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握课堂 关注学生

把握课堂 关注学生

把握课堂关注学生
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

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成了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段时间,各地进行的优质课竞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教材、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性。

优质课有趣,但有效性遭到质疑。

要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就要把握课堂,关注学生,让课堂教学有效。

一、充分认识、系统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承者”,更要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奋发进取、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通过教学传递知识的职能实际上在弱化;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判断、提出主见的思维品质则更显重要。

教师,一方面,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知识、落实教学改革。

另一方面,要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谋划。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讲实效,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课堂、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的重要前提。

所以,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对事物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

一是情境激趣。

教学需要情境,好的教学情境,可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

新课导入或问题的提出,用生活中司空见惯,又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或思维的事实和现象,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开始更广泛和深入地学习。

物理课堂上,老师讲《运动和静止》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坐在行驶汽车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这样的对话,司机说,乘客是静止的;孩子们说,乘客是运动的,并将此情景用多媒体展出。

这样,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是实验激趣。

课堂上运用生动的实验能够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以趣导学。

物理课中,实验较多。

要充分利用这个有效资源。

八年级物理,九月份上《物态变化》中的升华和凝华,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反季节景象《雪景》,即是将卫生球研碎后放入玻璃罩内,用酒精灯加热,再将事先准备的圣诞树放入其中,撤去
酒精灯,稍等会儿,奇迹出现了,树上出现了一层白霜。

学生看到后,都感到惊讶,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这一节课上,产生学习动机。

三是质疑激趣。

课堂上教师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设疑,质疑,解疑是一堂课上使学生实现发展,达成目标的主渠通,疑是新课堂教学主轴。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课堂上,老师先提问,我们每天照镜子,那你想过吗,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学生运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一块平面镜、一块璃玻板、一张大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质疑,用平面镜还是用玻璃板做?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什么要取两支相同的蜡烛?两支蜡烛都点燃吗?实验桌给的一张白纸作什么用?实验过程中,学生又质疑,用另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不管怎样移动都不能与所成的像重合,为什么?等等。

吸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发现。

四是评价激趣。

落实新的学生评价机制。

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评价,让学生在认识冲突中找到正确的方问。

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保持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

在课堂上,多肯定学生,不批评学生。

一次,学生做完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将实验报告给我看,报告中成虚像时,像距一栏填上了具体数据,应该是测不出数据。

我没有批评学生,对学生说,报吿完成得很完整,你重新去测一下成虛像时的像距。

学生立即就说,这个数据不是测出的,而是直接写上去的。

他又主动重做了这一步,理解了这一栏无数据的原因。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课堂上教师讲课时间过长,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减少了师生互动。

教师更大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

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学生如何“学”上做文章,重在让学生“悟”。

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

少讲精讲,多学多练。

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教师要相信自已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时间“悟”。

以前,课堂上,总觉得四十五分钟不够用,经常占用课间时间滔滔不绝讲。

结果,老师还是怨学生,老师讲了好多遍的习题还是多数学生错。

现在,老师提出问题或展示习题后,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老师连续讲课时间不超过五
分钟,多给时间、空间与学生。

结果,学生领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知识内化,能够举一返三。

课堂上以训练为主线,所设计的问题或练习,注重思路的启发,视野扩大,思考过程的开掘和体验。

不仅具有针对性、聚焦性,而且具有层次性、趣味性。

接近学生的生活世界,逼近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

能拨动思维的琴弦,激发思维的源泉涌动。

学生做练习需要付出努力和花费时间,没有理解重复练习,虽然花费时间,却不是在做习题。

做错了的练习,要让学生纠错和反思。

学生反思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手段,是打造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

每一节內容,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块练习。

课前练习,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课前自学后完成,自学时还要求学生对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

课中练习,在老师导学的基础上,学生可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课后练习,自我检测,巩固提高。

最后,学生对这三块练习自主反思。

课堂还应是生生互动的课堂。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有助于学生构建起新的更高层次的理解。

在合作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了。

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次上取得进步。

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组內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及动手操作等多样化的形式展开教学。

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学得主动、很愉快。

课中练习中,学生先在分的学习小组中讨论,发表观点;然后,组间交流或展示。

让每一学生有话语权,平等交流、同步提高。

总之,把握课堂、关注学生,蕴含了新的教学理念。

施教者的能力决定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实到具体课堂上。

教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策略。

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积极体验、主动思考。

使课堂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快速发展的天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