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意义》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意义》

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
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能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除法是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对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培养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除法含义。

教学难点
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方块、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把6个○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
2.反馈板演。

3.小结分法:看来“分成几份”和“平均分成几份”是不同的,谁能说一说平均分有什么特点?
二、你问我说
1.认识除法
出示情境图:
师:大家请看图,你能看图,编个数学故事吗?
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复述故事:森林里遭遇了洪灾,8只小熊和15只小鹿被困在小岛上了,狮子们正准备去营救他们,但是由于船只有限,狮子们只能平均分成五组去营救,并且每条船上最多能救3只小鹿或2只小熊。

同学们,救小鹿需要几条船呢?
师:救小鹿有几条船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生:要知道每条船能救几只小鹿。

师:恩,说的很好,谁来回答刚才那位同学提的问题呢?
生:每条船能救3只小鹿。

师:求需要几条船,就是求15个里面有几个3。

大家能借助学具来试试吗?摆一摆。

就是3个小方块一组,看看能分几组。

(1)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理解其含义。

(2)教师形象直观展示。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用课件呈现。

播放课件,显示15个方块平均分成5组。

师:那么根据大家刚才的动手操作,谁能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生:15只小鹿,每条船能救3只小鹿,一共需要5条船。

师:我们可以写成除法算式:15÷3=5,读作:15除以3等于5,其中“÷”叫作除号。

2.用算式表示平均分
师:同学们继续观察情境图,数数一共有几只狮子要去参加营救任务?
生:10只。

师:对,有一只狮子是指挥官。

大家想想这些狮子要平均分成5组去营救,那么每组几只狮子呢?大家依然可以借助小棒或小方块来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课件演示小棒摆一摆的方法。

师:同学们用摆一摆的方法知道每组有2只狮子,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求每组几只狮子,就是把1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

我们还可以用除法
算式来表吗?
生:可以。

10÷5=2。

师:说的非常好,在乘法算式中,我们有因数和积,那么在除法算式中都叫什么呢?还能叫因数或积么?
生:不能。

师:有的同学说不能,有的说能。

在除法算式中,有它自己的命名。

例如在10÷5=2这个式子中,10叫作被除数,5叫作除数,2叫作商。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一个是求15里面有几个3,我们用除法计算;另一个是把1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我们也用除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除法的探索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意义,明确算式中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加强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自主练习
1.
(1)
16个,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人)
(2)
8个,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个)
【答案】(1)2 16÷8=2(人)(2)2 8÷4=2(个)2.
(1)10枝百合花,每2枝插一个花瓶,可以插()瓶。

□○□=□(瓶)
(2)10枝百合花,平均插在5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枝。

□○□=□(枝)
【答案】(1)5 10÷2=5(瓶)(2)2 10÷5=2(枝)。

3.
(1)每辆车运2箱,需要()辆车。

□○□=□(辆)
(2)平均分给4辆车来运,每辆车运()箱。

□○□=□(箱)
【答案】(1)4 8÷2=4 (2)2 8÷4=2(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探索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1.
10个猕猴桃,每份分2个,可以分()份。

10÷□=□
2.
9个排球,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个。

9÷□=□
板书设计
除法的意义
区别:分成几份”和“平均分成几份”是不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