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之谈
发表时间:2011-05-17T11:29:01.35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语文)2011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李娜
[导读]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浙江宁波市东柳小学李娜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要求每个人要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现在就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到重要位置。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那么,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
一、设置口语训练的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也要重视兴趣的培养。
要激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教师必须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起表达欲望。
那么如何激发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呢?我的看法如下:口语交际的内容本身就源于生活。
那么,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生活实际或者贴近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特别要贴近学生生活。
根据教材的提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良好的交际情境。
创设交际情境的形式和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语言描述、角色表演、演示实验、播放录音录像等。
二、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习作指导的有机结合
教师应注意在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阅读教学中的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谈谈读后感等训练方式。
在习作教学中,写前指导时渗透口语交际,对“写”和“说”两种能力的提高都有益。
三、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每节口语交际课,我们都要实现一定的训练目标,而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决定了其生活阅历少,口语表达能力不足,无论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较缺乏,更欠缺良好的听说习惯,课堂上出现乱纷纷的偏离正轨的失控场面在所难免。
教师就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起好导航作用,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亲自参与,使口语交际课堂井然有序,生气勃勃。
四、教师应具备正确的评价观
如何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师的评价很关键,不当的评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他们付出了努力,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时,褒贬要适度,要以赞美为主。
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口语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
因此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
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几种较为有效的做法:
1.记者采访活动。
教师布置采访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克服交际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2.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增强口语的应用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就能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