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8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学期总第2课时
引导理解:求21公顷的51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份。

第3课时
⒋试一试。

9×4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第4课时
第5课时
学期总第5课时
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第6课时
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⑴画框长
54m,画框宽2
1
m 。


54+21)×2 54×2+21
× =1013×2 = =513(m ) =
第7课时
学期总第7课时
第8课时
【阅读与理解】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空,再组织交流。

【分析与解答】
第9课时
【回顾与反思】
⑴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第10课时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位置与方向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方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认识事物。

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安排:
⒈位置与方向㈠……………………………………………………………1课时
⒉位置与方向㈡……………………………………………………………1课时
⒊练习五………………………………………………………………………………1课时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倒数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
方法。

2、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

找一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学生分组交流,找出文字的构成规律。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85—()() 32—()() 21—()
()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倒数。

二、教学实施
1、师: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什么?
2、学习倒数的含义。

(1)学生观察教材第28页主题图。

(2)学生根据所举的例子进行思考,还可以与老师共同探讨。

(3)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学生可能发现:
①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

②每组中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颠倒。

③每组中两个数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4)举例验证。

(5)学生辩论:看谁说得对。

(6)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会为倒数。

3、特殊数:0和1。

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1.
(2)归纳方法: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板书: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5、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找一找下列各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 34
81 87 1 67 711 0 43 76 21 6 2、填空。

(1)34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67。

(2)10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1。

(3)21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2、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