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5
(2)HCMV肝炎:多见于婴幼儿期原发感染者,可呈黄 疸型或无黄疸型或亚临床型。有轻~中度肝大和质地改变, 常伴脾大;黄疸型常有不同程度胆汁淤积;血清肝酶轻~中 度升高。轻症有自愈性。 (3)HCMV肺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原发感染的幼婴。 多无发热,可有咳嗽、气促、肋问凹陷,偶闻肺部哕音。影像 学检查多见弥漫性肺问质病变,可有支气管周围浸润伴肺气 肿和结节性浸润。可伴有肝损害。 (4)输血后综合征:多见于新生儿期输血后原发感染 者。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发热、黄疸、肝脾大、溶血性贫血、血 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和异淋增多。常见皮肤灰白色休克样表 现。可有肺炎征象,甚至呼吸衰竭。在早产儿,特别是极低 体重儿病死率可达20%以上。 (5)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多为年长儿原发感染的表现,婴幼儿期也可发生。有不 规则发热、不适、肌痛等,全身淋巴结肿大较少见,渗出性咽 炎极少,多在病程后期(发热1~2周后)出现典型血象改变 (白细胞总数达10×109~20×109/L,淋巴细胞>50%,异淋 >5%);90%以上血清肝酶轻度增高,仅约25%有肝脾大, 黄疸极少见。 (6)免疫抑制儿童的症状性感染:原发感染和再发感染 时都易发生。最常表现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异淋 少见。部分因免疫抑制治疗有白细胞减少伴贫血和血小板 减少。其次为肺炎。肝炎在肝移植受者常与急性排斥反应 同时存在,以持续发热,肝酶升高,高胆红素m症和肝衰竭为 特征。肾移植受者可发生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胃肠 炎常见于艾滋病及骨髓、肾和肝移植受者。还可发生脑膜脑 炎、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和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3.病毒学证据。2。81 (1)直接证据:在血样本(全血、单个核细胞、血清或血 浆)、尿及其他体液包括肺泡灌洗液(最好取脱落细胞)和病 变组织中获得如下病毒学证据:①病毒分离:是诊断活动性 HCMV感染的“金标准”,采用小瓶培养技术(shell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2.04.013
增多,脑脊液蛋白增高和肝功能异常。常见腹股沟斜疝等畸 形。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率在症状性感染高达25%~ 50%,无症状性感染可达10%~15%,可呈晚发性或进行性
通信作者:方峰,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 剂医院儿科学系(Email:ffang@Oh.tjmu,edu.cn)
mg/kg,1次/d;或②6 mg/kg,每周5 d;或③序贯缬更昔洛
万方数据
292・
主坐』L型苤查!!!!生!旦箜塾鲞箜!塑些i!』£型匦!:垒趔!!!!!!Y!!:!!:盟!:!
至少24 h后室温融解可明显降低病毒滴度,再加短时巴斯
韦口服.以避免病情复发口。5’74“…。 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肝功能明显恶 化、血小板和粒细胞下降≤25×109/L和0.5×109/L或至用 药前水平的50%应停药。粒细胞减少重者可给予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若需再次治疗,仍可使用原剂量或减量,或联合 应用集落刺激因子以减轻骨髓毒性。有肾损害者应减量,如 肾透析患者剂量不超过1.25 mg/kg,每周3次,在透析后
infection):于出生后14 d内(含14 d)证实有HCMV感染,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HHV-5),其感染
在我国极其广泛,一般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为86%~ 96%,孕妇95%左右,婴幼儿期为60%~80%,原发感染多 发生于婴幼儿时期。HCMV具有潜伏一活化的生物学特性, 一旦感染,将持续终身。虽然HCMV是弱致病因子,对免疫 功能正常个体并不具有明显致病性,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 性感染;但是,HCMV是引起病理性和生理性免疫低下人群, 包括发育性免疫缺陷的胎儿和新生儿发生疾病的常见病原, 亦是导致艾滋病和器官、骨髓移植患者严重疾病和t曾;Oo病死 率的重要病因之一。 二十余年来,我国儿科对儿童HCMV疾病进行了大量 研究,取得丰富经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 组于1995年拟定《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稿),1999年修订为《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2 J,为指导 临床医生正确认识HCMV感染、深入其临床研究和开展防 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现就儿童HCMV相关性疾病的诊断 与防治提m如下建议。 一、HCMV的致病特性¨。o HCMV感染细胞主要有两种类型:①产毒性感染
万方数据
主堡』L型苤圭垫!!生!旦笙!!鲞箜!塑g!i!』旦鲴匦!:垒P堕!垫!!:!!!:!!:盟!.!
加重。
②抗HCMV IgM和IgG阳性。新生儿期抗HCMV IgM阳性 是原发感染的证据。6个月内婴儿需考虑来自母体的IgG 抗体;严重免疫缺陷者或幼婴可出现特异性IgM抗体假 阴性。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具备活动性感染的病毒学证据,临床上又 具有HCMV性疾病相关表现,排除现症疾病的其他常见病 因后可做出临床诊断。 2.确定诊断:从活检病变组织或特殊体液如脑脊液、肺 泡灌洗液内分离到HCMV病毒或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病 毒抗原和基因转录产物)是HCMV疾病的确诊证据。 特殊部位HCMV DNA检测有临床诊断意义,如艾滋病 患儿脑脊液内检出HCMV DNA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先天感染新生JLli脊液内检出HCMV DNA提示神经发育不 良预后;眼玻璃体液检出HCMV DNA是HCMV视网膜炎的 证据;新生儿和免疫抑制个体血清或血浆HCMV DNA载量 与HCMV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毒播散有正相关性"。J。 羊水中检出病毒或复制性标志物提示宫内感染,但出生 时需再次证实诊断。出生2周后病毒学检测不再能区分先 天和围生期感染,诊断先天感染只能根据临床特征予以推测 或利用出生时新生儿筛查干血点样本回顾性检测病毒 基因门o。 因唾液腺和肾脏是无症状HCMV感染者常见排毒部 位,单从这些组织中分离到病毒或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需谨 慎解释。 当病情严重程度不能完全用HCMV疾病解释时,尤应 注意寻找其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 四、抗HCMV药物疗法 1.抗HCMV药物应用指征:抗病毒治疗对免疫抑制者 是有益的;而免疫正常个体的无症状感染或轻症疾病无需抗 病毒治疗。主要应用指征包括:①符合临床诊断或确定诊断 的标准并有较严重或易致残的HCMV疾病,包括间质性肺 炎、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炎、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可累及黄 斑而致盲),尤其是免疫抑制者如艾滋病患儿;②移植后预防 性用药;③有中枢神经损伤(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先天 感染者,早期应用可防止听力和中枢神经损伤的恶化。3。7 o。 2.常用抗HCMV药物方案 (1)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为首个获准应用的抗 HCMV药物,目前仍然为首选。需静脉给药,大部分以原药 形式从肾脏排m,脑脊液浓度为血浆浓度的25%~70%。 儿童GCV药物动力学与成人相似,治疗方案参照国夕f'JL科 经验。诱导治疗:5 m∥kg(静滴>1 h),q12 h,共2~3周;维 持治疗:5 mg/kg,1次/d,连续5~7 d,总疗程约3~4周。若 诱导期疾病缓解或病毒血症、病毒尿症清除可提前进入维持 治疗;若诱导治疗3周无效,应考虑原发或继发耐药,或现症 疾病为其他病因所致;若维持期疾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 治疗;若免疫抑制因素未能消除则应延长维持疗程,采用①
DNA。
征,或有病变脏器体征和(或)功能异常。后者又称亚临床 型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儿童 HCMV感染表现为无症状性感染。 三、儿童HCMV性疾病的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疾病高发人群:①母亲孕期有原发感染或再发感染 的新生儿;②1岁以下婴儿;③艾滋病患儿;④接受骨髓、干 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者;⑤接受大剂量或长期免疫抑制剂或 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⑥其他免疫抑制的患儿心’8j。 2.临床特征㈦4 (1)先天感染:常有多系统器官受损或以下1种或多种 表现不同组合形式。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和肝脾大 最常见。可有血小板减少性瘀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如头小 畸形、脑室扩大伴周边钙化灶、感音神经性耳聋、神经肌肉异 常、惊厥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异淋)
(asymptomatic infection):有HCMV感染证据但无症状和体
病毒复制,可有核内包涵体,可致细胞病变和溶解破坏;②潜 伏感染(1atent infection):不能分离到病毒和检出病毒复制标 志物(病毒抗原和基因转录产物),仅能检出HCMV 两种类型在机体特定条件下可互相转换。 HCMV的细胞嗜性非常广泛:①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 成纤维细胞是主要靶细胞;②外周血白细胞是易感细胞;③ 特殊实质细胞如脑和视网膜的神经细胞、胃肠道平滑肌细胞 和肝细胞也能被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有致病意义的细 胞病变。唾液腺和l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毒部位。 HCMV的组织嗜性与宿主年龄和免疫状况密切相关。 在胎儿和新生儿期,神经细胞和唾液腺对HCMV最为敏感, 肝脾常受累。在年长儿和成人,免疫正常时,病毒感染多局 限于唾液腺和肾脏,少数累及淋巴细胞;在免疫抑制个体,肺 部最常被侵及,常造成全身性感染。由于血脑屏障和血视屏
(productive infection):临床也称活动性感染。感染细胞内有
先天感染;②围生期感染(perinatal infection):出生后14 d内 证实无感染,而于生后第3~12周内有感染证据,通常经产 道、母乳或输血等途径获得;③生后感染(postnatal infection) 或获得性感染(acquired infection):在出生12周后经密切接 触、输血制品或移植器官等水平传播途径获得。 3.根据临床征象分类:①症状性感染(symptomatic infection):病变累及2个或2个以上器官系统时称全身性感 染(systemic infection),多见于先天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或病 变主要集中于某一器官或系统;②无症状性感染
290・
史堡』L型苤查!!!!至!旦笠塑鲞篁!塑垦生!』旦型堕!:皇四!!!!!:!!!.iQ:堕!:!
.标准.方案.指南.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