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班环境布置的设计方案

大一班环境布置的设计方案

大一班环境布置的设计方案
一、前言
(1)方案名称:早期阅读与环境布置的设计方案
(2)目前相关研究的现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8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

在美国,布什夫人主导推动一项名为“Read to Read, Ready to Learn”的计划。

本身也是教师与母亲的布什夫人以自身的经验提醒全天下父母,在孩子童年时为其铺设一条经由阅读通往成功学习的道路。

她誓言在第一夫人任内不懈努力,以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获得基本阅读的能力。

另外在日本与英国也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因而本课题研究有很大的空间与价值。

二、方案目标;
紧扣新纲要精神以及幼儿园规程的精神,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在家庭开展阅读活动的调查报告的需求,我确立了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早期识字是只认不写,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在环境中自然习得。

因此我注意创设两种文字环境:
1、书本环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字大而少的图书、报刊,在成人指导下,引导幼儿阅读。

2、非书本环境: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为幼儿创设文字环境,让幼儿时时感到文字环境是周围环境中的一部分。

通过与环境中的字、词经常见面,使幼儿就像认识周围环境与物品一样,自然地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

成人要有较强的语言意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有机地、自然地呈现相应汉字,使幼儿随时处在一种语言和文字相互作用的环境中自然习得阅读的技能。

三、方案实施步骤:
(1)本方案的主要思路:
①研究的角度:从幼儿园中的言课堂教学与家长的课外阅读相结合,兼顾孩子的兴趣与个性的角度实施专业设计。

②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用多样化、多渠道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孩子的阅读。

(如:创设环境、画图阅读、欣赏文学作平、跟读,朗读、游戏等等形式来开展)
③研究的途径:
1、认同儿童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孩子出生起就应当并且可以开始阅读。

但是,这里所指的阅读,主要是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接触书和书面语言,形成对书和文字的兴趣,知道怎样去看书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主要是家长)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

2、要有一个正确的开端来引导幼儿阅读。

孩子的阅读是从小就开始的,但是在儿童阅读的最初阶段,我们培养的应当是作为学习基础的阅读能力。

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重要的是要帮助儿童迈出阅读的第一步。

在这一阅读教育目标中,我们看到的不是要求认识和书写多少字,而是将儿童早期的口头语言的丰富性,儿童在口语学习中玩味语言的韵味及其构成,儿童阅读图画故事和自创图画书等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口语的同时,在阅读图画故事等活动中,孩子也在形成与书对话的经验,养成用口头语言经验来独立思考书面阅读内容的习惯。

没有这样的基础,儿童即使在早期识了若干的字,也不可能发展起良好的阅读能力。

3、要关注儿童早期阅读技能的发展。

要逐步提高儿童对语音的敏感性,关注他们通过语音规则的联结来认读对应的文字的能力;还要逐步提高儿童语义理解能力,即要求他们逐步运用已有知识、口语词汇和综合认知策略来理解阅读内容,特别是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建立起初步的阅读策略意识。

(2)使用材料的来源:
①利用幼儿园语言的教材
②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在环境中渗透一些语言文字。

③各类教育杂志上的先进的早期阅读的经验。

(3)主要过程:
①创设阅读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进行识字与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活动室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在主题墙上贴了相应的字宝宝,让幼儿随时看,强化记忆。

②图画阅读无论在生活环境中还是在书本环境下,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欣赏图画。

通过引导孩子对图中的个体对象、个别对象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对象间的某些因果关系等进行看图讲述,培养孩子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③欣赏文学作品,幼儿一边听电视里碟片的标准朗读,一边用手划指书上相应的字,使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逐渐协调起来,达到使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个课题,每天都让幼儿一边听教师的标准朗读,一边用手划指书上相应的字,使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逐渐协调起来。

在语言活动中,相应地订了一些欣赏活动,一些世界名著与经典的故事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象美人鱼、买火柴的小女孩等等文章都是幼儿常常要欣赏的故事。

④跟读,幼儿喜欢模仿。

当幼儿反复听熟以后,就会跟着录音,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

跟读就是跟着录音轻声读。

跟读要求幼儿眼、手、脑、口、耳五种感官同时并用,协调一致。

跟读的要求同文字欣赏大致相同,只是要求幼儿读时要小声,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语气。

⑤游戏,游戏是幼儿产生和保持识字与阅读兴趣的主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培养幼儿对汉字的迁移能力,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我们在活动是进行中常常带领幼儿做“字宝宝找家”、“看字做动作”等等游戏。

⑥主要结果:通过培养幼儿阅读的良好习惯,建立阅读常规。

培养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能力。

还让幼儿能够从欣赏和朗读文学作品中学习标准、规范、优美的文学语言,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语气,学习朗读。

另外还培养了幼儿对阅读有积极的态度,包括喜欢听成人讲图画书、喜欢看书,对认读汉字有兴趣。

在各种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

早期阅读虽然是一个已经被人们都非常重视的课题,但是由于正规的阅读(包括成人和中小学生的阅读)是以文字为基础的,因此,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做提前开始的对婴幼儿进行的识字教育;也有人认为学前阶段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学前阶段不必操之过急;还有人认为,所谓“早期阅读”就是看图讲述,因而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上常常混为一谈。

近年来,我国幼教界开始关注早期阅读问题,一些托儿所、幼儿园纷纷上马搞早期阅读,然而,由于在早期阅读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在幼教界形成趋向一致的认识,人们对早期阅读方面的种种不同认识,导致了早期阅读问题上的种种误区,这引起我的思索,也成为了我班环境布置主要的设计。

----------------------------------------------------------------------------------------------------------------------
赠送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什么
在思想方面:
首先应注意建立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

因为以“幼儿为本”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

1、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正确判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程度;
2、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正确对待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
3、摆正教育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实现教育目标与快乐成长相容。

其次要提倡“开放的空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玩具”。

再就是教育应与幼儿学习特点、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个别差异。

在活动方面:
活动要考虑年龄的特点,要符合并满足各年龄班幼儿的需要;活动策划要周密,预设目标要明确,工作分工要具体、管理要到位;活动设计要本着创新与高参与的原则;避免少数人忙乎与表现的情形。

注意让幼儿参与活动策划,并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活动的整合性要强,尽可能地整合各项培养目标;活动要体现家园共育思想,动用家长的智慧,开好活动。

在其他方面:
活动一定要制订适度的常规。

不能因过多过细的所为常规而阻碍了幼儿的自由探索与交流,当然也不能因无序、混乱而影响幼儿的学习,注意给幼儿松绑,实现自由和常规的协调;教师要利用让幼儿参与活动制订常规指导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自制能力等现代公民素质;教师要着力在维持幼儿对活动、活动室的新奇、热爱以及舒服感等方面下功夫;活动室的环境第一应满足社会需求、安全需求、物品需求,要能发展幼儿的内在直觉、鉴赏力以及对他人的同理心;活动室环境第二应能刺激幼儿想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室环境第三应有助于儿童文化的发展,以促进真实的活动。

以幼儿为本要求我们教师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的成长。

这不仅仅是嘴上说说的,它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落到实处,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甚至是一日活动中的细微环节,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大前提,这样才能做到真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标准。

我们应该随时关注幼儿的发展,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出对策,我们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把每个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那么呵护。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不管发生什么事,
每天早上我都会先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又是新的一天。

带着一个美好的心情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把孩子们也带到快乐中去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