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七月目录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一)主要工作 (4)(二)主要成效 (6)(三)主要问题 (8)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9)(一)发展趋势 (9)(二)发展机遇 (10)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11)(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11)(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12)(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12)四、“十二五”上海发展重点和任务 (13)(一)“十二五”发展重点 (13)(二)“十二五”主要任务 (15)五、“十二五”发展空间布局 (18)(一)一大弓箭形产业转型融合示范地带 (19)(二)八大现代工业旅游基地 (19)(三)三大工业旅游综合示范区 (21)六、“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23)(一)组织机构保障 (23)(二)资源整合保障 (23)(三)政策支持保障 (24)(四)财政扶持保障 (24)附表1 (27)附表2 (27)附表3 (29)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是上海工业旅游的加速发展阶段,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动上海工业旅游持续和健康发展,为上海城市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旅游发展提供支持,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工作1、规划先行,促进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编制《上海市“十一五”工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旅游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制定《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推进上海工业旅游发展指导意见》等,为上海工业旅游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创新机制,注入工业旅游发展新活力政府积极引导,在全国率先成立第一家配合政府部门发展工业旅游的专业服务机构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有效地推动上海工业旅游发展,也带动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热潮。
北京、天津、山东、大连、重庆等二十余个城市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纷纷来上海交流经验,探讨合作。
3、整合资源,形成特色工业旅游线路充分挖掘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包括伴随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所形成的工业遗存资源、代表城市现代文明的工业成就,以及展现工业科技及文明历程的各类展示场馆等,开发了多元化的工业旅游景点,提升了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
在目前19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包含4家在工业遗存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与休闲游憩区,11家工业企业景点以及4家工业园区、博物馆等性质的工业旅游产品。
4、区域联动,促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注重区域联动和协同发展,联合江浙沪3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发出“诚实守信、规范市场、注重品牌、做出示范、做好服务”的倡议;《2008上海工业旅游年票》中首次新增15家江浙工业旅游景点,并推出15条长三角工业旅游线路;《2009上海工业旅游年票》将覆盖面延伸至泛长三角区域;上海及长三角64家合作旅行社建立协作关系,共同组织客源、设计线路、推广产品。
5、联合各方,扩大工业旅游影响力充分调动相关单位、行业协会、旅行社等各方力量,发挥协同作用,推动工业旅游发展。
联合工业旅游促进中心、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妇联、市老龄委、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等单位共同建立合作关系,策划组织针对不同客源群体的工业旅游主题活动;通过《解放日报》、《中国旅游报》、《旅游时报》等媒体发布广告,宣传上海工业旅游。
6、加强培训,推进工业旅游规范发展针对全市工业旅游中高层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在工业旅游专项培训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007年编写了《上海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景点导读》;2008年至2010年,每年举办工业旅游专题培训班,提升了景点的管理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
(二)主要成效1、景点数量快速增长,呈规模化、精品化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已开发约200处工业旅游景点,其中19家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009年,全国首个工业旅游地方标准《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在全市实施,至2010年,已评选出11家优秀单位和36家达标单位。
M50创意园区、1933老场坊等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2、工业遗存充分挖掘,形成工业旅游新亮点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工业旅游通过对各类工业遗存资源的挖掘转化和创新利用,一方面展示了工业文明成就,一方面为城市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空间,成为推动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如8号桥、M50创意园区、1933老场坊等众多通过改造工业遗存资源而形成的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工业旅游新亮点,也成为上海城市转型发展与功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业成就积极展示,形成工业旅游重要支撑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旅游充分挖掘、整合以工业遗存文明为主的资源,展示和体现了百年工业历史文化和成果,如上海纺织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等各类工业博物馆以博览和科普的形式反映工业文明,使人们系统了解和认知工业发展的成就与历程。
同时,工业旅游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反映当代工业最新成就,如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展示馆、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联想集团等,强化了人们对新兴产业的认知和体验。
4、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形成多元融合发展体系工业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开发,形成类型丰富、多元融合的体系,涵盖工业企业、行业博物馆、工业开发区、创意产业集聚区,重大工程建设成就等类别。
100余家工业企业,35家行业博物馆,240余家科普教育基地,8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及60余处工业园区等,充分融合了工业与旅游的元素,共同构成多元化的工业旅游版图,体现了融合性、多元性、时代性和创新性。
5、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凸显鲜明区域特色基本形成了“一核四板块两延伸翼”的空间格局。
“一核”包括徐汇区、卢湾区、静安区等中环以内的工业旅游区;“四板块”指东部高科技工业旅游区,南部化学工业旅游区,西部汽车工业旅游区,北部钢铁工业旅游区;“两延伸翼”指东北船舶工业旅游延伸翼、东南装备工业旅游延伸翼。
6、市场认知逐步提高,吸引广泛游客群体工业旅游逐渐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所认识和熟悉,游客人数不断增加。
五年间,全市工业旅游接待人数从2006年的615万人次,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1358万人次,市场规模翻了一倍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
图表2006-2010年上海工业旅游景点接待人数(三)主要问题1、资源开发手段和整合力度有待提升部分工业企业的展示馆仍未纳入全市的工业旅游体系,亟待开发与整合;工业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以及现代旅游元素的融合仍不够深入,工业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工业旅游景点景区呈散点状分布,区域资源的连片式、集聚式开发有待加强。
2、开发积极性和服务水平尚未到位部分上海的工业企业对开发工业旅游的意义认识仍不到位,积极性还不足。
即使已开放工业旅游的企业,也有较多重视程度不够,开发的产品内容简单、亮点不突出、缺乏吸引力。
许多工业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也有所欠缺,与成熟的旅游景点相比还存在差距。
3、宣传力度和推广效率仍显不足部分工业旅游景点的宣传推广的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出击,开发市场。
上海工业旅游的宣传还未能有效整合入上海的整体旅游发展体系,部分工业旅游景点单兵作战,不仅宣传成本很高,效果也不明显。
4、机制措施和配套政策亟待完善与上海的其他专项旅游相比,工业旅游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还比较缺乏,无法有效激发工业企业、旅行社等开发、运营工业旅游的积极性,对工业旅游发展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也缺乏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得工业旅游的微观运营策略无法有效实施,不利于工业旅游进一步发展。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一)发展趋势1、工业遗存旅游景点呈现综合化和休闲化发展态势工业遗存开发工业旅游过程中日益重视工业遗存资源的保护、更新与再利用,并注重再利用过程中的复合型开发,将工业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娱乐业等相互融合,以博物馆、艺术馆、会展中心、景观公园等多元开发模式,赋予工业遗存资源休闲游憩功能,服务于地方社区的民众生活。
2、工业旅游项目推广呈现品牌化和精品化趋势开展工业旅游的城市或区域由全面均衡发展开始走向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和推广能体现城市工业文明、工业地位的品牌精品项目,工业遗存资源改造、地方支柱性产业、重点大型企业开发形成的品牌工业旅游项目,与其他项目共同构成工业旅游产品的梯度序列,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知名度。
3、整体推广成为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要手段工业旅游走出单一景点独立营销的局面,开发主题线路、联合传统旅游产品,借助旅行社、媒体、会展活动、政府平台、城市整体推广系统等渠道,开展多元立体的整体推广活动。
4、联动发展成为提升工业旅游的重要支撑地方工业旅游的发展,由原来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单向发展方式,向相关各方对话合作、联动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升工业旅游发展的成效。
(二)发展机遇1、政府层面日益重视支持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其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旅游与包括工业在内的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工业旅游。
政府层面对工业旅游发展日益重视,将促进工业旅游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2、城市功能提升进入新阶段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工业旅游将成为促进工业与城市融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利用工业遗存资源的保护性、创新性开发方式,开辟适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新形态,将成为丰富充实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内涵的重要力量,并有效传承、展示和延续上海工业文明,也将成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最富特色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3、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创造广阔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召开,将有力地推动上海工业旅游实现质的飞跃。
世博园区内保留的工业遗存总建筑面积达到37万平方米,世博会对这些工业遗存进行了合理改造和利用,体现了城市与工业发展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理念。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内迪斯尼等建设项目为旅游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为工业旅游与其它旅游体系的创新融合和协同发展创造新机遇。
4、长三角区域联动日趋紧密上海和江苏、浙江联动推进工业旅游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
以上海为中心向长三角腹地、南北经济圈辐射的高速交通圈的形成,世博会对上海及长三角旅游业的融合效应,以及全新的“城际旅游”、“同城旅游”概念,彻底改变了上海旅游发展的时空观,为上海工业旅游的发展拓展出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