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心泵选型建议(完整版)

离心泵选型建议(完整版)

离心泵及选型过程介绍
一、离心泵的介绍:
离心泵是指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

被输送液体和叶轮一同高速旋转,获得了足够的运动势能(扬程、压力),从而实现流通输送的目的。

按照不同区分方法,可将离心泵类型分为:单级泵、多级泵;低压泵、中压泵、高压泵;单侧进水式泵、双侧进水式泵;卧式泵、立式泵;蜗壳泵、导叶泵;自灌式离心泵、吸入式离心泵;磁力泵、屏蔽泵;油泵、水泵、凝结水泵、排灰泵、循环水泵等。

离心泵选型时,需明确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类型的泵。

从设备结构上区分,可将离心泵的基本构造分为: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电机、联轴器、基座以及附属的冷却、润滑、密封等装置。

在选型过程中,对每一部件机构、装置的要求也需具体化。

二、离心泵叶轮加工过程介绍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流量、扬程等)由叶轮的直径大小、过流部分的体积(叶轮的厚度)等决定。

用户对流量、扬程的需求是随机的。

叶轮一般由铸造加工而成,其过流部分的厚度一般只有几个常用规格,厂家通过切削叶轮的直径大小,来满足不同流量、扬程的需求。

三、离心泵性能曲线图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流量Q、扬程H、轴功率N和效率η。

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扬程H、轴功率N和效率η均随实际流量Q的大小而变化,泵的生产部门将表明Q-H、Q-N 及Q-η关系的曲线,标绘在一张图上,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反映泵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离心泵的实际特性曲线需经过实际的工况(通过调节泵出口阀门,测试不同流量和压力、功率的对应关系)测试而成。

选型前期可作为选型的参考,使用中也可以作为考核厂家产品性能是否稳定的一个依据。

各个厂家叶轮的铸造工艺不同,其流量、扬程和效率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由图可见,一般情况下当扬程升高时流量下降;可以根据扬程查到流量,也
可从流量查到扬程;还有根效率曲线,表现为中间高,两边低,标明流量与扬程在中间段是效率最高,因此选泵时要注意泵运行时的扬程与流量,力求处于效率曲线最高附近,这也就是离心泵需注重选型的必要性了。

四、离心泵型谱图介绍:
离心泵型谱图是便于用户快速选择离心泵规格的一个依据和途径。

如上图,横坐标为流量、纵坐标为扬程,左上角标的是转速。

由图可知:每个泵型号在图上都由曲线所包含的一个区域(曲线左下方),这个区域表示此型号泵比较合适的流量、扬程工作范围。

同时也会发现,有些流量、扬程对应的工况点处于曲线上,或者说有一些工况点处于2-3个型号泵的工况范围内,具体选哪个型号的泵,取决于该泵的效率高低,反过来要去看离心泵的流量曲线进行取舍。

五、离心泵型号的选择
例如:一个泵的流量为180m3/h、扬程为55m。

下面以最常用的基本型(卧式、单级、吸入式、蜗壳)水泵为例,和大家分享泵的选型过程。

为便于了解,参照某一厂家的离心泵型谱图和性能曲线图进行说明。

1、先根据泵的流量、扬程在型谱图初步选出泵的可能型号(泵壳及对应的叶轮系列),如图,初步选择有4个型号的泵能满足要求。

具体哪个选型最为合适,需做进一步的分析,过程如下:
工况点在对应4种型号泵型谱图中的位置不尽相同,见下图:每一型号的泵是否是最优选择,还需进一步验证。

2
2.1对应工况点在该型号泵推荐范围内,对应效率能够达到80%。

2.2对应工况点在该型号泵推荐范围外,不推荐使用。

2.3对应工况点在该型号泵推荐范围外,不推荐使用。

交点位于黄色区
域外
交点位于黄色区
域内,但对应的
效率低
2.4对应工况点在该型号泵推荐范围边缘,效率在73%左右。

3、对比以上4种情况,应该选择80-20-2型号的泵,在该流量和扬程工况
点,其运行效率较高。

4、选型过程简单的来说,就是依据频谱图初步选型、再找出对应泵的预想
性能曲线进行校核、验证选型的合理性的一个过程。

六、泵其它零部件及设施的选择
离心泵的型号选定后,可依据实际工况条件,选择其它零部件的材质及附属
设施的配置。

1、过流部分(叶轮、泵体、泵轴)材料的选择:依据泵输送介质的腐蚀性、有
无颗粒杂质等选择相应的材质,同时需兼顾泵的经济性能。

如果材料是由买
方选定的但泵制造厂家认为另外的材料更为合适,则应由制造厂家根据数据
表上规定的工作条件把这些材料作为替代材料提出。

用于危险性液体的材料
应由买方和制造厂家共同商定。

2、依据泵是连续还是间歇运行,有无在线备台等;选择轴承品牌。

同时选择对
应的润滑方式。

3、依据输送介质的腐蚀性、运行温度、介质泄漏后对环境的影响,选择泵的密
封形。

同时选择必要的密封辅助设施(冷却、冲洗、润滑)。

4、选择联轴器、防护罩及基座等。

底座的材科(例如铸铁、组合结构钢、混凝土)
及安装方法(器要灌桨或不需要)应由买方和制造厂家共同商定,泵一般应通过弹性联轴器同驱动机相连接。

联轴器的大小应能满足传递预定的驱动机的最大扭矩要求。

联轴器的极限转速要与预定的泵驱动机的所有可能工作转速相一致,应当提供加长联轴器,以便可以不移动驱动机而拆下泵的转子。

联轴器的加长段长度取决于为拆下泵所需的两轴端之间的距离。

5、其它安全、监测设施的配置要求等。

6、配套电机品牌、防护等级的要求等。

7、由泵的轴功率进行校核配套电机功率是否合适。

离心泵轴功率的计算:
P=H*Q*ρ/102*η(P:功率KW;H:扬程m;Q:流量m³/h;ρ:密度kg/m³;
η:泵效率%)
8、电机铭牌额定功率和泵额定功率的百分数关系
≤22kW 125%
22-55kW 115%
>55kW 1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