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测量与导线测量

控制测量与导线测量


≤3 ≤5
≤ 5 ≤10
≤2 ≤3
≤3 ≤5
BM1 TP1
TP2
(2) 测站计算与检核
• 1)视距计算
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 前、后视距累积差,四等水准测 量,不得超过10m。
• 2)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应等于该尺红、黑面的常数 差K(4.687或4.787), 不得超过3mm。
• 3)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图形1: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布置形式 一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
任务二 导线测量
一、定义及分类
1.导线的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点)连成直线而构成
的折线图形。
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带状地区 (如:公路、铁路和水利) 、隐 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二、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
3、工程控制网 为满足施工测量,在国家控制网或城市控制网的控制 下布设的控制网。
4、小区域控制网 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尽量与国家或城市控制 网连测,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5、图根控制网 直接用于地形测图的控制网。控制整个测区的为首级 控制网,图根控制网是最低一级,一般采用导线测量或交 会测量的方法布设。
附合导线外业:
已知数据:AB,XB,YB;CD,XC,YC。点1、2、3、
4为新建导线点。
3
D12 C CD D34
B
DB1
1
2 D23
4 D4C
AB
A 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XB,YB)
B
1
3
4
(XC,YC)
C
D
2
附合导线图
导线转折角1, 2, 3 ,4 ; 导线各边长DB1,D12,……,D4C。
。 。
2
123 30’06” 。 101 46’24” 4
3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fx fy
x y
测 测
x理 y 理
x y
测 测
97 03’00”
。 A1 48 43’18” A
。 。
。 。1

导线全长闭合差:
f f
2 x
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m。
• 4)计算平均高差 BM1
TP3 TP2 TP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6-9
等 级
三、四等水准测量测站技术要求
(m) 前、后视 前、后视 红、黑面 红、黑面 距离差 距离累积差 读 数 差 高差之差 (mm) (m) (m) (mm)
视线长度
三 等 四 等
≤75 ≤100
-2 +2
理=540 00′00″ f= 测-理=-60″ f容=±405 =±89″

539 59 00

540 00 00
485.47 +0.09 -0.08
0
0
x = y =0.08 +0.09 ² = ² x + y
K=
1 = 4000 < D

1 2000
任务三 四等水准测量
a、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 距
离影响的范围。
b、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准点。
c、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的图形。
d、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二、控制网分类
1、国家控制网 包括国家平面控制网和国家高程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三角测量和GPS精密定位的方 法建立,分为一、二、三、四等三角网;国家高程控制网采 用水准测量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分为一、二、 三、四等水准网。 2、城市控制网 为满足1:500~ 1:2000比例尺地形测图和城市建设施工 放样的需要,在国家控制网的控制之下布设的控制网,按精 度分为二、三、四等三角网或导线网和二、三、四等水准网 。一般采用城市导线测量或GPS测量的方法布设。
项目一 小区域控制测量 内容提要:
任务一 控制测量基本知识 任务二 导线测量 任务三 四等水准测量
任务四 GPS定位及其应用
任务一 控制测量基本知识
一、控制测量
1、目的与作用
a、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
高程控制网。
b、控制误差的积累。
c、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2、有关名词
6、坐标计算
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ˆ12 x 2 x1 x ˆ12 y 2 y1 y
97 03’00”
。 A1 48 43’18” A
。 。
。 。1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

XA=536.27m YA=328.74m
112 22’24”

105 17’06”
3
3
(3)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 数:
V f n
。 。1
(4)计算改正后新 的角值:
97 03’00”
。 A1 48 43’18” A
。 。

ˆ V i i
XA=536.27m YA=328.74m
112 22’24”

105 17’06”
。 。
2
解: α23= α
12-β 2
2
30 12 2
130
1
1 95 5
122
3
65
128
3
±1800=800
5
4
α34= α23-β3±1800=1950 α45=2470 α51=3050
α 0(检查) =30 12
4
(三)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48 43 18
115.10 +75.93 +86.50 +75.91 +86.52 100.09 108.32 94.38 67.58
48 43 18
A 612.18 415.26 1 +2 -2 -66.54 +74.77 -66.56 +74.79 545.62 490.05 2 -2 +2 -97.06 -48.11 -97.04 -48.13 448.56 441.94 3 -2 +1 +23.80 -91.33 +23.78 -91.32 472.34 350.62 4 +1 -1 +63.94 -21.89 +63.93 -21.88 536.27 328.74 A
。 。
2
123 30’06” 。 101 46’24” 4
3
例题: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 转折角 改正后 方向角 边 长 坐 标 增量(米) 号 (右) D 转折角 (米) X Y 改 正 后 坐标(米) 点 增量(米) 号 X Y X Y
536.27 328.74
• 四等水准测量意义、方法 • 熟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 熟悉闭合水准路线计算表
TP3
BM1
TP2
TP1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 后视水准尺黑面,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 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 中,读取中丝读数。 • 前视水准尺红面,转动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 后视水准尺红面,转动微顿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弱仪 器下沉误差的影响。四等水准测量每站观测顺序可为:“后一后一前一 前”。 TP3
V xi V yi fx Di D
97 03’00”
。 A1 48 43’18”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fy
Di
ˆ i x Vxi x ˆ i x Vyi y
XA=536.27m YA=328.74m
112 22’24”

105 17’06”
123 30’06” 。 101 46’24”
123 30’06” 。 101 46’24” 4
3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97 03’00”
。 A1 48 43’18” A
。 。
。 。1

XA=536.27m YA=328.74m
112 22’24”

105 17’06”
(1)计算角度闭合差:
=测-理 = 测-(n-2)180

。 A1 48 43’18” A
1
97 03’00”
。 。1

A
(2)计算限差:
f 允 40 n
XA=536.27m YA=328.74m
112 22’24”

。 。
105 17’06”
。 。
2
2
4
123 30’06” 。 101 46’24” 4
f
2 y
XA=536.27m YA=328.74m
112 22’24”

105 17’06”
。 。
2
123 30’06” 。 101 46’24” 4
3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
D
f
1 / XXX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1/2000(图根级),则将fx、fy以相反符号,按 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 增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