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C29.2tex机织用经纱粗纱工艺设计
C29.2tex机织用经纱粗纱工艺设计
配置牵伸变换齿轮Z6和Z7 E机=E实×牵伸配合率= 6.19×1.03=6.37(倍) 注:牵伸配合率为经验值,选定为1.03. Z6选定79,则轻重牙Z7=3.84×Z6/E机 =3.84×79/6.37=47.62≈48 ④.用比例法快速计算轻重牙Z7 从牵伸与轻重牙得对应公式可知,总牵伸E与总牵伸变 换齿轮(轻重牙)Z7成反比。在熟条定量不变的情况下, 翻改粗纱线密度(特数)时,可按下式计算Z7: Z7/Z`7=E`/E=g/g` 式中:Z7——原有的总牵伸齿轮(轻重牙)齿数; Z`7——拟改的总牵伸齿轮(轻重牙)齿数; E——原有的总牵伸; E`——拟改的总牵伸; g——原有粗纱定量; g`——拟改粗纱定量;
纯棉普梳纱粗纱工艺设计方案
纱线品种代号:CD29.2 W
组员:
小组作计划
设计粗纱工艺 方案
制作PPT与 Word电子文档 完成粗纱工艺 单
目录
• 1.分析原料特点和成纱质量要求 • 2.粗纱工艺设计原则 • 3.分析粗纱机技术性能 • 4.配置粗纱机主要工艺参数 • 5.完成粗纱工艺单 • 6.粗纱质量指标及控制
3
配置粗纱机主要工艺参数
• (1)粗纱定量 粗纱定量应根据熟条定量与细纱牵 伸能力、纺纱品种、产品质量要求、生产供应平 衡以及粗纱设备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参考 表5-1,本例所纺纱线为29.2tex,故设计粗纱干 定量为6.3g/10m,粗纱总牵伸在6~9倍。
表5-1 粗纱定量参考范围 纺纱线密度(tex) 粗纱干定量 (g/10m) 32以上 20~30 9~19 2.5~5.5 9以下 2.0~4.0
(4)捻度
捻度的计算 粗纱机的计算捻度为的那位时间内的锭子 回转数与前罗拉输出长度之比,即前罗拉一转时锭子转数与前 罗拉周长之比。 Tt(捻/10cm)=(前罗拉一转时的锭子转数)/前罗拉周长 =ns×100/π×d前×d前 =48×40×91×91×Z2/53/29/72/Z1/Z2/Z3×πd前 ×100 =163.331×Z2/Z1×Z3 式中:Z2/Z1——捻度阶段变换成对齿轮齿数,有 103/70,91/82,70/103三种; Z3——捻度变换齿轮(又称中心牙)齿数,起范围为 30~60; Ns——锭子转速(r/min); d前——前罗拉直径(28mm). 163.331×Z2/Z1称为捻度数,改变捻度时变换齿轮(中心牙 )Z3起主要调节作用,捻度阶段变换成对齿轮Z2/Z1只是起微调 的作用。纺纯棉时,Z2/Z1=103/70或91/82.
悬锭式
800~1000
900~1100
1000~1200
(8)粗纱捻系数 参考表1-5-9和表1-5-10,考虑到本 纱线为29.2tex机织用纱,粗纱捻系数设为102.
表5-9 纯棉粗纱捻系数 粗纱定量(g/10m) 普梳纯棉纱 精梳纯棉纱 2.00~3.25 105~120 90~100 3.25~4.0 0 105~115 85~95 4.00~7.70 95~105 80~90 7.70~10.00 90~92 75~85
⑤.后区牵伸e Z8可改变粗纱机的后区牵伸机牵伸分配。 A.三罗拉双短皮圈牵伸 e=30/Zs×47/29×d中/d后=47.2315/Zs 式中: Zs——后区牵伸变换齿轮齿数,起范围为32~42; d中——中罗拉直径与皮圈厚度之和 (25mm+1.1mm×2) B.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Z8=32~46) e=31/Z8×47/29×d中/d后=48.8059/Z8 若粗纱机后区牵伸选择为1.13倍,则 Z8=48.8059/e=48.8059/1.13=43.2≈43
实际牵伸 E实=熟条线密度(特数)/粗纱线密度(特数) 或 E实=熟条干定量(g/5m)×2/粗纱干定量(g/10m) 若并条熟条线密度为4231tex,则 E实=4231/683.6 =6.19 (倍) 总牵伸(机械牵伸) E(倍)=Z6/Z7×96/25×d前/d后=3.84×Z6/Z7 式中:d后——后罗拉直径(28mm) d后——前罗拉直径(28mm) Z6——总牵伸阶段变换齿轮齿数,有69、79两种 (Z6只是起微调作用); Z7——总牵伸变换齿轮(轻重牙)齿数,其范围为 25~64(Z7在改变总牵伸时起主要调节作用)。
• (4)卷绕变换齿轮 用以调节筒管初始卷绕速度, 其位置处于下铁炮输出轴与差动装置之间。(见 传动图中的Z12) • (5)成形变换齿轮 用以调节铁炮皮带每次的移动 量,即影响粗纱张力及粗砂在筒管上的径向卷绕 密度,工厂俗称为张力牙,其位置处于成形装置 上。(见传动图中的Z4、Z5) • (6)升降渐减齿轮 用以调节粗纱两端的成形锥角, 故又称为角度牙,位置处于成形装置的横齿杆下 方。(见传动图中的Z13)
• (3)罗拉握持距 采用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握持 距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以纤维品质长度而定, 一般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参照表5-3,罗拉握持 距具体配置如下:
皮圈架长度为 34mm,浮游区长 度为15mm,则前 区握持距=皮圈架 长度+浮游区长度 =34+15=49mm 后区罗拉隔距=大 于Lp+20(后区罗拉 握持距偏大掌握) 略大于Lp
5.5~10.0 4.1~6.5
(2)牵伸分配 总牵伸主要由前(主)牵伸区承担。后 区牵伸一般为1.12~1.48倍,通常情况下以偏小为 宜,本设计取1.13倍。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的整 理区牵伸为1.05倍。
表5-2 粗纱机总牵伸配置范围
牵伸形式 纺纱线密度 总牵伸 三罗拉及四罗拉双皮辊牵伸 粗 4~7 中﹑细 6~9 特细 7~12
2
粗纱工艺设计原则
(1)根据熟条定量,同时兼顾细纱机的牵伸能力、 细纱线密度和粗纱加工质量要求,正确设定粗纱 的定量和总牵伸。 (2)合理设计粗纱牵伸工艺,改善粗纱条干均匀度。 (3)合理设计粗纱捻度,满足粗纱强力和细纱后牵 伸的要求。 (4)合理设计粗纱成形工艺,保证粗纱成形良好, 稳定粗纱张力,减少粗纱意外伸长率。 (5)合理使用集合器、喇叭口、安装高效假捻器, 降低断头率,减少飞花和纱疵。
(4)罗拉加压 参考表5-4,罗拉加压具体配置见粗纱 工艺单
表5-4 罗拉加压配置 纺纱品 种 前罗拉 200~25 纯棉 0 三罗拉双皮圈 化纤混 纺﹑纯 250~30 纺 0 牵伸形式 纯棉 90~120 四罗拉双皮圈 化纤混 纺﹑纯 120~15 纺 0 罗拉加压(N/双锭) 二罗拉 100~150 三罗拉 150~200 四罗拉 -
表5-10 几种纱线的粗纱捻系数 纱线品种
纯棉机 纯棉针 棉型化纤混纺 棉/腈混纺针织 涤/棉混纺纱 织纱 织纱 纱 纱 90~115 150~12 0 55~70 63~70 80~90
粗纱捻系数
变换齿轮的作用
• (1)捻度变换齿轮 用以调节粗纱捻度,也称为捻 度牙,工厂俗称为中心牙。(见传动图中的Z1、 Z2、Z3,其中Z3是中心牙) • (2)牵伸变换齿轮 用以调节粗纱机的总牵伸及纺 出的粗纱定量,工厂俗称为轻重牙。后区牵伸及 牵伸分配用后区牵伸变换齿轮进行调节。(见传 动图中的Z6、Z7、Z8,其中Z7是轻重牙,Z8是 后区牵伸齿轮) • (3)升降变换齿轮 用以调节粗纱在筒管上的轴向 卷绕密度或卷绕圈距,工厂俗称为高低压。(见传 动图中的Z9、Z10、Z11,其中Z11是高低牙)
(7)锭速选择 参考表5-8,选用粗纱机为TJFA458A 型,其最高设计锭速为1200r/min.所纺纱线为纯棉 普梳中特纱,其生产设计速度适中配置,故锭速初 定为1000r/min。
表5-8 纯棉粗纱锭速选择范围 纺纱种类 托锭式 锭速范围(r/min) 粗特纱 600~800 中特﹑细特纱 700~900 特细特纱 800~1000
1
分析原料特点和成纱质量要求
• CD29.2 W: 该纱为纯棉普梳中特纱,按中特纱乙类配棉, 其配棉特点总体而言,原棉性能一般,成熟度、线密度、 强力正常,但为降低成本,选用了一定比例的低级棉 (429的混用比例占20%),因此含杂偏高,机检含杂率为 2.28%,手捡含杂15.21粒/g,有害疵点较多,线密度差异 也偏大。 • 成纱质量上,要求达到国际(GB/T398—2008)优级,条 干CV%不超过14.5%,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不超过8.5%, 百米质量变异系数不超过2.2%,平均单纱断裂强度不低于 16.4cN/tex,一克内棉结粒数不多于30粒,一克内结杂总 粒数不多于55粒。 • 要求并条机制成的条子经过粗纱工序后,经牵伸将棉条抽 长拉细,伸直平行度良好,同时获得一定捻度,提高粗纱 的强力,最后卷绕成形,便于后道工序的继续进行。
7.0~8.0
(6)集数器口径 参考表5-7,选用前区集合器口径 为8mm×4mm。
表5-7 前区集合器规格
粗纱干定量 (g/10m)
2.0~4.0
4.0~5.0
5.0~6.0
6.0~8.0
9.0~10.0
前区集合器口径 (5~6)×(3~ (6~7)×(3~ (8~9)×(4~ (9~10)×(4 (7~8)×(4~5) (mm) 4) 4) 5) ~5)
4
TJFA458A型粗纱机工艺计算
• (1)速度计算 主轴转速 n0(r/min)=电动机转速×Dm/D=960×Dm/D 锭子转速 Ns(r/min)=48×40/(53×29)×n0=1.249×n0=1199.616× Dm×D 若锭子转速ns初定为1000r/min,则Dm/D0.8336,得 Dm=169mm,D=200mm,则修正锭子转速为 Ns=1199.616×Dm/D=1199.616×169/200=1013.7(r/min) 前罗拉转速 nf(r/min)=Z1/Z2×72/91×Z3/91×n0=0.008695×Z1×Z3 /Z2×n0
• (2)粗纱定量设计及线密度(特数)计算 所纺纱线为29.2tex,设计粗纱干定量为6.3 g/10m,实际回潮率为6.8%,则粗纱湿重 G湿= 6.3×(1+6.8%)=6.728 (g/10m) 设计线密度 Nt=( 6.3/10)×(1+8.5%)×1000=683.6(t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