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奖金设置与管理办法

公司奖金设置与管理办法

公司奖金设置与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领导与职责划分第三章奖金设置第四章奖金发放管理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附则公司奖金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公司薪酬分配制度,规范公司各类奖金设置与管理,充分发挥奖金激励和约束作用,根据集团及公司薪酬管理的相关制度,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纳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范围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以下简称“下属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奖金,包含月度绩效奖、年度绩效奖、单项奖、特殊贡献奖、临时性奖励等。

第四条奖金设置与管理遵循的原则:(一)突出重点的原则,即突出年度重点工作,突出业绩贡献,突出示范引导;奖金发放应打破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激励作用。

(二)合理适度的原则,即合理适度设置奖励标准。

(三)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层面的奖金由公司统一制定管理办法;下属公司的奖金由各单位制定本办法并报公司备案。

(四)不重复奖励、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即在同一年度内因同一事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和公司等多层级荣誉时,其奖励就高不就低,不得重复奖励。

(五)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对不宜实施物质奖励的项目,可采用颁发奖牌、荣誉证书等其他形式给予精神鼓励。

第二章组织领导与职责划分第五条公司成立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奖金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经理任办公室主任。

第六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奖金设置与管理制度,负责各类奖金项目、标准的审定。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类奖金的日常管理、审核及发放。

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对口管理的奖励评选办法,负责组织奖励评选工作。

第七条下属公司应按照公司奖金设置与管理办法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奖金管理制度,规范本单位奖金设置与管理。

第三章奖金设置第八条根据公司工资总额管理相关制度,年度奖金总额应控制在工资总额的40%—60%以内。

下属公司应结合本单位薪资发放制度和年度下达的工资总额,合理确定年度奖金总额及奖项设置。

第九条月度绩效奖的设置及标准(一)月度绩效奖应控制在工资总额的20%以内,并按月考核后发放,公式如下:员工月度绩效奖=月度绩效奖金基数×部门绩效考核得分系数×员工绩效考核得分系数(二)月度绩效奖金基数可根据月度绩效奖金总额、部门绩效系数和、员工绩效系数和进行计算,公式如下:÷月度绩效奖金基数=月度绩效奖金总额∑员工绩效系数和×∑部门绩效系数和12(月)(三)下属公司月度绩效奖金基数可结合企业经营业绩状况和年度下达的工资总额适时进行调整,并于每年1月初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执行。

(四)下属公司须制定对应的月度绩效奖金考核办法,设置与本单位、部门月度经营指标相关联的考核指标,对一线、辅助、机关安全生产、机关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部门绩效系数和员工绩效系数进行差异化的设置,促进各单位月度经营指标和员工业绩完成。

第十条年度绩效奖的设置及标准(一)年度绩效奖应控制在工资总额的10%—30%以内,并在次年考核后发放,公式如下:员工年度绩效奖=年度绩效奖金基数×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得分系数×员工年度绩效考核得分系数×出勤月(年度)(二)年度绩效奖金基数可根据年度绩效总额、部门员工绩效系数和、员工绩效系数和进行计算,公式如下:÷12年度绩效奖金基数=年度绩效奖金总额∑员工绩效系数和×∑部门绩效系数和(月)(三)下属公司须制定年度绩效奖金考核办法,设置与本单位、部门年度经营业绩指标相关联的考核指标,对一线、辅助、机关安全生产、机关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绩效系数和员工绩效系数进行差异化的设置,促进各单位年度经营指标和员工业绩完成。

(四)下属公司的年度绩效奖考核方案须报公司人力资源备案后执行,年度绩效奖兑现时须将考核兑现方案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批后发放。

第十一条单项奖项目的设置单项奖应控制在各单位工资总额的5%—10%以内,奖项设置原则上不突破10项,并根据以下要求制定相关制度,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执行。

(一)评先表彰奖励:公司综合性会议或活动的表彰项目,对在综合性考评中表现优秀的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奖项设置原则上不突破5项,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确定,经分管领导同意,报单项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二)科技表彰奖励:公司科技创新等活动中表现的优秀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奖项设置原则上不突破3项,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具体确定,经分管领导同意,报单项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三)生产表彰奖励: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奖项设置原则上不突破3项,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具体确定,经分管领导同意,报单项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四)安全表彰奖励: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奖项设置原则上不突破3项,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具体确定,经分管领导同意,报单项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五)项目建设表彰奖励:公司项目建设中表现优秀的单位或获得社会奖项的建设项目进行表彰奖励。

奖项设置原则上不突破3项,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具体确定,经分管领导同意,报单项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六)专业性活动项目表彰奖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具体确定,奖项设置原则上只设置1项,经分管领导同意,报单项奖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二条单项奖励金额按以下标准控制:(一)获得公司评先表彰的奖励标准:1.先进单位一次性奖励不超过20万元;2.先进集体一次性奖励不超过10万元;3.劳动模范一次性奖励不超过1万元;4.先进工作者一次性奖励不超过3000元;(二)获得公司科技、生产、安全、项目建设专项及专业性活动表彰的奖励标准:1.先进单位一次性奖励不超过10万元;2.先进集体一次性奖励不超过5万元;3.先进个人一次性奖励不超过2000元;(三)获得国家级荣誉或表彰的奖励标准:1.先进单位一次性奖励不超过15万元;2.先进集体一次性奖励不超过8万元;3.先进个人一次性奖励不超过5000元;(四)获得省部级(行业级)荣誉或表彰的奖励标准:1.先进单位一次性奖励不超过10万元;2.先进集体一次性奖励不超过5万元;3.先进个人一次性奖励不超过4000元;(五)若同一奖项划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其中特等奖不得突破以上相应标准,其他等次的奖励标准由相关职能部门确定,经分管领导同意,报单项奖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六)在同一年度内因同一奖励内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行业级)和集团级等多层级荣誉时,其奖励金额就高不就低,不重复奖励,其重复表彰项目只颁发奖牌或荣誉证书。

(七)获得公司以上荣誉或表彰的,若表彰文件中明确奖励金额的,按文件执行;若表彰文件中未明确奖励金额的,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奖励方案,经分管领导同意,报奖金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三条特别贡献奖励应控制在工资总额的5%—10%以内,奖励标准按公司有关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安全风险抵押兑现标准按公司有关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临时性奖励标准,由公司单项奖设置与管理领导小组确定。

第十六条公司本部各类专业性或阶段性活动奖励标准,可按档分设,每项最高档个人一次性奖励不超过5000元。

第四章奖金发放管理第十七条公司及司属单位的各类奖金必须在公司核定的工资总额范围内设置,所有奖金的发放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管理。

第十八条公司及司属单位应发放各类奖金时,须制定奖励办法。

奖励办法须明确奖励范围、评选比例、奖励标准、奖励总额等。

第十九条公司对司属单位的各类单项奖励(含集体奖和个人奖),按奖励总额追加受奖单位的年度工资总额,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年末统一清算,受奖单位负责发放。

凡以货币形式发放的各类奖金,均应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管理,通过工资专户发放。

第二十条奖金发放必须经公司及司属单位人力资源部审核、分管人力资源的领导审批后,各级财务部门方可发放。

奖励必须落实到个人,奖金表应发奖金总额不能突破单项奖励审批额。

公司奖励的单项奖如实填报在当期人力资源统计报表及录入员工工资台账中。

第二十一条司属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强奖金管理基础工作,按年度建立和完善各类奖金的发放台账,整理归档奖金发放各类资料。

第二十二条按照公司年薪制管理有关规定,下属公司不得自行制定企业负责人奖励政策。

执行年薪制的人员,除公司下发奖励文件明确规定不列入年薪收入范围内的奖金,其他奖金不允许发放。

对超标准发放或违反规定发放的奖金,在年终兑现年薪时全部予以扣减,并给予等额处罚。

第二十三条下属公司的机关部门、区队、车间等基层单位无权设置单项奖励项目。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二十四条公司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内控审计部、企业管理部、监察室和工会对各级奖金发放情况实施监督。

第二十五条每年由内控审计部牵头,监察室、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企业管理部等部门配合,对司属单位的各类奖金发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对违反本规定、擅自设置奖项或提高标准的,按违纪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对于单项奖超发部分处以超发额一倍的处罚,并在次年工资总额中予以扣减。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涉及的先进单位是指获得公司及以上级别荣誉的公司本部及下属公司;先进集体是指获得公司及以上级别荣誉的公司机关各部门及下属公司的部门、区队、车间、班组及项目团队;先进个人是指被评为公司及以上级别的个人荣誉获得者,并属于公司在册在岗的员工。

11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七条公司现行文件规定涉及奖金奖励办法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12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