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豆蛋白饮料和谷物类冲调饮品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大豆蛋白饮料和谷物类冲调饮品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大豆蛋白饮料和谷物类冲调饮品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及相关法规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4)二、行业概况 (5)1、我国饮料行业概况 (5)(1)我国饮料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6)(2)饮料新品种日趋繁多,推出速度越来越快 (7)(3)营养、健康、方便、口感将成为饮料的发展趋势 (7)(4)食品安全对饮料品牌的影响度越来越高 (8)2、大豆蛋白饮料行业概况 (8)(1)现代大豆食品的兴起 (8)(2)大豆蛋白饮料行业在国外的发展 (9)(3)大豆蛋白饮料行业在我国的发展 (10)3、谷物类冲调饮品行业概况 (11)三、行业竞争格局 (14)1、大豆蛋白饮料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14)2、谷物类冲调饮品的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15)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5)1、进入大豆蛋白饮料行业的主要障碍 (15)(1)销售渠道和销售队伍建设限制 (15)(2)品牌障碍 (16)(3)质量和越来越严格的行业监管门槛 (16)(4)研发水平障碍 (16)(5)规模限制 (17)2、进入谷物类冲调饮品行业的主要障碍 (17)五、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7)1、大豆蛋白饮料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7)2、谷物类冲调饮品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8)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9)1、有利因素 (19)(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9)(2)国际健康潮流的影响和公众健康意识的加强促进行业发展 (21)(3)中国庞大的消费人群支持行业保持长期的发展 (22)(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23)2、不利因素 (23)(1)公众对行业产品的健康价值认识不足 (23)(2)牛奶等其他饮料行业的冲击可能对大豆蛋白饮料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24)七、行业技术水平、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24)1、行业技术水平 (24)(1)豆奶粉的行业技术水平 (24)(2)麦片的行业技术水平 (24)2、行业经营模式 (25)3、行业的周期性 (25)4、行业的区域性 (26)(1)供给方面 (26)(2)需求方面 (26)5、行业产品的季节性 (26)八、行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及相互影响 (27)1、行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 (27)2、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对本行业的不利影响 (27)一、行业监管体制及相关法规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食品饮料制造业,遵循国家食品行业的监管体制,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国家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进行监管,各级相关食品协会、商会、学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各级政府食品管理办公室进行政策指导,各地方的相关食品行业政策由地方政府、食品管理办公室制定。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本行业涉及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见下表:二、行业概况1、我国饮料行业概况我国的饮料工业是食品工业中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行业。

以1982 年饮料列入国家计划管理产品为新起点,我国饮料在年产量44 万吨的基础上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二十多年以来,我国饮料年产量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幅。

1997年、2002 年、2005 年及2006 年,我国饮料产量分别突破1,000 万吨、2,000 万吨、3,000 万吨和4,000 万吨,2007 年饮料产量达5,110.11 万吨,2008 年虽然存在金融危机及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但饮料行业未改增长势头,全年产量6,415.10 万吨,比2007 年增长25.54%1。

可见,虽然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但我国饮料行业依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从我国饮料行业的发展历程看,我国饮料行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下:(1)我国饮料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利2008 年12 月发表的《改革开放30 年中国饮料变迁》,我国人均饮料消费量为43kg/年,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分别达到了357kg/人、 230kg/人。

可见,我国饮料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饮料新品种日趋繁多,推出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饮料市场上的新品种层出不穷。

上世纪80 年代是碳酸饮料“横行”的年代,90 年代是瓶装饮用水的年代,进入21 世纪,饮料市场热闹非凡,首先是茶饮料,紧接着是“果汁风暴”,“非典”后功能性饮料日渐被消费者认同,掀起了中国饮料市场的第五次浪潮;如今,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天然、健康、营养均衡,蛋白饮料将可能成为饮料行业的下一个热点。

由此可见,饮料行业的新品种将越来越多,而且推出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3)营养、健康、方便、口感将成为饮料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饮料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由2000 年的31%下降为2007 年的20%,茶饮料、果蔬饮料、含乳饮料以及植物蛋白饮料等健康、营养型饮料增长迅速。

2008 年1-10 月,碳酸饮料、包装饮用水和果蔬汁饮料之外的“非三大”(包括大豆蛋白饮料)产量增幅达到41.18%,远远大于全行业22.74%的增幅,碳酸饮料产量所占比重下降为17.34%2。

随着营养、健康、安全和回归大自然的饮料新潮流的出现,以及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者不再仅仅为解渴而喝饮料,我国饮料品种结构将进一步变化。

我国《饮料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饮料行业发展趋势之一是健康。

可见,营养、健康、方便、口感将成为饮料的发展趋势。

(4)食品安全对饮料品牌的影响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市场管理和处罚力度,强化对市场上不合格生产企业、不合格饮料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清理和打击,加速质量管理体系、HACCP 体系以及GMP 生产规的推广和实施,提高全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健康,因此,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日益成为饮料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对饮料品牌的影响度越来越高。

2、大豆蛋白饮料行业概况(1)现代大豆食品的兴起大豆是最丰富、最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谷类和薯类食物的2.5~8 倍;除糖质较低外,其它营养成分,如脂质、钙、磷、铁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 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明显高于谷类和薯类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还含有钾、钙、镁、铁、锌、硒等10 种矿物质元素。

通过对大豆蛋白健康功效的深入研究发现大豆蛋白具有8 项功能,分别是降血脂、防癌、防骨质疏松、改善绝经综合症症状、减肥、降血糖、减轻肾脏负担、降血压。

为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英国联合健康声明发起组织(JHCI)分别于1999 年和2002 年批准了大豆蛋白质对心脏有益的健康声明,健康声明中指出:“与低脂肪的饮食配合,每天食用25g 大豆蛋白质,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大豆蛋白食品在健康膳食及预防慢性疾病方面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近代掀起的世界“大豆食品热”,美国大豆食品消费从1992 年的8.52 亿美元增长到2005 年47 亿美元,13 年间增长了4.5 倍,2003 年北美市场新开发的大豆蛋白食品品种有952 个,2004 年增加到1403 个;2003 年欧共体主要国家的大豆食品,包括大豆蛋白饮料、甜食、无肉制品和豆腐制品的销售额达15 亿欧元。

大豆食品具有解决营养不足及营养过度而致营养失衡的双重营养问题的双重功效,已远远超出生物学的畴。

它通过农业、食品工业,完成食品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无可替代的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

(2)大豆蛋白饮料行业在国外的发展2002 年美国冷藏豆奶的全国销售额为8 亿美元,2007 年超过15 亿美元,预期2008 年将达18 亿美元。

据日本《食品与科学》杂志的最新报道,2007 年日本全国豆奶加工业共计消耗67,000 吨大豆,即日本人均消费550g大豆加工的豆奶,若按每25g大豆可加工1 升豆奶计算,则日本人均年消费豆奶达22 升左右。

在国,豆奶已经成为深受各个年龄层消费者欢迎的饮料,年消费量达2 亿升。

豆制饮品在新加坡、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拥有广大的消费群。

(3)大豆蛋白饮料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大豆蛋白饮料包括豆奶粉、豆粉、豆浆、液态豆奶等品种,我国的大豆蛋白饮料行业起步于1983 年。

大豆饮料生产所需的大豆原料供应充足、成本低廉,而且豆奶饮料是动、植物蛋白互相结合的品种,其营养更加全面,发展豆奶产业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的优化,因此,1983 年豆奶被列入饮料行业工作计划。

1983~1984 年轻工业部分别组织了三个专题的豆奶出国考察小组,并用30 万美元进口了日本精研舍350 升/小时的豆奶生产设备,此后,从1984 年至1987 年4 月,我国共签订了10 项引进豆奶生产线的合同,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豆奶饮料的生产。

但是,相对于我国的饮料行业,豆奶行业的发展还是较慢,主要原因一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豆奶的食用价值;二是豆奶饮料的品种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三是大豆复杂的成分使豆奶的生产比消毒牛奶、杏仁露、花生奶等饮料的生产复杂得多,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四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口感差距较大,即使销量相对较大的豆奶粉也存在冲调性差或甜度太高等问题;五是豆奶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实力较弱使这些企业无法象其他饮料企业一样对市场进行大量引导活动、对品牌及豆奶的营养价值进行足够的宣传,使得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好产品没有好销量。

2006 年5 月,在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大豆食品产业圆桌峰会”上发布了“宣言”,提出“双蛋白”概念和“双蛋白”战略,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继承并发扬以优质植物蛋白食品为主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实行以植物蛋白食品与动物蛋白食品优势互补的科学开发战略;2006 年6 月,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以“豆出新商机”为主题的“2006 大豆发展研讨会”在顺利召开。

这两次会议指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大豆产业发展之路,重新引起社会各界对大豆产业的关注,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大豆营养的认识,大豆蛋白饮料将可能成为中国饮料市场发展的新的突破点。

我国饮料工业协会非常关注大豆蛋白饮料行业的发展,协会在《饮料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大豆蛋白饮料产品在欧美发展非常好。

根据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饮料行业年均增长幅度将超过15%,即2010 年饮料总产量将达到6,800 万吨,其中植物蛋白饮料约占6%,即408 万吨。

另外,根据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预计,今后10 到15 年我国居民豆乳及其制品人均消费将以6.1%的速度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