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卷必修二新航路开辟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读下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2.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3.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4.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
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
那么该展览单元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5.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
材料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 )A.使人类加速向近代文明转变B.导致美洲传统社会走向解体C.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D.直接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6.据统计,从1500年到1650年,荷兰等国的货币白银成分减少了 50%,英国也贬低了三分之一。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西欧社会商业欺诈现象严重B.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已发生转移C.西欧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D.殖民扩张使贵金属涌入西欧7.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
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
下列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B.16世纪后地中海商业更兴旺C.利益驱动下的西欧积极探索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8.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
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
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9.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
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 )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B.欧洲内部的竞争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地圆学说的提出10.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 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 1/20,后又增至1/15。
这一记载说明(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B.宗教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动力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二、材料题11.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的大交换”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
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地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肢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新大陆。
材料二“太阳下的新事物”就环境变化的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纪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
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 都将消失。
材料三“着眼于未来”1945年以来,惊人的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后果——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这种付出高额代价的增长将不可能长期持续,而且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20世纪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材料三,分析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开始,故A项错误;当时亚洲人口的增长不是因为近代化运动的推动,故B项错误;奴隶贸易主要是从非洲贩运黑奴到美洲,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使世界各地区人口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2.答案:B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4.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材料中的地区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建立了英国与材料中地区的联系,C项正确。
5.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和美国民主政治实践,使人类加速向近代文明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美国民主政治实践,但不意味着整个美洲传统社会的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推动工业革命和民主政治实践,没有体现出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只是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之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才直接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根据“从1500年到1650年,荷兰等国的货币白银成分减少了 50%,英国也贬低了三分之一”,结合所学,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英国、荷兰等国的货币白银成分减少,欧洲白银减少,主要流向工商业比较发达的亚洲,特别是中国,说明西欧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故C正确;材料表明欧洲白银减少,A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英国、荷兰等国的货币白银成分减少与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白银浼向亚洲,造成英国,荷兰等国的货币白银成分减少,D错误。
7.答案:C解析:西欧的对外殖民探索,是建立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之上的,探险家们为了高额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这符合材料的表述,故C项正确。
当时欧洲的经济水平并不是全球领先,故A项错误。
16世纪之后,由于新航路开辟,世界海洋航行主要地区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地区,故B项错误。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世纪以来西方航海时代的代表,因为他们是新航路的开拓者,故D项错误。
8.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打击和破坏,排除A;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各地物质生活,可见新航路的开辟浞进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酏合,故选B;物种交流没有实现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也没有改变新大陆的落后面貌,排除CD。
9.答案:B解析:根据“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钱”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故B正确;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争夺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排除A;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幵辟。
由题干可知西班牙国王通过给予探险者物质奖励推动新航路开辟,故答案选D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表述虽然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不同航海家之间的竞争,排除C项。
11.答案:1.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2.主要因素:工业革命的进行;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发生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3.方法:明确经济发展是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防备生物人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民众参与环保;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促进物种的交流和传播,给美洲人民及其生存环境以及对人类文明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2.材料二反映了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人口因素等角度回答。
3.从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立法、提高国民素质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