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基本规范,它分中学部分和小学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功能与要求”、“面积与间数”、“环境要求”、“布置”、“建筑设备”和“实验室设备”等六个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理科实验室的装备建设,它涵盖的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通用技术和小学科学。
九年制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参照本标准小学和初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考虑;完全中学可参照本标准中学部分内容综合考虑。
师范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的相关学科实验室建设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99.1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3325—2008 金属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 8772 电视教室座位布置范围和照度卫生标准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7226—1998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21747—2008 教学实验室设备实验台(桌)的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T 50033-200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118-201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T 28920-2012 教学实验用危险固体、液体的使用和保管GB ×××××—××××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GB ×××××—××××教学实验室设备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的安全要求JY/T 0386-2006 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406-2010 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3 分类本标准把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要求”。
“基本要求”是学校实验室装备建设应达到的最低要求,“规划要求”是为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和有较高实验室装备能力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的较高要求。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室,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4要求4.1 中学部分4.1.1 功能与要求功能与要求见表1。
表1 功能与要求4.1.2 间数与面积“间数与面积”的指标,以平行班4个~8个平行班、9个~12个平行班、13个~16个平行班,每班50人为参考设计的。
学校规模每增加4个平行班时,理、化、生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1套;学校规模小于4个平行班的,可参照表2中4个平行班的数据指标执行。
间数要求见表2,面积见表3。
表2 间数单位为间或块表3 面积单位为平方米4.1.3环境要求环境要求见表4。
表4 环境要求表4 环境要求(续)4.1.4 布置4.1.4.1同一学科的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宜布置在同一楼层;化学实验室宜设置在一楼;通用技术实验室宜设置在一楼,并布置在教学区的远端;危险药品室不宜设置在教学楼内。
4.1.4.2 最前端实验台的前沿与书写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 500mm,边座的学生与书写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最后端实验台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 200mm;与书写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 000mm ;4.1.4.3 两实验台长边之间的净距离: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 300mm 多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 500mm;4.1.4.4 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700mm;双侧或多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4.1.4.5 沿墙布置的实验台,如果另一侧没有纵向走道的,其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
4.1.4.6学校在进行实验室布置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充分体现安全性、科学性、合理性。
4.1.5 建筑设备4.1.5.1 地面各室与走廊的地面连接处不宜设台阶。
地面应耐磨、防滑、易清洁,化学、生物实验室的地面应耐酸碱腐蚀。
设计有水源的各室地面应设地漏。
4.1.5.2门窗应根据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前后门,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900 mm,门扇上宜设观察窗,门框上部设采光通风窗。
实验室的窗台适宜高度900mm~1 000mm,门窗开启后不应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
4.1.5.3电设备实验室内有电源的应设总控制开关,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路设计,分别控制。
配电线路和设备功率容量应留有余地,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逐步增多的需要。
采用通排风到桌的实验室和通用技术实践室,应单独设置三相动力电源,独立控制。
电气线路应采用防火要求的暗敷配线方式,安装自动断电保护器,剩余电流保护器,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室内电气布线应符合GB 50303的要求。
4.1.5.4 水设备实验室内有水源的应设总控制阀。
设计给水到桌的实验室,管线布置应符合GB 50015的要求,当给水水嘴的工作压力大于0.02MPa,急救冲洗水嘴的工作压力大于0.01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生物园地应设洒水拴及排水设施。
设计在室内的生物园地,应对该区域的楼地面和墙面作防水处理。
4.1.5.5 燃气设备实验室内有燃气源的应有气源切断装置,切断装置应设计在容易接近的位置并标识清楚。
应有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4.1.5.6 通风设备排风到桌的实验室及设计有通风装置的药品柜、危险药品柜和通风柜,应设置通风管道。
4.1.5.7 信息设备4.1.5.7.1包括有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设备的综合布线系统应符合GB 50311的要求。
4.1.5.7.2显示终端:实验室内设置显示终端时,应综合考虑实验室面积和学生实验台的布置,选择合适规格的显示设备及安装位置,应符合GB 8772的要求。
4.1.5.8 讲台讲台长度应大于书写板长度,两端与书写板竖直边缘下延长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m,宽度不应小于800mm,高度宜为200mm。
4.1.5.9 书写板书写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1 000mm~1 100mm。
4.1.6 实验室设备4.1.6.1 演示台、实验台和准备台4.1.6.1.1台面尺寸:演示台、准备台、实验台的尺寸应符合GB/T 21747—2008中4.1的要求。
4.1.6.1.2台面材料:台面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21747—2008中5.4的要求,台面材料的理化性能应符合GB/T 21747—2008中5.5.1的要求。
通用技术准备台和用于技术制作的实验台,台面应采用实木制。
4.1.6.1.3铺设有管线到实验台的实验室,实验台与地面间应采取固定措施。
4.1.6.1.4 理、化、生实验台前沿可设高约50mm的围板,延伸到两侧的围板长应不大于200mm。
4.1.6.2 仪器柜、药品柜、陈列柜4.1.6.2.1仪器柜、药品柜、陈列柜的数量、规格及内部格局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其中,柜中搁板位置应可调节,对于存放较重仪器的隔板宜做承重加强处理,搁板的垂直静负荷强度应符合GB/T 21747—2008 中5.4的要求。
4.1.6.2.2药品柜应设计通风装置,搁板宜设计成阶梯式,搁板面材的理化性能应符合GB/T 21747—2008中5.5.1的要求。
危险药品柜应符合GB ×××××—××××(教学实验室设备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的安全要求的要求)。
4.1.6.2.3陈列柜应采用透明体,在公共区域的陈列柜应采用钢化玻璃。
4.1.6.2.4金属零部件应符合GB/T 3325—2008中4.3、4.4.1和4.4.2的要求。
4.1.6.3通风柜(化学)通风柜用于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实验的操作。
柜内宜设给排水装置,但电源插座、照明开关及煤气开关均不应设在通风柜内。
柜内面材应耐酸、耐碱、耐热、阻燃。
4.1.6.4资料柜、储物柜资料柜、储物柜的数量、规格及内部格局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4.1.6.5学生凳实验室设计有学生凳的,凳子的座面高度宜可调节,调节范围宜为340mm~440mm。
凳子应无棱角。
4.1.6.6 电源4.1.6.6.1演示台、准备台和实验台应有220V交流电源插座。
4.1.6.6.2教学电源和学生电源应采用分立电源,电源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4.1.6.6.3 演示台、准备台、实验台上应有二孔和三孔插座。
插座应采用220V/10A,符合国标GB 2099.1的要求。
插座的位置应远离水源、气源。
4.1.6.8水盆及水嘴设计有水盆的演示台、准备台和实验台,水盆的外形尺寸要求应符合GB/T 21747—2008 中5.3.6的要求,实验室水盆排水口应装设耐腐蚀的挡污箅,排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管材。
4.1.6.9废液处理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应配置废液收集器或废液处理装置。
4.1.6.10工具及辅助设备应配置制作、修理仪器所用的工具及仪器小车、梯子等设备。
准备室可根据学科需求宜配备电冰箱、恒温箱、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4.1.6.11培养室设备宜设置超净工作台、培养架、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接种环等培养设备。
应符合JY/T 0386和JY/T 0406的要求。
4.2 小学部分4.2.1功能与要求功能与要求见表5。
表5 功能与要求4.2.2 间数与面积“间数与面积”的指标,以2个~4个平行班、5个~6个平行班、7个~8个平行班,每班45人为参考设计的;学校规模每增加2个平行班时,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1套;学校规模小于2个平行班的,可参照表6中2~4个平行班的数据指标执行。
间数见表6,面积见表7。
表6 间数单位为间或块表7 面积单位为平方米4.2.3环境要求环境要求见表8。
表8 环境要求4.2.4 布置4.2.4.1实验室及附属用房宜布置在同一楼层。
4.2.4.2最前端实验台的前沿与书写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 500mm,边座的学生与书写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º。
最后端实验台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 200mm;与书写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 000mm。
4.2.4.3 两实验台长边之间的净距离: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 300mm;多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 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