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盘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父亲形象

盘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父亲形象

盘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父亲形象有一个人,在你还是婴儿的时候,双手举着你的身体,高高的举起,取代了他眼中的太阳,成为了他的一切。

有一个人,在你还没有学会走路,还在摔倒的时候,扶着你的双手,在那开心的笑声中,扶你走出人生的第一步。

有一个人,在你一次次的欢声中,拉着你的手,带着你走过山山水水,带着你去看天看地。

在你抬头仰望的背影中,你会觉得他是山他是天。

有一个人,在你长大之后,每每想起,都是严厉与凝望,让你越加的厌烦。

只是随着你渐渐成长,你会发现在那严厉的目光下,隐藏着一份你当年看不到的爱。

有一个人,在你成家立业之后,期盼着你能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起吃顿团圆饭,逗逗孩子,唠唠家常。

有一个人,他苍老的躺在床上,慢慢闭合的双眼内,透出害怕,透出无助。

可你的怀抱,你的柔声,却是让他如同孩子一样,如同你幼年他举起你的身体,让他不再害怕无助,而是在温暖中,倒在你的怀里。

父爱如山,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是山,是天,是你的依靠。

当你长大成人,当父亲渐渐老去时,你就是父亲的依靠。

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不少父亲形象,据不完全统计,人教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父亲形象至少有18个,这18个父亲形象无论是从其类型还是从其育人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散步》中的“我”,《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爸爸”、《伤仲永》中的“父亲”、《竹影》中的“爸爸”、《背影》中的“父亲”、《台阶》中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父亲”、《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在这些父亲形象中,有的精神可贵,品德高尚,可歌可泣;有的尊老爱幼,情深似海,可亲可敬;有的贫困悲苦,麻木不仁,可怜可悲;有的鼠目寸光,爱财如命,可恨可恶。

从年龄上来看有中年、老年、青年;从身份上来看有官吏、资本家也有农民;从性格上来看有坚强的、慈爱的也有专制的甚至卑鄙的;从文化素质上看有渊博明智的也有愚昧迷信的;从人物地位来看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父亲形象(一)正面型父亲形象1.慈爱型父亲这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最多的父亲形象,这类父亲形象的总特征是慈爱宽厚,和蔼可亲,懂得体谅、呵护子女。

他们对子女的所犯的错不是一味的进行体罚,而是采用说理式的教育。

当然,这类型父亲因地位、身份不同,所遭遇的情况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对这类父亲形象的解读要关注他们在逆境中的坚守,挖掘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闪光点。

高中课文节选《柳毅传》中的洞庭君,是一位典型的慈父形象。

当他从柳毅口中得知女儿不幸遭遇时,不是追究谁是谁非,而是“以袖掩面而泣”,并深深地自责,完全自己龙君的尊仪和威严,足见其爱女之深。

八年级上册课文《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父亲买橘时的背影不仅感动了“我”,而且也感动了中外许许多多读者。

文中塑造的父亲不仅肥胖臃肿而且步履蹒跚,尽管时间在他的身上打上了烙印,可是他念念不忘的仍旧是在远方的儿子,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不仅使他的背影在“我”的泪眼中模糊,而且也将一个慈父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亨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明智、理性、深知教育的人。

为了让儿子脱险,他完全可以直接上崖抱亨特下来,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只是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指导,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因为他知道儿子不可能永远依靠父亲,终有一天儿子会遇到比下山崖更困难、更危险的事情,所以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锻炼儿子自身的勇气,增加其.自身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经验。

2.严厉型父亲这类父亲形象的特点是恪守礼法,坚守道德,教育子女时十分严厉。

在解读这类父亲形象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明白父母望子(女)成龙(凤)的良苦用心。

在高中语文课本《宝玉挨打》中我们不难看出贾政是一位恪守封建礼教、望子成龙的父亲,他希望宝玉能够认真学习“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道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可是宝玉却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

作为一名父亲,面对这样的“不孝子”,难免不怒气冲冲,声色俱厉,但若因此认为贾政不爱宝玉,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宝玉挨打》中,当气极了的贾政命人去拿宝玉时,也是泪流满面;他打宝玉时说要把宝玉勒死的话,也只是气话,不能信以为真。

我们知道,家政在宝玉身上寄托了自己最大的期望,而宝玉不争气就算了,主要是还惹来人命和“官司”,可想而知,这次打板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恨铁不成钢,更何况当他后来看到确实打重了时,还是很后悔的。

作为“严父”的贾政,在把真心思收藏起来拿出做父亲的威严的同时,又处处流露出真心思。

他要求宝玉学习,考仕途,归根结底是对儿子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一种关怀。

七年级上册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也有严父的身影。

文章中父亲对英子进行严厉的教育具体表现在英子因下雨不想上课而遭到父亲的一顿打,在这件事中父亲的“严厉”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另外,父亲为了增强英子适应生活的能力,让英子独自给在日本的陈叔叔寄钱,这对年仅13岁的英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临终前父亲对英子的嘱托,看似与“严厉”无关,实际上也是父亲对女儿最后的要求和管束。

由此看来,作品中的爸爸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严父形象,而是一个既给孩子以关爱和呵护,又教导孩子学会坚强、独立的父亲形象,他把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含蓄而深沉,令人备受感动。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年仅13岁的英子告别了懵懂的童年,父亲的去世让她变得更加坚强起来,担负起了家里的重担。

3.愚昧型父亲这种类型的父亲大多都是厚道老实,见识短浅,思想麻木的农民。

所以,解读这类父亲形象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到这类父亲身上特有的缺点,而且更要引导学生关注到他们善良朴实、勤劳肯干和坚韧顽强的一面。

八年级上册课文李森祥的《台阶》刻画了父亲辛劳的一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由于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的父亲认为,要想赢得村里人的尊重,就必须建一个有九级台阶的屋子,而为了能建起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总是起早贪黑,拼命干活,他从一砖一瓦开始捡起,从一分一角开始攒起,当九级台阶的新屋终于被盖起了的时候父亲已经付出了他大半个人生,可他并没有因此获得快乐,反而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奋斗的活力。

教授这类父亲形象时我们要让学生体谅、理解父亲这种狭隘短浅的眼界,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和领悟到父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持之以恒、拼命硬干的精神。

高中课文《药》中的华老栓是一个既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劳动人民形象。

为了给儿子治病,他可以说是倾家荡产,足见他是一位爱子如命的父亲。

然而他又是一个愚昧无知的人,他的愚昧不仅表现在他深信人血馒头可以医治儿子的病上,而且还表现在他对当时的社会秩序的无条件认同上。

他善恶判断模糊,打心眼里认为犯人就不是好人,吃他们的血自然也就无可厚非,因而对馒头上的血是谁的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儿子吃了这血馒头病是否就会好了。

(二)反面型父亲形象1.专制型父亲这类父亲形象的特点是在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唯我独尊,独断专行。

解读这类父亲形象时,除了对造成他们这种性格特点和专制作风的社会、历史和家庭乃至个人原因的进行分析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这类父亲形象。

《雷雨》中的周朴园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家庭和社会悲剧的罪魁祸首而被批评。

究其原因无非是封建家长制和父权制度,深受其思想和文化的浸染、熏陶的周朴园,一方面不择手段地赚钱,以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社会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追求家庭的“最圆满,最有秩序”,以维护他在外的“体面”形象。

他把家庭内部父与子的关系,变成了统治与服从的关系。

他严厉、专横的统治使儿子始终生活在对他的敬畏和恐惧之中,同时也是他的儿子们乃至整个周家悲剧的制造者。

卡夫卡的名篇《变形记》中的父亲老萨姆沙因公司破产而一撅不振,每天都过得很消沉,但是他在儿子依旧是表现得很权威。

儿子没有按时起床,他敲门的声音虽然很轻,但格里高尔分明听出来那是在用“拳头”。

在面对由于自己的错误而使儿子变成了甲虫的事实,他表现出来的不是害怕,不是同情,也不是悔恨,而是精神大振,格外的兴奋。

他把不幸的儿子当成发泄的对象,先是“拼命跺脚”,“发了狂”,然后是“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并且用手杖“无情地驱赶并发出嘘嘘声”赶他回房间,甚至粗暴地把儿子推倒在房内以至跌得“血流如注”,一位暴戾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尤其是后来当他误以为儿子犯了什么暴力罪行时,竟冷酷地用苹果对儿子进行无情地“轰炸”,最终导致了儿子的死亡。

2.丑恶型父亲这类父亲形象大致可归纳为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卑鄙可憎、贪婪狡诈、心理变态。

解读这类父亲形象时,要重点引导学生用理性批判的眼光去认识人性的缺陷与丑恶,并引以为戒,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于神童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不幸,人们在哀婉的同时,无不把批判的目光转向他那见识短浅、愚昧贪婪的父亲。

他把儿子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忘记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不仅耽误了儿子的学业,而且摧毁了儿子的一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方仲永的父亲制造了这场悲剧,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他世代以耕田为生的贫苦出身,尤其是不能忽视乡里人和宾客的吹捧起哄,使方父利令智昏,使方仲永变得更加的骄傲,迷失了自我也错失了学习的良机。

在高中课文的节选部分《守财奴》中,葛朗台生性固执贪婪,心胸狭隘,敏感多疑,善诡辩。

他贪婪狡诈,吝啬自私的性格具体表现在他对待女儿欧也妮的态度上。

当他从公证人那里得知妻子去世后,女儿欧也妮将继承母亲的遗产的消息时,他感到非常的痛苦,因为这就意味着他要将一半的家产分出去,这对视金钱如生命的葛朗台来说无一不是致命的打击。

妻子去世后,为了骗取女儿的信任,葛朗台不惜卑躬屈膝,千方百计讨好女儿。

他想以亲情来骗女儿放弃对其母亲财产的继承权。

当继承权骗到手后,葛朗台才露出欣喜的表情,并且热烈的拥抱了女儿。

为了金钱,葛朗台对自己的独生女竟然如此不择手段,连自认为一向很了解他的公证人都被他的这种狡诈“骇呆了”。

二、中学语文教材中父亲形象的育人功能(一)知识教育功能子女的身心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教育。

但是,家长的教育只是外在条件,主要的是要启发他们内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父亲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一员,对子女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父亲不仅可以教子女或教子女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同时也教会其如何为人处事以及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挫折。

在《宝玉挨打》中贾政作为一名父亲,他深知人的性格、气质和志趣无不是后天养成的,受教育(读书思考)可以在潜移默化地改造一个人,让人明白事理。

于是便教宝玉学习“四书五经”。

作为名门望族继承者,贾政以自己的做官经历和价值判断为标准,要求儿子宝玉也能通过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在这个过程中贾政对宝玉的教育影响是很大的,暂且不说贾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就作为一名父亲来说,贾政可以说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因为对待儿子的教育问题他是很关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