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取样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其偏差无一定方向性,是由随机取样方法的先天局限造成的。
2 普查法:是对某种现象或对象总体进行全面的调查,获得有关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
3 问卷:又称填表法,是被广泛运用的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调查的一种手段,也是对个人行为和态度的一种测量技术。
4 评定法:是测量和评价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状况常用的方法。
通过常请儿童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社会性能力或行为作出概括性的等级评定。
三、简答题
1. 何谓信度和效度?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信度是指研究所测得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是是指研究结论与现实的符合程度,或指测量结果与所要测的事物属性之间的符合程度。
效度表示有效程度,信度表示精确程度或可靠程度,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个测量如具较高效度,它就必须伴有高信度,可见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但反之不然。
信度高不能保证效度也高,有时一个测验可以得到十分精确、稳定的结果,但它可能根本不能测出所要测的特性,而测的是其它特性。
效度从根本上受到信度的控制。
测量理论研究发现,效度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信度的平方根。
2. 评价文献综述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评价文献综述的主要指标有:
(1)所包含的内容是否恰当切题?
(2)是否包含了有关领域中新近的重要发现?
(3)是否容纳了与当前研究的结果相反的发现?
(4)叙述的结构是否易于理解?
(5)是否有小结?
(6)引用他人研究与文字的方式是否恰当?
3. 投射法的原理是什么?用投射法测量幼儿人格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投射法的原理是:假定儿童将会把自己的需求、欲望、来自环境的压力、心理冲突和适应能力等反映
,"投射”到某种刺激物(如故事、图画等)上。
用投射法测量人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投射反应直接与刺激物的模糊程度有关。
当模糊程度为中等时,即对某一刺激可能作出两种以上,但又不是太多种心理解释之时,一般认为投射效果较好。
2、个人心理需求的强度与他们的投射反应相关,故在解释投射结果时,应考虑各种个人心理因素,如所感受到的测验目的,个人经验、需要与期望,是否乐意揭示内心隐患,等等。
3、环境因素也将影响投射效果,如主试的研究经验和分析结果的技术要求较高,一般需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够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