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导

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导

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一、“传统型”与“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对照(一)“阐释型”(标题作文、话题作文)作文这类作文是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素材库),论证主题,形成“材料——阐释——话题”的闭合体系,具有“封闭性”的弊端;普通“材料型”作文虽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立意角度过多过泛便于套作和宿构。

(二)解决办法——有意在多角度材料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效果——避免了“阐释型作文”的“封闭性”与“普通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性”,增强了“防套性”,同时增加了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思辨考查。

于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运而生。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说理新特点1.说理方向:防止套作、宿构,紧扣任务驱动对象,不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

2.说理原则:倾诉自己,聆听他人;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

3.培养精神:国家推行任务驱动型作文内在的深刻追求,绝不仅仅是只停留在“防止套作、宿构”上,而是引导学生回归真实的交际生活,在价值导向方面引导学生尊重他论、文明交流,引导学生由封闭性说理或强说强辨走向公众说理与公共文明,从而提升国民素养。

(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识别方法材料面上——明确增加了任务指令——“双给”:1.“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

(2)“给驱动任务”——①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离开则属离题。

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

二、“任务驱动”内涵解读1.体式驱动。

对文体、格式的规定。

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2.内容驱动。

以小见大,事件内容选择上往往要体现出“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与创新。

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

如2015年乙卷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甲卷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

材料往往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权衡”作出自己的“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方案。

3.对象驱动。

事件的“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性,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论”。

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清理透,原因:缺少对象意识,解决办法:“专论一点”。

4.思维驱动。

“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

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呼应“探究性”——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了更高的期待。

小结:明确并完成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第一要务!三、现实课例例析如何明确任务——任务驱动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

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

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

”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

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上述例子任务驱动内涵解读: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写作内容的规定: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明确“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中的“内容”:“吐痰男”公共空间吐痰,在屡劝不听的情况下,“黑衣男”出手教训;“含意”:公共空间公民的文明素养或如何对待有过者。

3.对象驱动——(1)“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事件,必须是“就事论事”,或“融理于事”——不能“空泛”议论,即不能架空所给材料过度泛化说理。

(2)“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广泛”议论。

4.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核心事件)讨论:为何以暴制暴网络上支持者却超过70%——如何理性对待过失者?表层问题:“黑衣男”该不该“打人”?深层问题:如何对待“过失者”?你认不认可黑衣男的行为?(抓住材料中“认可”一词,引入学生讨论该不该“打”)简单粗糙的结论:应该打;或依法看,打人总是不对,故“黑衣男”违法。

什么是“打人”?——引出对核心概念“打人”的概念辨析——为“打人”正名。

如果你是“黑衣男”,设身处地为他想一想——注意,这正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或者说是现代语文与古典语文的区别,现代语文不再只是封闭说理,还要求在“倾诉自己”的同时,“呼应他说”,即聆听别人的意见——如果你是“黑衣男”,你不觉得有点冤吗?再者,据网调显示,支持“黑衣男”即觉得他打得对的占约70%,这说明,很多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它具有复杂性,因为具体个案不同,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坚持“法治”没有错,但“法治”的前提是考察“实情”——个案微观分析原则。

“打人”深层研究:问题转换:如何对待“过失者”?——如何对待“怨者”的“文化共性”研究。

(1)古之回报“德怨者”的四种基本态度(对应关系):①以德报德(常识,理所当然)②以怨报德(小人,必须否定)③以德报怨(道德高标,“道不远人”)④以怨报怨(不提倡)(2)引《论语·宪问》的经典对话并分析: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直”字解释:“直”就是“正”,“正直嘛”;“正”又是“义”,“正义嘛”;“义”又是什么呢?是“宜”,“义者,宜也”,所以,“直”就是“宜”,“宜”是什么?“应该”。

(引易中天解释语)虽然这个推论有逻辑上的错误,概念毕竟不是全称判断,但确有较多资料显示,“直”有“应该”之义。

所以,“以直报怨”即“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或者说是“看着办”,但不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所以,“直”是有“原则”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着办嘛”。

(引易中天语)反问:“黑衣男”有没有“看着办”?回到“打人”个案研究上考查:(a)动机:控制局面;(b)程度:未及轻伤;(c)效果:明显制止。

对“黑衣男”打人事件的再认知:——术语(关键词)推介(时评文语言精练与思维深入的法宝之一)赞成:朴素正义感(不具私人目的)一定限度内的暴力裹挟正义色彩的暴力轻微暴力中性:具体个案认知水平底线共识反对:肢体暴力流氓暴力反文明重新认知(新观点)——概念辨析“黑衣男”的“暴”并非简单的“暴”,至少是在特定情境下特殊时间里可控状态下的“暴”,是轻微暴力,而非流氓暴力,是一定限度内可控范围下且裹挟着正义与公道色彩的暴力。

——这样,从论说上就做到了:由简单论证到入情入理的说服,从粗糙的表态到深入的理由阐述,从封闭的自圆其说到开放的文明交流。

概念厘定与概念区分——深入论证的法宝之二过渡:明确了任务驱动,分析了核心事件,对概念也作了厘定之后,开始进入写作层面。

下面两篇典型作文,可以比较传统型议论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区别。

初始作文(一)正义不可灭,公道在人心①一男子地铁车厢内随地吐痰遭一女士指责后,不但不听劝,反而用“滚,贱人!”等污秽语言反复辱骂女士,连身边的小孩和老人都毫不顾及,最终被一名黑衣壮汉踢脚教训,反而一言不发,终得网友“渣男”的恶名。

事件发生后,义愤填膺者有之,拍手称快者亦有之。

但无论何种反应,都意味着正义尚在、公道犹存。

这正是这一事件让人欣慰的地方,让人能触摸到人性温暖的地方——正义不可灭,公道在人心。

②正义公道维系着国家的尊严。

③亨·乔治说:“声张正义和扶植自由,是革除时弊的关键。

”韦伯斯特也说:“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

”正义与自由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正义公道,也就难有自由。

正义的缺失,有时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尊严。

国威正,则民气旺。

古代燕国勇士荆轲,毅然挺身而出为太子排忧解难。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依然守护着燕国的正义。

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④正义公道维系着民族的存亡。

⑤韦伯斯特说:“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

”正义是校正邪恶的一把利剑,面对社会的负面势力,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绝不退缩。

退缩容忍就是缩头乌龟,退缩容忍就是毁灭与死亡。

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的气节,气节不能倒。

近代革命烈士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逼他交出党的组织。

夏明翰坚贞不屈,宁死不降。

最后留下了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夏明翰英勇就义,他和他的就义诗,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

⑥正义公道维系着百姓的利益。

⑦培根说:“就是因为有了正义感,人才成为人,而不成为狼。

”人与人之间,人与单位之间,有时权义压倒一切,但邪不压正。

而往往,正义被邪恶遮挡。

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必要的正义感,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的利益就受到威胁。

健康社会,除了法治外,也要有正义的力量维护百姓的利益。

新时代维权英雄杨剑昌,多次为百姓伸张正义,主持公道,面对各种人生威胁,杨剑昌大义凛然。

他办公桌上的两部电话每天总响个不停,每天接待几十批人,可杨剑昌为百姓办事,始终不觉累,杨剑昌一身正气不怕邪,他的正义公道维系着万家百姓的利益。

⑧阿拉伯谚语说:“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

”正义公道是应该弘扬的价值观,弘扬正义,主持公道,是一个正常国家文明素养的表现,是一个健康社会应有的文明气度,是一个公民必备的精神气质。

【点评】1.是议论文,但属“泛议”作文——脱离材料空议,脱离任务!非一事一议或就事论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