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伴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伴成长

课件
教材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案例的分析能力,得出人生无处不学习
环节
活动四:多媒体出示图片,思考:图片中从幼儿到中小学生到成年人到老年人,他们都在做什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见课件10、11、12)
阅读讨论得出终身学习的观点
通过案例图片数据深刻体会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环节
(二)学习点亮生命活动五:“探究与分享”(教材P18上)。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面临着新的学习阶段,新的学习天地,有着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初中的学习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比如学习的意义,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进行澄清。
教学重点
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怎样认识学习
学生课前需要做
的准备工作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三课,《学习伴成长》一节内容分为两个知识点:如何看待学习;学习的意义。它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和学生探讨应持有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多元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引导学生探寻学习的意义,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服务社会,帮助学生生成学习的动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学与课堂活动交流,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表现,知道终生学习的原因,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2、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及小组合作,初步培养阅读的能力,与同学合作的能力等;
3、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知道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积蓄力量,要珍惜当下,把握好学习机会,认识到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需求。
一、打开学习之窗
探究活动一:教材第14页,运用你的经验。(见课件2、3)
2、那么,你觉得什么是学习呢?()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探究活动
并举手发言
课件
教材
为理解学习打基础
环节
活动二:自主学习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14-P19的内容,通过自学,回答下列问题:
1、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哪些内容?
2、生活中,学习表面在哪些方面?
教学目标
测试题目内容
1、下列属于在学校中学习的是( )
①小红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②小强课后与同学探讨,交流问题
③小丽放学后认真打扫卫生
④小刚暑假随父母一起去远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这些古训告诉我们( )
A.努力学习,掌握全部知识
B.树立终生都要学习的观念
再教改进:合理安排时间,适当精简活动,深入讨论。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而学习?在你看来,掌握知识是为了什么?(见课件13、14)
讨论交流归纳学习的重要意义
课件
教材
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环节
欣赏图片《将来的你》
课堂小结:知识概括
(见课件15-22)
感悟图片
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课件
感悟图片
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环节
布置作业:学习的意义?
检测学习效果
达标检测
C.抓住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D.以学习知识为终生目标
3、河南滑县农民李官奇为了让大豆变成衣服,自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被誉为“世界植物蛋白纤维第一人”,并创办了河南李官奇大豆纤维服饰有限公司,实现了人生价值自我提升。这说明( )
A.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B.学习能够增长才干,提升智慧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二课第一框 学习伴成长设计者:安秀枝
单位:土左民中授课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
章节名称
第二课第一框 学习伴成长
课时
1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学生预习:1。学习的内容、表现、态度?
2.学习的意义?
教学策略
启发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提问:1沟通梦想与现实之间桥梁的是什么?
2作为学生,这种努力,更多地体现在哪方面?
回答:1努力
2学习
新旧知识衔接,更好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环节
C.要想有出息,唯一出路就是学习
D.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第一框 学习伴成长
打开学习之窗
如何看待学习?
学习点亮生命
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认识到学习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为在初中的认真学习打基础,基本达成课程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本节课设立的活动较多,从而学生的讨论交流时间不够充分,课堂巩固时间缺失。
3、学习需要什么样的态度?
4、为什么我们要终生学习?
5、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见课件5、6)
学生阅读课文,并举手回答问题
教材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最主要内容
环节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
思考:同是一次春游,同学们各有不同的收获。他们的收获分别是什么呢?说明什么问题?(见课件7、8、9)
阅读交流
讨论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