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共五种。
(一)抒情:1、定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感情,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
2、特点: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3、分类:间接抒情又分为咏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容情于景、已景结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以乐景写哀情。
(直接抒情无分类,就是单纯直白的抒发作者自身情感)(二)描写:1、定义: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2、分类: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
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
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3)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4)心理描写,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
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
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5)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6)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可以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有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作用:先判断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注意有些时候某些作用会相通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社会背景;心情暗示体现人物内心活动;衬托人物行为活动;揭示人物性格;烘托或反衬人物形象;增加文章真实性(细节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即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狭义上来讲种类也很多,包括:衬托、象征、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以小见大、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动衬静、欲扬先抑、正面侧面、烘托渲染、虚实结合等。
(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5)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修饰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包括象征、夸张、拟人、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七、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八、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九、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十、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
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6、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
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7、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8、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9、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答题格式与套路:(答题一定不要死套格式,需要结合实际题目,点出文章中的内容)1、文章开头一段或某句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结构上的作用,二是内容上的作用。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是引出下文......;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内容上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与题目相照应;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间接抒情),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可以写成:......人在......情况下干了......事情。
)答题思路: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揭示了.......道理。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①先点出划线句子的写作手法(具体要看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②写出了.......内容(或是特点,注意一定要结合文章)③有什么作用(各种手法的作用都有所总结,答题一定要结合文章)④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很弱,如上,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