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寻找身边的手艺

寻找身边的手艺

寻找身边的手艺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令人堪忧。

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为我生在安徽合肥,所以对合肥的一些传统文化还是颇有了解,例如:合肥剪纸,合肥剪纸是江淮之间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

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色纸上缕空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让生活中许多人们熟悉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在纸上再现。

从飞禽走兽到花草鱼虫,从现实生活到神话传说,剪纸表现的对象无所不有。

剪纸艺术作为一门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表现载体, 以其独有的艺术品质、文化魅力, 让世人赏心悦目、神游于美的天国。

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厚文化积淀, 是广大设计者学习和研究现代图形设计艺术, 进行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文化源点。

说起剪纸,剪纸是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

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时家里家外都要进行一番好的布置,贴门神、挂对联、帖窗花,一派喜庆气氛。

“元宵节”,闹花灯,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灯上的剪纸更是丰富多彩、绚丽引人。

“二月二,龙抬头”,妇女剪龙,家家门上贴龙,祈求龙王降雨。

端午节,人们为了辟邪,除了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外,还有的地方贴上“虎除五毒”,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合肥市包河区骆岗镇民间艺人便是合肥剪纸的代表人物。

他虽是男人,但人们却戏称他为“花大姐”。

他自幼聪明伶俐,拿起剪刀能剪纸,拿起锈针会绣花,做衣服、鞋帽,扎灯笼、花船,手工艺活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江淮之间的山光水色赋予张爱源以灵秀,淝水之畔的人杰地灵哺育了张爱源的巧思。

他的剪纸作品风格变化多端,粗犷有力的有之,拙中见巧的有之,圆润细腻的有之。

这些作品大者二三米,小不盈寸。

他特别善于将对形作平衡处理,在匀齐中求变化。

其作品在造型空间表露出流畅的艺术语言,能给人以变化无穷的感受,越看越耐看,令人回味无穷。

张爱源的剪纸作品的特点是细、像、神。

如《猫戏蝶》,猫身上的毛发细到根根可数,猫眼睛可见双眼皮,眼睫毛又细又长。

在形“像”的基础上,作者捕捉猫扑蝶的瞬间神态,两只爪子直立向上,可见到猫平时缩在爪子肉垫的勾型爪尖已伸出。

整个猫的神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张爱源设计的十二生肖童鞋,构思独特、设计精巧。

如“小猪鞋”,一双小小的鞋,前部有红红的猪嘴,耷拉着耳朵,后跟翘着猪尾,正好做穿鞋的提拔。

他设计的“莲藕凉鞋”,前半截是盛开的粉红莲花,莲蓬和花蕊成了鞋头的装饰,荷叶设计成鞋后跟,配上藕形鞋绊,色彩鲜明大方,在写实中略作夸张,更富有装饰趣味。

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而剪纸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的陪衬,在民间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也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恢弘气度和深邃的文化底蕴。

民间剪纸艺术值得后辈们继承和发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