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才激励体系构建

人才激励体系构建


需要层次理论 五层或七层
E.R.G 理 论 三大类
满足 — 上升 逐级上升 只有一种优势需要 天生的、内在的 僵化的
满足 — 上升;挫折 — 退化 可以越级上升或倒退 可以同时追求几种需要 天生 + 后天学习 变通的
表7—1 需要层次理论与E.R.G理论的比较
2.3 三重需要理论
由哈佛大学的戴维· 麦克莱兰德提出。麦克莱兰德认为对一 个人工作行为影响最大的动机因素有三个, 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即个体在工作中追 求卓越、成就感和成功的欲望; 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即力图控制工作环境中的 其他人,促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的欲望; 亲和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即在工作中寻求与他人 建立友善而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激励在组织运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激励,是人才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做好激励,对于增强组 织活力、获得和持续保持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忠诚度,增强组织对人才的吸纳力和保持力 (2)培养敬业精神,提高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 (3)激发创造力,促进人才潜能释放和价值发挥 (4)形成牵引力,营造良性竞争的组织文化氛围
2.5 认知评价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认为“内在 动机因素”(成就感、职责、胜任愉快等)和“外在动机因素” (薪水、晋级、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之间存在互动。当对某种 工作结果进行外部奖励时,那种因喜欢做这种工作而产生的内 在激励作用便会降低。 认知评价理论是对传统奖励制度的挑战。传统的奖励制度 认为各种外在奖励应依工作绩效而定;认知评价理论则认为这 样会降低员工的内在动机,使他们不再从工作本身寻找意义, 而是向“钱”看。 认知评价理论强调外在酬劳对内在激励的负面作用,反对 将酬劳与绩效完全挂钩。但是这种理论只适用某些特殊的行业, 那些外在奖酬对员工工作动机比较重要,而工作本身又有一定 内在激励作用的工作。而大部分的底层工作都不太能提供内在 性的激励,只有部分专业性要的行为, 必须遵循以下强化原则: 1)目标强化原则:要有明确的目标体系,达到目标 给予奖,未达到目标予以惩罚; 2)“小步子原则”:将总目标分割成若干小目标。 3)及时反馈、及时强化原则。 4)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 5)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6)定期不定期相结合、定值不定值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公平理论除了分配公(distributive justice)外,还存 在程序公平(procedural justice)的问题,即报酬分配程序的 公平性。它会影响员工对组织的承诺、信任、流动意图等。现 在越来越强调管理的透明度,其实就是要加强程序公平性,提 升员工的工作动机。
2.9 期望理论
由于强化理论忽视内在动机等心理因素,所 以,有观点认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激励理论。 但在塑造员工行为的过程中,强化理论是不可 回避的。另外,在使用强化时,还要全面分析 各种强化因素。 强化理论只注重个体行为的效果,对员工个 人的业绩予以奖励,导致员工只考虑自己的工 作,不愿意帮助其他员工。而团队作业中更强 调团队配合,所以,强化理论不适用于团队的 激励。
图7-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其 需要结构会有所不同,但总会有一种需要占优势地位,称为“优势需要” 或“主导需要”,如图7 — 2所示。如果要激励某个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 理论,只要知道他现在处于哪个需要层次,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实施激励措 施。
1)努力 — 绩效关系(成功的可能性) 2)绩效 — 奖励关 系(获奖的可能性) 3)奖励 — 目标满足关系(吸引力)
2.10 当代激励理论的整合
此模型以期望理论的“三种关系”作为基本构架。从模型中可以得到 以下启示: 1)机遇 2)培训 3)绩效评价 4)奖酬政策 5)个人化激励 6)成就激励和目标激励
2.6 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 theory)是60年代末期由爱德 温· 洛克(Edwin Locke)提出的。其理论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目标的明确性具有激励作用 2)目标难度适中具有激励作用 3)及时反馈目标 4)自我设置目标 目标管理理论应用的前提是必须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设定明确 的、可测量的目标和要求。
任务一 激励概述
激励的概念
动机(Motivation):是任何行为发生的内部动力,动机对 行为有激发、引导和维持的作用,没有动机就没有行为。 激励:是帮助和促使人们产生动机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 调动员工努力工作、爱岗敬业、提升个人绩效、实现自我价值 的潜能,并最终促进组织发展和绩效提升的过程。 简单地讲,激励就是帮助人们寻找或为他们创造努力工作 的理由的过程。
图7—2 马斯洛优势需要分析 生理
自我 实现 自我 实现
安全 爱与归属 尊重的需求
自我 实现
尊重的需求 爱与归属 安全 生理
尊重的需求
爱与归属 安全 生理
2.2 E.R.G理论
E.R.G理论是由耶鲁大学的克雷顿· 奥德弗在大量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提出的。奥德弗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 生存需要(Existence),即维持生存的物质条件,相当 于马斯洛的生理与安全需要; 关系需要(Relatedness),即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欲望, 相当于马斯洛的爱和部分尊重的需要; 成长需要(Growth),即追求自我发展的愿望,与马斯 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对应。
3.2 行为矫正技术
案例分析 艾默瑞航空货运公司在集装箱刚刚出现的时候,出于节约 经费的考虑,要求搬运工人尽可能地使用集装箱;但最初调查 的结果表明,集装箱利用率只有45 %。经过分析发现,社会 认可、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的增加是集装箱利用率低的原因。于 是采取如下干预措施:在每天结束时,要求搬运工提供一张清 单,计算自己的集装箱利用率。结果在使用干预策略的当天, 集装箱利用率就达到了90 %以上。几个月以后取消这种干预, 利用率也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这个简单的反馈和积极强化方 案在3年内为公司节省了200万美元。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是由维克多· 弗鲁姆 (Victor· Vroom)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 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工作环境中的三种关系,这三种关系对员工 激励至关重要,如图7—5所示。 1) 2) 3) 个人努力 个人绩效 组织奖励 个人目标
图7 — 5 期望理论中的三种关系
建立激励体系的必要性
组织在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 在激励方面出现的偏差。 1)重视金钱物质激励手段,忽视内在的发展性激励机制 金钱物质激励方式的优势:简便易操作;感受直观、可量化 可比较;起效迅速 以金钱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的局限性:激励效果泛化, 引导性不明确 ;激励效果短暂 ;短期功利行为导向;缺乏对 能力素质的影响力 2)激励机制的持久性不够,缺乏自我发展和调整能力 3)对激励定位不清,激励缺乏系统性,资源没有得到整合 4)缺乏原创性,生存基础薄弱 5)缺乏需求调查和鉴别能力,未能实现有的放矢做激励
没有不满
表7—2 赫 茨 伯 格 的 激 励 理 念
图7—3显示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工作满意的相关关系
图 7- 3 保健因素和 激励因素与 工作满意 的相关关系
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与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密切相 关,这些因素解决不当,就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解决好了, 至多也只是没有不满而已。一般工作环境中的保健因素大致有: 组织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技术监督系统、与上级或主管的 关系、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薪金或工资、与同级的关系、个 人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与下级的关系、地位或角色、工作安全 性等。 激励因素(motivating factors)同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具 备这些因素,可以令人产生满意,提升工作动机;若不具备这 些因素,也不至于令人不满。具有激励作用的因素有:工作富 于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或承认、工作本身富于挑战性、 有职务、负有一定的责任、个人发展的前景和可能性、提升的 机会。 由激励 - 保健理论我们知道,做好员工激励工作要从两个 方面入手。一是提供保健因素,防止牢骚,消除不满;二是提 供激励因素,强调成就感、工作价值、责任感等,产生激励效 果。
任务二 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E.R.G理论 三重需要理论 激励 - 保健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强化理论 公平理论 期望理论 当代激励理论的整合
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7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是在俄国心理学家巴普 洛夫(Barpuloph)创立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以及美国心理学家 斯金纳(Stina)创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的。 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具有强化作用;通过 对行为施以不同的强化反应,或加强或减弱行为发生的机率。 强化理论提出了四种基本的强化类型: 一是积极强化型,即给予愉快的或满意的刺激; 二是消极强化型,不给予甚至中止愉快的或期望的刺激,如不 表扬或撤消优秀称号等; 三是惩罚型,即施予不愉快的或厌恶的刺激,如罚款、停工、 批评等; 四是忽视型,取消任何能够维持行为的强化物,如不置可否。
模块七 激励与人才激励体系构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在工作中的应用——激 励方案简介 组织人才激励体系的三大支柱 组织人才激励体系的设计
学习目标
系统了解强化激励工作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掌握激励理论及在组织中的实际应用方案 理解激励体系的三个支柱以及组织人才激 励体系的框架,为系统解决组织的激励问题 提供思路。
2.4 激励 - 保健理论
激励 - 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是 由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 赫茨伯格提出的。赫茨伯格 在进行调查时发现,人们在对工作满意时所关注的因 素与人们对工作不满时所关注的因素大相径庭,如表 7—2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