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6.恒星的演化
(1)太阳
50亿年后 球―核―收→缩
红巨星
10亿年后 球核进―一 ―→步收缩
白矮星
核反―― 应→停止
消亡
(2)大质量恒星进―入―晚→年超红巨星―爆―炸→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1.“地心说”否定了人们对宇宙天圆地方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 “地心说”被教廷利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反而阻碍了人类对宇宙 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2.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地球中心论的宇宙观,能科学地解释行星 和太阳在空间上的运行现象,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上是一个飞跃,对 天文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看显然是错 误的。
3.恒星来之于星云,又归之于星云。恒星最初是由星云收缩形成的,在 生命的最后时刻,都会不断地向四周抛出物质,这些物质自由地在太 空中扩散,最后将渐渐形成孕育新一轮恒星的星云。
【例 1】 下列关于太阳系演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B. 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氢核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的 C. 太阳正处在生命力旺盛的“中年”时期 D. 太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演化成为中子星
星系不断地远离我们,那说明宇宙是在膨胀还是 在收缩?
宇宙大爆炸理论
• 大约137亿年前, 宇宙是一个“原 始火球”,那时 的宇宙极小、极 热,又有极大地 密度,宇宙就在 这个大火球的爆 炸中诞生,并且 迅速膨胀,一直 延续到现在。
• 但是宇宙大爆炸也遇到了不少的疑难问题:
阅读:了解“乔治.伽莫夫”和“霍金”的宇宙 学说
课堂总结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代表
二、现代宇宙学说: 宇宙大爆炸学说(证据:星系运动的支持)
作业本
作业
1.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 方向一致,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2.太阳系形成的假说 (1)星云说: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了“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说”。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 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2)“灾变说”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 出来的。
3.恒星是在相对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的气体构成的。恒星开始于星云,稠密核 是运动中心。恒星的演化经历原恒星(幼年期)成为主序星后,进入漫长的成年 期。主序星的质量大小决定演化历程。
4.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越小,寿命越 长。
星云说 历史上第一个科学地解释地球和太阳系起源问题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两位 著名学者。他们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庞大的旋转着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 由气体和固体微粒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星云体中的大部分物质 聚集成质量很大的原始太阳。与此同时,环绕在原始太阳周围的稀疏物质微粒旋 转加快,向原始太阳的赤道面集中,密度逐渐增大,在物质微粒间相互碰撞和吸 引的作用下渐渐形成团块,大团块再吸引小团块就形成了行星。行星周围的物质 按同样的过程形成了卫星。这就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原始星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继续收缩,同时旋转加快,形状变得越来越扁, 逐渐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个“星云盘”。组成星云盘的物质可分为“土物质”“水物 质”“气物质”。这些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又不断收缩和聚集,形成许多“星 子”。星子又不断吸积、吞并,中心部分形成原始太阳,在原始太阳周围形成了 “行星胎”。原始太阳和行星胎进一步演化,形成太阳和八大行星,进而形成整 个太阳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八大行星之一。这就是现代星云说。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黑洞吞噬恒星 2004 年 2 月 19 日,一个由国际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组首次观测到黑洞吞噬 恒星。科学家说,这颗“倒霉”的恒星在飞近一个黑洞时,在黑洞巨大的引力作 用下变形,被肢解并被黑洞部分地吞没了。这个黑洞位于 RXJ1242-11 星系中 心,距地球 7 亿光年,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 1 亿倍。科学家相信,被吞噬的恒星 与太阳差不多大,它在飞行中受另一颗恒星的影响,转弯时“不慎”被黑洞俘获。 该恒星上温度高达数百万摄氏度的气体被黑洞吸引,所形成的 X 射线狂风引起了 天文学家的注意。该恒星的剩余部分飞散到该星系各处。天文学家通过美国航天 局的钱德拉天文望远镜和欧洲的 XMM 牛顿 X 光望远镜分别观测和证实了这一 罕见的天文现象。黑洞理论虽然形成多年,但是由于黑洞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所 以天文学界对黑洞的存在一直处在推论阶段。这是科学家首次观测到恒星被黑洞 肢解的情景,从而证实了该理论的正确性。而这一特殊天文现象在一个星系中发 生的概率是一万年一次。
5.恒星的发展阶段有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1)红巨星呈红色,直径比太阳大 10~100 倍,亮度比类似太阳的恒星大得多。 (2)超新星在超红巨星的爆炸中诞生,核心的密度非常大。 (3)白矮星是一种光度低、体积小、密度很大的恒星。 (4)中子星是质量约为太阳的 1.44~2 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中,遗留 下来的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星核。 (5)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在它附近的所有物质都会被吸引。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科学
全册优质课件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 你知道宇宙 是怎样诞生 的吗?宇宙 最终是否会 走向终结? 自古以来, 人类对宇宙 的认识是怎 样的呢?
古代人的宇宙观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 战国时期, 盖天说。
• 古希腊的毕达哥 拉斯认为天体是 球形
与基督教的说法 相吻合,受到教 廷的竭力支持, 成文禁锢人们思 想的工具,也阻 碍了天文学的发 展。
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提出了“地心说”
• 16世纪,波 兰科学家哥 白尼经过20 年天文观测 与研究,提 出了“日心 说”
“日心说”的提出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同时动摇 了神权统治,受到教会的残酷镇压。
现代宇宙学说
•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研究:
仔细观察 这两幅图, 你有什么 发现?
哈勃发现:距离越大的星系,对应的运动速度也就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