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届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部分精选)

历届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部分精选)

地球运动部分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春季高考文综卷)我国最西端(约730E)在帕米尔高原上。

据此回答1~2题。

1.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A、8时18分B、9时8分C、10时28分D、11时18分2.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A、接近最快B、接近最慢C、由最快转慢D、由最慢转快【答案】1.B 2.A解析:此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能力及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

掌握不住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易出错。

1.由题干可知,此时为春分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时刻为6时,北京时间为120oE的地方时,通过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9时8分。

2.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最晚时,表示昼最短,此时为冬至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接近最快。

(2002年全国文综卷)2002年1月1日,作为欧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

据此回答3-4题:3. 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在当地时间9时开市,17时闭市。

若某投资者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 东京(139.5°E)B. 香港(114°E)C. 伦敦D. 纽约(74°W)4. 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下列各组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 )A. 法兰克福、新加坡(104°E)、伦敦B.C. 伦敦、香港、旧金山(122.5°W)D.【答案】3. D 4. C解析:这两道题目是以区时的应用为核心,区时的准确计算为前提来设问的。

第3小题通过区时的换算即可得出答案。

第4小题根据题意推出三个城市须分别相差8个时区即符合题意。

(2004年高考江苏卷)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5-7题:5.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A.东经70° B.东经90C.西经70° D.西经110°6.此日在(A.3月21日前后 B.6月22C.9月23日前后D.12月227.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

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BCD【答案】5.A 6.C 7.C【解析】第5题,我们看到的半个地球被经线平均分成了六份,每两条相邻经线相差30度,该图为西半球,则图中右侧边界经线为西经20度,中间的经线为西经110度。

且该图为夜半球,则该西经20度经线时间为6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西经110度经线(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时间为0点,与0点时刻经线相对的经线(太阳直射的经度)为东经70度,其时间为12第6题,此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节气为春分或秋分日,此图背面为昼半球,太阳在图的里面(垂直于卷面)。

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并想一想教材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向右公转,下一位第7题,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的时间是从3月21日至9月23日,这段时间称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也是北极点的极昼时间(南极点的极夜时间),长约186天。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的时间是从9月23日至3月21日,这段时间称为北半球的冬半年,也是北极点的极夜时间(南极点的极昼时间),长约179天。

为什么北极的极夜持续天数少于南极?这是因为9月23日至3月21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北极极夜(南极极昼)持8.(2005年北京文综卷)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A.白昼略长B C.自转线速度略小D【答案】A解析:与同纬度海平面比较,自转角速度相等;因半径加大,自转线速度加大;高山之巅日出早、日落晚,(2007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读图2和图3,回答8-10题:8.图2所示季节,一位俄罗斯专家在e地看到日落正西方,之后1小时下列各地发生的现象是( ) A.a--日光直射B.b--夕阳西下C.C--旭日东升D.d--午阳低垂9.在之后的两个月中,下列变化规律符合实际的是( )A.a地白昼逐渐变长B.a、c两地气温都在下降C.b地牧草日益茂盛 D.e、d两地河流水位升高10.(2007年高考天津文综卷)俄罗斯专家发现图3中标示的某种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

它是( )【答案】8.D 9.C 10.B解析:8题e地位于1200E,此时止是日落旺日落在正西方,可判断e 地地方时为18时,太阳门射赤道。

e·与d相差7小时,1小时之后d地地方时为12时,此时d地为正午。

由于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故d 地午阳低垂。

9题两图结合起来,从左图地球公转方向可以判断出此时为秋分。

两个月中太阳直射南半球,b地为潘帕斯草原逐渐转为湿季,牧草日益茂盛。

10题冬小麦应属于暖温带作物。

在图示当中冬小麦已接近极圈(寒带),故与实际分布不符。

(2007年上海高考题)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

回答11-13题11.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

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

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12.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13.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极昼时间长D.极夜时间长C.空气稀薄、干燥D.海拔高,离太阳近【答案】11.A 12. B 13.C 解析:第11题太阳活动强烈时,黑子增多增大,同时耀斑也频繁爆发,流星雨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C错;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D错。

第12题生物的存在离不开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第13题南极冰盖最高点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干燥,大气透明度好,有利于进行天文观测。

14.(2008年广东卷)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 ①③⑤B. ①④⑤C. ②③⑥D. ②④⑥【答案】A【解析】北半球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会有右偏的趋势,因此在河流两岸六地中,河流流水右偏对南岸侵蚀较为严重,即图4中①、③、⑤三处侵蚀最严重。

(2008 年天津文综卷)图6 中X 、Y 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

据图回答15~16 题。

15. X 、Y 两点情况相同的是A.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16. 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A.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向西【答案】15. A 16.D【解析】15题原题图转换一下如右图,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太阳所在方向,因为X、Y不在同一经线上,所以时区不同;X正午太阳高度是0°、发生极夜现象,Y发生极昼现象。

16题X、Y两点不能确定是否是极圈,从地球公转运动角度考虑,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不能能确定,但是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向西。

(2008年上海地理卷)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回答17-19题17.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18.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9.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7.B 18.A 19.D【解析】本组题运用实验,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第16题,该实验模拟是北半球物体的偏转,因此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向右偏转。

第17题,实验中墨水由顶部向下流,模拟了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第18题,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是为了缩短距离,与地转偏向力无关;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是因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以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是因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的密度不同,形成了密度流;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是因为在向北运动的过程中,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

二、综合题20.(2003年高考上海卷)右图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

读图回答:(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A、∠XOFB、∠TOFC、∠FOND、∠TON(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带。

(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无大气环流现象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答案】1、C 2、北温带3、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至EF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4、ABD 5、35°N 热带、寒带解析:1题中要知道黄赤交角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

图中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所以∠MOE?,或∠FON应为黄赤交角。

2题考查五带划分,而极圈与回归线之间为温带,则ST与EF间为北温带。

3题则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的关系。

4题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由于太阳直射赤道,各地也无四季变化。

但一天中太阳高度有变化,因此气温仍有日变化,由于热量存在纬度差异,仍然有大气环流现象。

各地由于气温不同,环流形势不同,则自然地理环境仍有区域差异。

5题,当黄赤交角变为35°时,则南北回归线为35°N和35°S,南北极圈纬度变为55°S和55°N,由此知五带中热带、寒带范围将扩大,温带范围则缩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