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2016级地理限时练(第15周)命题人:李雪云试做人:张志强审核:地理组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2016.12.03 编号:039 (2015·山东实验中学月考)读我国南极考察站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南极中山站(69°S,76°E)和南极最高点的昆仑站(80°S,77°E)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B.1 020千米C.1 220千米D.1 420千米2.在中山站10千米高空看69°S纬线的形状近似呈( ) A.正圆B.椭圆C.直线段D.曲线段3.我国泰山站(73°51′S,76°58′E)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据图可知长城站应位于泰山站的( ) 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西北方4.下面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2015·苏州市一模)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方B.西方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6.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 A.20 000千米B.15 000千米C.10 000千米D.5 000千米7.(2015·北京101中学期中)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C.都是向低纬飞行D.都是向高纬飞行8.(2015·杭州一模)2014年的第一场流星雨出现在1月4日,下图为某观测者在我国某地通过长时间曝光(捕捉流星)拍摄的一张照片;右下图为示意图,图中能显示流星和照片曝光的时间分别为( ) A.①、30分钟B.③、6小时C.④、2小时D.④、一整夜读右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N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B.②地所在经线两侧分属东西半球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10.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2014·四川3月调研)下图是太阳系某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轨道示意图,该行星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R°。
依据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行星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B.逆时针C.自东向西D.顺时针12.该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太阳可直射的纬度范围是( ) A.南北纬23°26′之间B.大于南北纬66°34′C.南北纬R°之间D.南北纬90°~R°之间(2015·安徽七校调考)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据图完成13~14题。
1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A.甲B.乙C.丙D.丁14.从a到b的方向是( ) A.向东B.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D.先东南后东北(经典题)读图,完成15~17题。
15.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16.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17.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18.正午太阳高度是()A.一定大于0 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C.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19.同一条纬线上,各地()A.地方时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获得太阳辐射相同D.日出、日落区时相同20.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B.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21.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中,一年内白昼最长和最短时间相差最大的是()A.北京B.天津C.上海D.重庆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53o S、75o W)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5~6题。
22.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此时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A.22时、昼短夜长B.14时、昼长夜短C.20时、昼长夜短D.16时、昼夜等长23.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约53o N)的夜长约为()A.16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原创题)下图为世界上某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简图。
回答7~8题。
24.可能表示赤道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25.当④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A.③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B.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①地正午太阳方向与④地相同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改编题)右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9~10题26.图中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分别是()A.b、d B.a、cC.d、c D.a、b27.图中四个地点按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b-c-d-a B.a-d-c-b C.a-b-d-c D.c-d-b-a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11~12题。
28.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29.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 C. ③②①D.③①②0o 0o90o180o90o180oAB CDE (原创题)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 、B 、C 、D 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14题30.图中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是()A .AB .BC. CD .D31.图中四点中,纬度由高到低正确的排列顺序为()A .ABCDB .CDBAC .DCBAD .CBAD二、综合题(共3题,合计30分)(改编题)32.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是日的阳光照射图,此时我国的节气是。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3)A 地的地方时是时。
(4)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5)B 在A 的方向,A 、B 两地时差为小时。
(6)大约半年以后,B 点的昼夜长短状况为,在这过去的半年里,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33.读图“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3)此日上海最有可能的日出时间是()A .5时B .6时C .7时D .8时(4)此日A 点日出的地方时为时,B 点昼长小时,C 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度。
(5)此日A 、B 、C 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应为。
(原创题)34.读图,图中A 、B 、C 、D 、E 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回答(1)若BC线为昏线,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点地方时为时,B点的昼夜长短状况为,C点此日日出的地方时为,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E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度。
(2)若图示节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则AB线为(晨线或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C点的地方时为时。
未来3个月内,因为直射点的移动,BCD线与经线圈的夹角将(变大或减小)。
(3)若黄赤交角增大到30度,一年中晨昏线与经线圈的最大夹角将,C点的昼长将,B点的最小纬度值将。
(选填“变大”、“减小”或“不变’)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答案 1.C 2.D 3.D解析第1题,两考察站经度差异不大,纬度相差11°,从而可估算两地的距离约为 1 220千米。
第2题,在中山站10千米高空不能俯视整个69°S纬线圈,因而见到的是曲线段。
第3题,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自转,从两站的相互位置可以看出长城站应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4.答案B解析①图内,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在B的西北方;②图内,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在B的西北方;③图内,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A在B的西南方;④图内,根据经纬网可直接判断A在B的东北方。
答案 5.A 6.D解析第5题,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等于该地北极星的仰角,因为两地的仰角相同,所以两地纬度相同,故必然是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以劣弧方向为准,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
第6题,任意纬线上相差一个经度的距离为111千米×cos θ(θ为纬度),然后乘以两地的劣弧经度差。
7.答案A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故A正确。
8.答案C解析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图中呈圆形运动的轨迹表示的是恒星,而运动轨迹不与上述圆形一致的一般为短暂存在的流星,故④表示流星;流星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不可能是一整夜。
故C正确。
答案9.D 10.C解析第9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图示信息知,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结合经纬网知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第10题,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角速度与②地相同。
答案11.A 12.D解析第11题,注意图中的“N”,该行星自转方向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为自西向东。
第12题,结合黄赤交角的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的纬度值与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之和为90°,选项D正确。
答案13.D 14.B解析第13题,根据题干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可知,这必定是从丁处观察的结果。
第14题,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a到b要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前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向南,后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远,向北;即从a 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