没考好往往
是运气造成的(不稳定的、外部的原因——运气)。

这些全部都是“不可控制”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就是“我没有任何
办法”。

而人在认为自己不能控制某一情形时,很可能体验到
紧张情绪的压力,并在行为上不知所措。

我通过一次次谈话和
交流引导马涵,把成败的原因尽量的归结到自己可以控制的
“努力”(不稳定的、内部的原因)上,从而会产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情绪,以及“继续努力”的有效行为。

(四)有“希望”才能不感到“无助” ,才能,才能提高价感和控制感。

因此,我努力帮助涵立“希望”的信念。

我常常看着她的眼睛、用定的气她“老相信你”、“你能行” 。

我鼓励她参加体育运,在运
中,她得了更多的愉快和自信,体到了更多控制感,并把种
良好的感受投入到学中。

一系列持不解的努力,涵找回了久的信心,不再
小事忐忑不安,放开手脚向着自己的目努力斗。

很久的中
考于拉开了帷幕。

考后,涵
的我打,作文考的目是《开端》,她告我一看到个目,她就想
起了我她的帮助,立刻思如泉涌,
写下了自己成程中段挫折与扎,和新生活、新开
端的无比的憧憬和定信心。

她深情的我:“老,您!我以后再
不怕任何困了!” 里的声音激昂而愉快,的我禁不住心潮澎
湃⋯⋯
总结和思考:
这个案例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

学校生活中,老师和
家长常常责怪学生成绩不好,不够努力;学生也常常苦恼于
没有出路,一事无成。

事情并不简单得如同一个考试分数,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比智力问题更为严重,作为教育者的
我们,有必要好好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做到高屋建
瓴、善察能悟,以帮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
健康、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Dennis Coon 著,郑刚等译,《心理学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年 3 月
[美]David R.Shaffer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年 2 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