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弈论ch7

博弈论ch7

规则:提议者提出分配方案, 对手同意,就按此方案分配, 否则双方皆为零。
均衡:给对方略大于零。
公平观念对最后通牒博弈的影响:
在100元的最后通牒博弈中:
大多数提议人将分配给回应者40~50元之间; 分配给回应者50~70元之间的情况极少; 分配给回应者小于20元的方案被拒绝的概率很高(约40~
a+b<V;S=V-a-b是合作带来的剩余。
双人谈判局势
y c
谈判的最终结局需要 符合两种理性前提:
① 个体理性
b
P
d ② 联合理性
F
——是谈判达成理性
a
x 结局的基本条件
谈判的结局是哪一个帕累托最优点?
纳什(1950,1953)运用运用公理化方法得到 谈判的解(纳什解)应该满足4条公理:
① 有效性公理:谈判解应满足个体理性和联合理性的要求, 最后达成的协议应该是帕累托最优的,也就是说,不应该 有没有被分配的剩余。
安迪生产微芯片,他可以以900美元的价格卖给任何一 家计算机制造商。
比尔的软件包可以以100美元的价格进行零售。
两个人凑在一起,发现他们如果生产一个软硬件 的联合产品,可以卖到3,000美元。
他们之间如何分配这3000美元?
他们之间如何分配这3000美元?
如果两人直接面对面地谈判,最终的协议取决于 二人的倔强和耐心。
纳什解图示
y
谈判的纳什解实际上是协商集与以冲突
v
点(a,b)为原点的双曲线的切点。
Q b
P
(x-a)h(y-b)k=c3
(x-a)h(y-b)k=c2 (x-a)h(y-b)k=c1
y=f(x)
a
v
x
分配规则
x表示A得到的价值,y表示B得到的价值, 假定A和B分别从剩余价值S中得到h和k的 份额,则
50之间),而且结果相当稳定承受住了来自各方的质疑。
比如,有人认为,这一结果可能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传统、道德习俗有关,而来自欧洲、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研 究依然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果。
公平观念对独裁博弈的影响:
在100元的独裁博弈中:
分给对手0的极端情况仅占20%; 0~50元的提议占80%; 50元以上的几乎没有。
非合作博弈思路
谈判实际上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 程,一个动态博弈;
用非合作博弈的方法更合理。
三、轮流出价的谈判
基本特征:两人,A和B,分1元钱;A先出价,B决 定接受还是拒绝:
如果接受,按照A提出的方案分配,谈判结束; 如果不接受,再由B提出方案;如此等等
A
B
A
B
A
提议
不同意/提议 不同意/提议 不同意/提议
简单的利益分割谈判
谈判问题等同于利益分割问题。 一种最简单的利益分割问题是,将一块蛋糕在2个人之间进 行分配,如果2个人有相同的谈判力,据点均衡是各一半(有 无穷多个NE)。 但如果附加上不同的信息,均衡可能不一样,姐弟分可能 3:7,或4:6。因此,在简单利益分割谈判中,双方都充分掌握 对手的信息,在谈判达成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个同学谈判分100元,如果双方能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分配:如果达不成协议,按下面的方案 分配:
0:0 0:10 10:30 10:40 20:20 30:60
两种思路
合作博弈思路:把讨价还价 看成合作博弈。各方共同寻找 和实施一个解决方案,可能找 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来作为执行 的仲裁者。协议对双方具有约 束力,强调的是集体理性。








谈判结束
谈判结束
谈判结束
谈判结束
决定结果的关键因素
谁先出价? 谈判有无最后时限? 谁最有耐心(时间偏好)? 谈判的成本多大?
序贯讨价还价分有限回合和无限回合两种 情况。对于有限回合的情况不管多少次, 都可以用逆向归纳法来推导其均衡结果。
规范化谈判由两部分组成:
① 可行集——谈判的所有可能结局的集 合;
② 冲突点——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即不 能产生协议约定而出现的一种谈判结 局;
设想两个人,A和B,他们之间要就总价值 等于V的分配问题讨价还价;
如果他们之间能达成协议,V按照协议规定分配。 如果不能达成协议,A得到a, B得到b。
(a, b) 被称‘冲突点’或非合作状态, 是不能达成 协议时的最好选择。
这说明与最后通牒博弈相比,独裁博弈中由于提 议者不用担心对手的回绝,他们倾向分配给回应者更 少的份额,但他们并不是极端自利地一点也不给对 手,——尽管他们可以这么做。
谈判的最终目的在于促成合作的达成:
把谈判看作是一个经营合 作的事业,而不是当成一场 争夺利益的斗争。
课堂试验——谈判能力对结果的影响
max (x-a)h(y-b)k ——纳什福利函数
s.t. x+y=V(x,y) ——y=f ( x ) 就
是该讨价还价问
h+k=1
题的效率边界。
纳什解图示
N
b
P
a
(1)协议一定
在边界上;
W3 (2)效用度量
单位的改变不
W2 W1
会影响最后的 协议;
(3)去掉没有
被选择的部分
也不会影响最
后的协议。
非合作博弈思路: 每个参与人独立决 策,协议是一个纳 什均衡,没有约束 力,强调的是个人 理性;
注意:这里‘合作’与‘非合作’指的是‘联合 决策’(joint action) 和‘独立决策’ (separate action).
二、讨价还价问题的解(合作博弈思路)
考虑两家硅谷的企业,安迪和比尔
这一不利于双方的结果,以及双方都要避 免它的愿望,为威胁(明显的或隐含的)创 造了可能,这就使得讨价还价成为一个策略 问题。
抛பைடு நூலகம்分类,直面问题
简单的利益分割谈判;
谈判力相同——聚点均衡(平均分配);
谈判力不同—— 独裁谈判; 最后通牒谈判
大多数提议人将分给回应者40~ 50元之间; 分给回应者50~70元之间的情况 极少; 分给回应者小于20元的方案被拒 绝的概率很高(约40~50%)
纳什解:如果两个人是对称的,(即可分配价值以过(a,b) 点45°线对称)。h=k=1/2。
这样一个解如何及为何产生
它可能来自一个我们尚未详述的谈判过程。 那么h和k代表了双方的相对讨价还价能力。 纳什将谈判建成一个合作博弈的模型,双方可以联
合行动,不要求是一个独立行动的均衡结果。 该理论将合作博弈的结果按照某种看起来合理的一
非对称谈判能力与公平观念
公平分配无疑是谈判中达成合作的重要保障。因为面对一个 具有公平观念的谈判对手,不公平的分配常常带来他的抗拒行 为——即使他处于谈判的劣势。
非对称谈判力的典型情况。
独裁博弈
规则:提议者具有绝对的谈 判优势,回应者只能无条件 接受。
均衡:提议者全部保留,对 手为零。
最后通牒博弈
② 对称性公理:双方势均力敌
③ 线性不变性公理: 如果对谈判的效用函数做保序性线性变 换,即,au+b,其中a>0,则谈判解不变。
④ 无关选择公理:如果原来可行的选择没有被选择,去掉这 些‘无关’选择并不会影响讨价还价的结果。
对称性谈判局势
y
b 45o
e P F
谈判唯一的理性结局
a
x
纳什解——谈判唯一的理性解
可以将第一阶段的模型视为非合作博弈,每个人独 立地选择最优的a或b。
图示
yb k
y
xa h
N
P
N’
b P3
P1 P2
y b k x a h
x+y=v x
砝码的相对性
决定结果的是相对砝码b-a;
如果A的砝码a不变,B增加自己的砝码b就 可以使得自己在谈判中占优势。
非合作博弈意味着每一方独立增加砝码可 能是‘囚徒困境’博弈:如果砝码同比例增 加,谈判结果不会改变。
般原理或性质来定义。 纳什将谈判建立成一个合作博弈的模型,双方可以
联合行动,不要求是一个独立行动的均衡结果。
改变谈判砝码
谈判砝码对达成什么样的分配协议具有决定性的意 义。如果双方预期分配是纳什解,他们可以通过在 谈判前的阶段以非合作博弈的方式改变(a,b)。从而 改变在第二阶段谈判时的相对优势。
x=a+h(v-a-b) y=b+k(v-a-b)
x-a=h(v-a-b) y-b=k(v-a-b)
将这些表达式称为纳什公式。
yb k
xa h
图示
y
v
yb k
xa h
Q
b
P
x+y=v
a
v
x
在我们的例子中
效率边界为,x+y=v, or y=v-x. 解最大化问题得到: (x-a)/h=(y-b)/k,即
他们之间如何分配这3000元?
① 该合作博弈的表述:B=(S,d;u1,u2)
参与人——画家、拍卖商 S——局中人共有的策略集(利润的分配方案) d——谈判破裂的结果,d∈S; ui——定义在S上的局中人i的效用函数,满足
对任意的s∈S,u1(s)≥ u1(d), u2(s)≥ u2(d); 至少存在一个s∈S,u1(s)> u1(d), u2(s)> u2(d);
S 500
0
1000
3000 s1
③ 讨价还价问题的K-S解法
两个参与人的效用函数分别是他们从合作所带来的增值中所 获得的分额,如何进行分配?
s2
3000
s1 1000 s2 500
1000 500
s1
2s2
1000 500 0
S S
K-S线
1000 2000 3000 s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