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措施

如何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措施

如何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措施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逐渐成为大型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混凝土的特点决定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本文在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水化热
混凝土以能耗与成本双低,且能将工业废渣变废为宝,已经成为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

随着大型建筑物日益增多,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施工技术人员面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大体积混凝土的断面尺寸较大,由于水泥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以及在以后的降温过程中,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

由于其只在表面配置少量钢筋(或不配钢筋),拉应力要由混凝土本身来承担,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更容易出现裂缝。

建筑物、构筑物的重要部位一旦出现裂缝,它会降低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从而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安全。

因此如何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摆在施工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施工阶段中的一种常见病。

大体积混凝土更加容易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和表面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收缩和温差里两大因素。

混凝土体积越大,水泥总用量相对大,水泥水化产生
的热量越不易散发,温升越高,引起的体积变化也越大。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内部温度远较外部高,形成较高的温差,造成内涨外缩,使构件表面产生很大拉应力以至开裂。

在其施工阶段混凝土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中引起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

假使产生的混凝土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
产生收缩裂缝。

在浇筑完成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因而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迅速升高,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此时混凝土龄期短,抗拉强度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裂缝。

2.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2.1 采取早期水化热低的水泥
合理选择矿物组成和科学调整水泥的细度模数,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可以采取早期水化热低的水泥,通过降低水化热,从而减小温差。

实验证明:水化热随着硅酸盐水泥的矿物质铝酸三钙(c3a)和硅酸三钙(c3s)含量增大而增高,只要降低熟料中c3a和c3s 的含量,就可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

在实际施工中多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90d~180d)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另外,在不影响水泥活性的情况下,要尽量使水泥的细度适当减小。

2.2 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

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为混凝土绝对体积的
80% ~83%,因此在选择骨料时,应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骨料。

一般来说,可以选用粒径 4 mm ~40 mm 的粗骨料,尽量采用中砂,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 石子在1%以内,砂在 2%以内) ; 控制水灰比在0.6以下。

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

另外还可以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坚实无裂缝、冲洗干净、规格为 150 mm~300 mm的大块石。

掺加大块石不仅减少了混凝土总用量,降低了水化热,而且石块本身也吸收了热量,使水化热能进一步降低,对控制裂缝有一定好处。

2.3 适当掺加粉煤灰
我们可以水泥中适当掺加粉煤灰,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并提高和易性。

粉煤灰在混凝土振捣时,由于比重较水泥小的原因浮在混凝土的表面,使上部混凝土中的掺和料较多,强度降低,表面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掺加粉煤灰,合理确定掺入粉煤灰的量。

适当掺加粉煤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由于粉煤灰中含有大量能够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二次反应的硅、铝氧化物,可以取代部分水泥,从而减少水泥用量,并且能够增强活性,降低混凝土的热胀;其次,由于颗粒较细的粉煤灰能够增加参加二次反应的界面,使混凝土分布更加均匀合理;最后,粉煤灰中含有火山灰,其反应能够使混凝土中总的孔隙率降低,进一步改善混凝
土内部的孔结构,使其结构更加细化,分布更加合理,使硬化后的混凝土更加致密,相应收缩值也减少。

2.4 科学控制混凝土浇注过程质量
振捣浇注过程中要先进行振捣,再进行密实,振捣时间应均匀一致以表面泛浆为宜,间距要均匀,以振捣力波及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

浇注混凝土实行分层浇注,分层流水,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

避免纵向施工缝,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抗剪性能。

混凝土浇筑后,应尽快回填土,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2.5做好表面隔热保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主要是由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的。

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规范规定的25℃以内,减少内约束力,避免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发生。

混凝土浇注后,由于内部较表面散热快,会形成内外温差,如果此时受到冷空气的袭击,或者过分通风散热,表面收缩受内部约束而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较容易产生裂缝。

所以在混凝土在拆模后,特别是低温季节,在拆模后立即采取表面保护,防止表面降温过大,引起裂缝。

综上,混凝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大体积混凝土更常见。

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目前学者和工程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果能
在施工前科学精心选择原材料,并在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方法,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浇筑后进行科学养护等措施能有效的防止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敬敏.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治理[j].山西建筑,2010,36( 17) : 161-162.
黄洪海.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 中国科技信息 200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