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播放录像:碰杯的场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里面的杯子吗?”
学生回答:“喜欢。
”
师:“那你们知道杯子有多少种样式吗?”
生:“知道。
”
师:“那谁能说出一些杯子的样式呢?”
生举手回答。
2、引入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提问:“古代的杯子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精美。
花纹比较多。
”
师:“现代的杯子呢?”
生回答:“简单,大方。
”
师:“但是也并不是如此。
让我们来走进杯子的收藏夹吧。
”出示课件,各种杯子图片。
2、教师讲解,提问,再讲解。
3、观察分析杯子的样式和材料制作。
古代的杯子
图片: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陶
师: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图片: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象牙
师: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图片:玉云形杯(唐代)——玉
师: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结: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的智慧啊!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
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
——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精讲分析
1、师:分析一下杯子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小组讨论,个别回答。
四、认识欣赏讲解杯子的设计理念:
1、出示图片:欣赏不同杯子的样式。
2、了解不同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
你能说出来吗?
生: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
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3、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首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其次,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五、作业布置
1、设计一个美丽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