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经济史第二单元第一课,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起点,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
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
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必要性与可能性),培养学生获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②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③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图文史料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②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使学生更清晰明了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通过问题探究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建设性和破坏性并存的双重性影响。
通过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③通过提供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料,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依据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经过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西欧
航海家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人文主义精神。
强调中国的罗盘针对欧洲航海事业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热情;②依据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待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性及伟大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如何正确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四、教学环境
多媒体课件。
1 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PPT)
播放美国乡村音乐、电影《哥伦布传》的主题曲《I am sailing》(我在航行),使学生感受
到歌曲中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的思乡之情,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进入本课的学习。
)
【讲授新课】
(出示PPT)
什么是旧航路?
什么是新航路?
“新航路”指的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欧洲人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
在开
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所以也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提出问题:为什么欧洲人要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为什么欧洲人能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引导学生进入第一环节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航路概念阐述,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
一、探索未知的渴望------- 东方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创设情境1】
材料1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
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
材料2:在社会分工扩大的基础上,欧洲的城市和城镇日益增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4、15 世纪先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的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首先,在商品生产竞争中,手工业者分化出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成为资本家。
他们雇用的大批学徒和帮工则成为雇用劳动者。
在欧洲城市中,封建主各等级间的附庸关系逐渐被资本家与工人间的雇用关系所取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
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学生回答预期效果: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望 ---- 寻金热。
教师过渡:既然欧洲社会强烈渴望前往东方获得商品和黄金,那么中世纪原有的商路便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了,何况到了15 世纪原有的商路还出现了问题。
材料3 1453 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
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
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引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4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
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受着传教精神鼓舞的。
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外,便
是发动新一次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引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5 14-17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引自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问题:请同学们从史料中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其他原因学
生预期回答效果:商路危机、宗教因素、人文主义
教师过渡: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够进行远洋航行?2.新
航路开辟的条件
问题: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和课件中的图片,找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师生互动归纳】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展示答案如下: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可能性)
(1)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客观条件:欧洲出现了地圆学说,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地圆学说的出现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通过设计情境材料,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和论从史出的能力,进而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二、怒海争锋向东方------- 新航路的开辟
PPT 展示新航路开辟的动态图。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图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表格的填写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能力。
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
)
1992 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州500 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州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试想哪些国家会举行纪念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 周年的活动?为什么?
印第安人后裔为什么打出这样的标语?
只有印第安人对哥伦布们的航行感到不满吗?
教师过渡:新航路的开辟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又给很多地区带来了灾难。
对此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进行辩证的评价。
三、新航路沟通世界-------- 影响
材料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
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路点拨】读懂材料,注意这样几句“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商业、航海业和
工业空前高涨”、“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了革命因素迅速”,从而判断发生的地点。
学生预期效果: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1992 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 周年之际,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
身着15 世纪服装的12 人陪审团进行了3 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 岁,意大利人,在500 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 大罪行。
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 年徒刑。
问题:这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给美洲等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学
生回答预期效果:灾难
材料三:
思考:这些图片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预期效果:
1、世界文明开始会和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欧洲与各地的商业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创设不同的情景培养学生多角度感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课堂总结:】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欧洲国家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
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布置作业】学案检测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