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活动知识竞赛复习资料1、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①国外进口钢材;②钢材混批;③板厚大于等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④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用的钢材;⑤设计有浮验要求的钢材;⑥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2、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
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钢材短边或断口出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3、钢材验收的主要内容:①核对钢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钢材的制造标准、数量等是否与采购单、合同等相符;②核对钢材质量保证书是否与钢材上打印的记号相符。
4、当设计文件无特殊要求时,钢材的抽样复验检验批按下列规定执行:当牌号为Q235、Q345且板厚小于40mm的钢材。
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的钢材组成检验批,每批重量不大于150t;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牌号的钢材供货重量超过600t且全部复验合格时,每批的组批重量可扩大至400t。
5、钢结构施工详图设计要求的“三审”制度是指审核、审定、审批。
6、焊接H型钢长度方向应按焊缝不同形式及构件截面,每米放出0.3~0.8mm余量,每道全熔透加劲板约放出0.75mm余量。
7、常用的号料方法有:集中号料法、套料法、统计计算法、余料统一号料法。
8、钢材切割常用的切割方法有:机械切割、气割、等离子切割。
9、钢材的矫正形式有:矫平、矫直、矫形。
10、钢材矫正的常用方法:机械矫正、加热矫正、加热和机械联合矫正。
11、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9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12、常用的制孔方法有:钻孔、冲孔、铣孔、铰孔、镗孔。
13、制成的螺栓孔,应垂直于所在位置的钢材表面,倾斜度应小于1/20,其孔周边应无毛刺、破裂、喇叭口或凹凸的痕迹,切削应清除干净。
14、箱型构件加工主要事项:①箱型构件的制作必须在平台上进行,否则会发生弯扭;②隔板组立需严格控制精确度,以保证箱型构件尺寸不发生偏差;③U形状态时的质量决定的最后箱型构件的成型,需严格控制其质量;④端铣后再安装吊耳、牛腿等附件;⑤注意构件成品保护。
15、防腐涂料和防火涂料的型号、颜色、名称及有效期应与其质量证明文件相符。
开启后,不应存在结皮、结块、凝胶等现象。
16、钢结构中使用的连接螺栓一般分为普通螺栓和刚强度螺栓两种。
17、高强螺栓性能等级分为:8.8级、10.9级和12.9级三种。
18、钢结构普通螺栓连接由螺杆、螺母、垫圈组成。
19、普通螺栓按照形式可分为:大六角头螺栓、双头螺栓、沉头螺栓。
20、高强度螺栓可分为大六角头和扭剪型两种。
21、高强度螺栓长度应以螺栓连接副终拧后外露2~3扣丝为标准。
22、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能自由穿入孔,严禁强行穿入,如不能自由穿入时,该孔应铰刀进行修整,修整后孔的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孔直径。
23、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初拧、复拧、终拧宜在1d内完成。
24、金属的焊接方法的主要种类为熔焊、压焊、钎焊。
25、药芯焊丝的优点有:电弧稳定、飞溅小、焊缝质量好、熔敷速度高及综合使用成本低。
26、成品构件打包注意事项:①油漆干燥,零部件的标记书写正确,方可进行打包,包装时应保护构件涂层不受伤害;②包装时应保证构件不变形,不损坏,不散失,需水平放置,以防变形;③待运物堆放需平整、稳妥、垫实、搁置干燥、无积水处,防止锈蚀;④相同、相似的钢构件叠放时,各层钢构件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防止构件被压坏和变形。
27、钢构件产品不得直接放置地面上,应与地面垫高200mm以上。
28、滑移施工方法分为累积滑移法、胎架滑移法、主结构滑移法。
29、钢结构焊接准备包括:人员准备、机具准备、材料准备、技术准备。
30、栓钉、焊接瓷环保存时应有防潮措施。
受潮的焊接瓷环使用前应在120~150℃温度下烘干2h。
31、钢结构常用焊接方法中,SMAW表示手工电弧焊;GMAW表示气体保护焊;SAW表示埋弧焊。
32、焊缝检查常用的方法有目视检查(VT)、超声波检查(UT)、射线检测(R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
34、碳素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低合金结构钢应在完成焊接24小时以后,进行焊缝探伤检验。
35、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角对接组合焊缝,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图a、b、c);设计有疲劳验算要求的吊车梁或类似构件的腹板与上翼缘连接焊缝的焊脚尺寸为t/2(图d),且不应大于10mm。
焊角尺寸允许偏差为0~4mm;36、中厚板进行焊前预热或焊后热处理的焊缝,预热区在焊道两侧,每侧宽度均应大于焊件厚度的1.5倍以上。
且不应小于100mm;37、焊钉焊接后应进行弯曲试验检查,其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应有肉眼可见裂纹;检验方法将焊钉弯曲30°后用角尺检查和观察检查;38、焊钉根部焊脚应均匀,焊脚立面的局部未熔合或不足360°的焊脚应进行修补;检查数量按总焊钉数量抽查1%,且不少于10个。
39、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等,40、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或现场焊接区域50~100mm范围内不应涂漆。
41、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
42、气割的零件宽度、长度允许偏差±3.0mm。
43、气割的切割面平面度允许偏差0.05t,且不大于2.0mm(t为切割面厚度)。
44、气割的割纹深度允许偏差0.3mm。
45、气割的局部缺口深度允许偏差1.0mm。
46、机械切割的允许偏差如下表:47、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44、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件,需要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刨削量不应小于2.0mm。
48、当螺栓孔孔距≤500mm时,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距离允许偏差±1 mm。
49、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离允许偏差± 1.5 mm。
50、当螺栓孔孔距大于500mm小于等于1200mm时,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距离允许偏差±1.5 mm。
51、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离允许偏差±2 mm;52、当螺栓孔孔距大于1200mm小于等于3000mm时,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离允许偏差± 2.5 mm。
53、当螺栓孔孔距大于3000mm时,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离允许偏差±3 mm。
54、焊接H型钢的翼缘板拼接缝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
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2倍板宽;腹板拼接宽度不应小于300mm,且长度不应小于600mm。
55、顶紧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8mm。
56、桁架结构杆件轴线焦点错位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0mm。
57、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宜在5~38℃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涂装时构件表面不应有结露;58、涂装后4h内以保护避免雨淋。
表面除锈处理与涂装的时间间隔宜在4h之内。
59、构件两端铣平时构件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
60、端部铣平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0.3mm.61、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µm,室外应为125µm,其允许偏差为-25µm。
每遍涂层干漆膜总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µm. 62、涂层厚度检验方法用干漆膜测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按85:15µm 原则。
63、构件表面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等。
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和气泡等。
64、当钢构件处在有腐蚀介质环境或外露且设计有要求时,应进行涂层附着力测试,在检测处范围内,当涂层完整程度达到70%以上时,涂层附着力达到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
65、薄涂型防火涂料涂层表面裂纹宽度不应大于0.5mm;厚型防火涂料涂层表面裂纹宽度不应大于1mm.66、T形、角接和对接焊缝两端必须配置引弧板、引出板,引出长度气保焊引出长度大于25㎜,埋弧焊引出长度大于80㎜。
67、技术无要求时角焊缝的焊角高度不低于较薄板的0.7倍。
68、当手工电弧和自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时,焊接作业区最大风速不应超过8m/s。
69、当气体保护电弧焊时,焊接作业区最大风速不应超过2m/s。
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0%,;作业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70、当焊接作业环境温度低于0℃且不低于-10℃时,应采取加热或防护措施,应将焊接接头和焊接表面各方向大于或等于钢板厚度的2倍且不小于100mm范围内的母材,加热到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且不低于20℃后施焊。
71、定位焊焊缝的厚度不应小于3mm,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长度不宜小于40mm和接头中较薄部件厚度的4倍;间距宜为300mm~600mm交叉点焊。
72、钢衬垫板应与接头母材密贴连接,其间隙不应大于1.0mm,并应与焊缝充分熔合。
73、、手工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电弧焊时,钢衬垫板厚度不应小于4mm;74、埋弧焊接时,钢衬垫板厚度不应小于6mm;电渣焊时钢衬垫板厚度不应小于16mm。
75、间断角焊缝每焊段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40mm,焊段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应超过较薄焊件厚度的24倍,且不应大于300mm。
76、塞焊和槽焊的两块钢板接触面的装配间隙不得超过1.5mm。
塞焊和槽焊时严禁使用填充板材。
77、栓钉焊接前,应至少试焊3个,并应检查合格后再正式施焊。
78、焊缝UT检查及其它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存在缺陷时,应用砂轮打磨或碳弧气刨清除及其两端50mm长的完好焊缝或母材。
79、箱型构件的侧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相邻两侧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宜小于200mm;侧板在宽度方向不宜拼接,当宽度超过2400mm 确需拼接时,最小宽度不宜小于板宽的1/4.80、设计无特殊要求时,用于次要构件的热轧型钢可采用直口全熔透拼接,其拼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81、拆除临时工装夹具、临时定位板、临时连接板等,严禁用锤击落,应在距离构件表面3mm~5mm处采用气割切除,对残留的焊疤应打磨平整,且不得损伤母材。
82、钢管接长时,相邻管节或管段的纵向焊缝应错开,错开的最小距离(沿弧长方向)不应小于钢管壁厚的5倍,且不应小于200mm。
83、钢管接长时每个节间宜为一个接头,最短接长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钢管直径d≤500mm时,不应小于500mm;②当钢管直径500mm<d≤1000mm时,不应小于直径d;③当钢管直径1000mm<d时,不应小于10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