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

第二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

第二章矿井资源/ 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井田境界及资源/ 储量一、井田境界五轮山煤矿位于加戛背斜NE 翼南段,水公河向斜西翼。

井田南北长9km,东西宽2〜6km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12月31号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1000000610155 )五轮山矿井矿权面积为44.0238km 2,占全井田的38% ,其拐点坐标为见表2—1 —1 。

根据《贵州省水城矿区纳雍片区总体》、《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本矿井西北有两家小型生产煤矿,能力分别为15 万t/a 和30 万t/a ,与五轮山煤矿之间有大断层NF20 断层相隔,西南与德科煤矿毗邻,井田浅部及深部均无其他生产矿井。

根据采矿许可证,五轮山煤矿与邻近矿山无矿界重叠现象。

五轮山煤矿与邻近矿井关系位置详见图2-1-1。

二、矿井资源/ 储量(一)矿井总资源/ 储量根据《贵州省纳雍县五轮山井田煤矿勘探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中矿联储评字[2003]30 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文件《关于“贵州省纳雍县五轮山井田煤矿勘探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截止2003年8 月31 日(矿井自2003 年底动工至今一直未开采),矿井资源总量为81885 万t ,其中硫分小于3%的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为3535 万t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为12709 万t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为26796万t;另有预测的(334 )?资源量(硫分小于3% )12009万t,硫分表2 — 1 — 1 五轮山矿井(坐拱区)拐点坐标表大于3% 的(331 ) + (332 ) + (333 ) + (334 )?资源量为26836 万t经过统计分析,矿井资源/储量具有以下特点:1、井田资源量以中、高硫分储量为主,其中硫分V 1.05%的储量仅占总资源量的20% , 2%〜3%的占总量的47.3% , >3%的占总量的32.7%。

可采储量中,硫分<1.05%的储量仅占总量的36.5% , 2%〜3%的占总量的63.5%。

2、煤层厚度为中厚偏薄和薄煤层,其中2m以上煤层的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17.2%。

1.5〜1.8m 煤层的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33.0%。

1.5m 以下煤层的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17.1% 。

井田分硫分、厚度及分级别储量统计详见表2 — 1 —2o3、井田煤层倾角以平缓区域为主,其中煤层倾角<10。

左右的资源量占总量的88% o(二)矿井资源/储量评价和分类根据表2 — 1 —2,矿井地质总资源量为66561万t,其中(331 )资源量6375 万t, (332 )资源量19580 万t , (333 )资源量40606 万t图2—1—1 五轮山煤矿与周边煤矿关系位置图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进行可行性综合评价和经济意义分类,得出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6088万t,探明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167万t,探明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120万t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7581万t,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893万t;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为1106万t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为40606万t。

矿井资源/储量评价分析见表2-1-3。

表2 —1—2 矿井资源/储量统计表表2—1— 3 矿井资源/储量评价分析表(三)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高硫煤纳入工业资源/储量计算的原因本矿井开采煤层煤种为无烟煤,井田内有高硫煤(硫分大于3% )26836万t。

根据国家环保政策,高硫煤暂时不能开采,且高硫煤不能作为一次性能源直接燃用。

但本矿井建有选煤厂(初期建筛选车间),矿井原煤经洗选后,硫分可降到3%以下;本矿井对口用户为经洗选后的混煤销往纳雍二电,块煤销往省内煤化工企业或其他工矿企业。

纳雍二电本身已建有脱硫装置,产品可以满足用户要求;本矿井因各煤层瓦斯含量大,层间距较小,为确保开采主采煤层时瓦斯得到充分释放,从保证生产安全的角度综合考虑,设计考虑层间距小的各煤层均开采。

本次设计将原煤硫分大于3%的部分煤层资源量纳入工业资源/储量计算,其中:①上煤组:本矿井上煤组因各煤层瓦斯含量大,层间距较小,为确保开采主采煤层时瓦斯得到充分释放,从保证生产安全的角度综合考虑,设计考虑上煤组各煤层均开采。

本次设计将上煤组原煤硫分大于3%的煤层均纳入工业资源/储量计算。

②中组煤16号煤层上距8煤层约100m,下距32号煤层也约100m,16号煤层本身为局部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仅0.97m,硫分含量为 2.5%,储量不大、开采困难、价值不大,因此,全部列为暂不利用储量。

14上号煤层上距8煤层平均约60m,硫分平均达4.14%,储量不大(4112 万t )、且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开采困难、价值不大,因此,亦全部列为暂不利用储量。

20号煤层硫分平均含量达 3.45%,储量不多(2287万t),设计根据环保政策,亦暂不开采。

③下煤组下煤组硫分小于3%,均纳入工业资源/储量计算。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331 )+ (332 )+333 Xk其中,k —可信度系数,根据本井田内地质构造、煤层稳定性,k取0.80经计算,矿井共获得工业资源/ 储量58891 万t 。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汇总见表 2 -1-4 。

(四)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矿井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二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矿井永久煤柱有:井田边界煤柱、分区边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下保护煤柱和水公河及其支流水体下防水煤柱、在水淹区或浅部老窑采空区周围煤柱。

(1 )井田边界煤柱为120m ,人为井田边界两侧共留120m 的煤柱,本井田范围内留设60m ;落差大于30m 的断层煤柱取30m ,落差大于15m 的断层煤柱取15m ,如断层有导水性煤柱取20m 。

(2 )分区边界煤柱两侧各取20m ,共40m 。

(3)地面建(构)筑物下保护煤柱和水公河及其支流水体下防水煤柱的留设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规定计算,计算参数按U级保护、表土移动角取45 °、基岩移动角取70 °考虑,保护带取100m ,各煤层尺寸不一致。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留设。

(4)在水淹区或浅部老窑采空区周围留设50m 防水煤柱。

经计算,矿井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49464.1 万t ,其中一分区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11612 万t。

详见表 2 — 1 —4、2 — 1 —5(五)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一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X 采区回采率本矿井工业场地、风井场地、主要井巷煤柱留设详见表 2 — 1 — 4 。

采区回采率中厚煤层取80% ,薄煤层取85% 。

经计算,矿井可采储量31388 万t ,详见表 2 — 1 —4。

一分区可采储量8022 万t,详见表2—1—5。

一盘区可采储量占矿井可采储量总量的25.6% 。

可编辑矿井设计设计可米储量计算表一分区可米储量估算表单位:万t单位:万t可编辑精品文档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一、矿井工作制度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规定,矿井按年工作日330d,工作制度地面“三•八”制,井下“四•六”制;其中综采工作面三班生产、一班检修;掘进工作面采用四班掘进,每班作业时间6h ;每天净提升工作时间16h 。

地面采用“三、八”工作制。

二、矿井生产能力1 、设计生产能力合理的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对保证矿井的稳定性、可靠性、节省矿井基建投资和矿井投产、达产至关重要。

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综合因素主要有:井田内的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储量、地质构造、瓦斯限产、机械化装备及管理水平等。

1)资源量坐拱区勘探阶段获得各类资源量81885万t,计算可采储量31388万t,按240万t/a 设计规模计算,矿井可服务93a,其中一分区资源量16468万t,计算可采储量8022 万t ,可服务24a ,具备建设大型矿井的资源条件。

2 )煤层赋存及稳定程度本井田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有11 层,为近水平至缓斜薄及中厚煤层的煤层群为主,分布在上、中、下三个含煤段,主要可采煤层集中于上、下含煤段,井田内大部分块段煤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内。

含煤地层上段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3、5-2、5-3、6-3、8、9 号煤层,纯煤平均厚度分别为1.54、1.07、1.78 、2.13 、l.70 、0.87m ,合计9.09m ,主采煤层(3、5-3、6-3、8)全区赋存除 5 -3煤层不稳定外(5 -2号煤层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其它均较稳定,其中6-3号发育最好,井田内全区可采,煤层结构较简单,一分区内平均厚分别为 2.43m ,顶底板多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

适宜于机械化开采。

3 )地质构造坐拱勘探区位于加戛背斜北东翼南段、水公河向斜西翼,为一宽缓褶曲为特征的单斜构造,区内有次一级褶曲发育。

主要有你卧背斜、16 勘探线小向斜、17-23 线背斜、奶孤向斜等。

倾角沿倾向变化较大,沿走向变化不明显。

区内查明大小断层45条,断层落差大于30m的6条,20〜29m的15条,<20m 的24 条。

多数断层落差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变小,以至消失。

设计同时考虑把落差较大断层作为分区边界。

各分区内一般只有数量不多的小断层,对井田开拓影响不大,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影响,属于中等构造类型。

区内浅部倾角较陡,一般为25 〜40°,向深部倾角逐渐变缓,一般在8°以内。

煤系地层含水性弱,强含水层与煤系地层之间有厚层的隔水层相隔,不存在较大水患威胁。

设计首采区为一分区,布置在井田深部,采取倾斜长壁工作面回采,具备建设大型矿井的地质条件。

4)分区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分析根据矿井开拓方式和开采布置,矿井采用分区布置方式。

一分区面积约8.9km 2(宽缓地段),沿大巷方向长约2200m ,分为三个回采单元,每个回采单元布置2 个回采工作面,因本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移交生产时布置一个8 煤综采面进行保护层开采,约在 4 年(视预抽瓦斯时间而定)当8 煤开采第 5 个工作面时(即1804 工作面),在被保护区域内增加布置一个6-3煤层综采面达产。

工作面接替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可正常进行接替。

5)首采分区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分析根据矿井开拓布置,首采区即一分区,一分区北西以F23,号断层为界,南东以F43 号断层为界,深部以+1330m 水平北翼大巷为界,浅部人为边界为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