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的实践与探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张园勤【摘要】如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整合起来,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一教学本质,主题式教学无疑是比较好的方法。

在本文中,作者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单元教学目标相结合,研究了主题式教学三阶段的不同的任务设定,并对过程性学习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主题式任务型整体性真实性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题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

主题内容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是教师以既定的课程内容为原型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再开发的结果;主题目标也源于课程目标且高于课程目标,是反映共性的一般教学目标与特定教学对象的学习需要相整合的结果;主题形式是学习特定主题内容达成主题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每一主题教学的需要灵活决定。

1.主题式教学的产生Jeremy Harmer在Teacher Knowledge一书中曾写到:Many teachers organize their teaching by grouping language lessons around topics and themes.也就是说,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已经由孤立的语言和活动设计转为subject系列的活动方案设计。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法(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是近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呈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本文中所指的“主题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包括语用能力、文化熏陶、情感价值观等于一体,利用一整个系列的任务设置来提升教学目标达成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活动设计方式。

2.主题式教学的选题与选材当我们围绕某个主题设计教学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学生的活动、语言技能和语言习得。

在同一个主题下,这些因素要同时体现,并且要融会贯通,浑然天成,这对教师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并不是所有的课本内容都适合主题式教学,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话题,此类话题通常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与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1基于整套教材的使用《牛津英语上海版》(试用本)是上海市公办小学统一教材,从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24册书,全套教材自成体系,在语言知识结构、内容编排、模块设计上都呈“螺旋上升式”,许多内容在年级高度的不断上升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充实。

为了紧密围绕《上海市英语课程标准》,我们无法摒弃现有的教材,必须以教材为主要教授内容,辅以同一知识体系的适当拓展内容,来完成每个年段的教学任务。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能进行主题式教学的内容。

教师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挑选出适当的材料来进行主题式教学的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导致产生不必要的环节,形成教学低效的现象。

2.2基于学生学习的需求二期课改理念中很鲜明的一个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所有的教学组织必须以此为依据开展各项学习活动。

以主题式设计的系列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自然而非刻意地创设语境,让语言学习在浓厚的兴趣中及被英语文化浸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体味学习的乐趣,享受轻松的知识内化过程。

成人英语学习者况且喜欢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小学生概莫如是。

英语主题式教学能满足小学生对语言交际的需求、对有趣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对全程参加学习活动的需求、对英语学习充分自主的需求。

3.主题式教学的三个阶段如何策划一次完美的主题式教学,是对教师掌握教材能力的考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挑战。

我在进行设计主题式教学的时候,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互关联,前者分别是前者的基础,缺一不可。

将这三个阶段有机、统一地整合,才能使整个过程完整、流畅,从而推动任务能较顺利地完成。

3.1活动前准备所谓“活动前准备”包括了如下两项内容:语言学习的知识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准备。

现代英语教学思想,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多元智能的开发。

为此,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到每一次活动中来是教师们不断被要求、且在不断尝试的教学行为。

知识准备包含了词汇、句型、语法、文化、背景等一系列的知识导入。

以五年级第一学期Peter’s ‘orange’party为例来作分析和设计。

该内容是Module1 Getting to know you Unit 1 My birthday Say and act中的材料。

由此可见该模块的theme是Getting to know you, 单元的topic是My birthday, 但Peter’s ‘orange’party可以作为窜起整个unit教学主线。

基于学生实情,我将主题稍作修改,变成了指向所有学生的活动:Our ‘orange’party 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调整是有效、可操作的。

下面是我的设计:Part 1:语言知识准备:·词汇:first, second ,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party, begin, bring, wear, favourite ·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Wh at do you have?·文化背景:关于“主题派对”。

Party一词是从西方流入的“外来词”,中文翻译成“聚会”或“派对”。

在西方文化里有各种各样的party. 包括:anniversary(各种纪念日), baby shower(满月酒), wedding (婚礼),birthday party (生日), graduation party(毕业), holiday party(各种节假日聚会), Theme party(主题派对)。

Party可谓西方文化的经典之作。

正是各种各样的Party 让人们忙碌苍白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Theme Party”主题派对通常是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节日,甚至不同的季节而定的聚会,每一个主题派对都会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

Part 2:活动材料准备:·Orange things: orange hat, orange trousers, orange scarf…·Orange food: orange juice, oranges, orange cake, orange pies…·Orange decorations: orange balloons, orange name cards, orange chair, orange tablecloth…这两类准备都是至关重要、缺一不可的。

特别是语言知识的储备,文化背景的介绍,都是theme party成功的关键。

通常我在设计好一个主题活动之后,利用前两个新授课时进行语言知识的教授,但这都是属于同一系列活动。

下面我以表格的形式分析我所策划过的一次主题式教学。

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在Our ‘orange’ party这一topic下,我设计了五个sub-topic,即子话题,分别是Choose a day, Make an invitation, Hand out your invitation, Prepare for the party以及Have an ‘orange’ party,前四个子话题最终都是为了最后一个完美派对的完成。

主题式教学既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

有的一堂课就能达成,而在单元整体设计理念下的主题式教学显然要求教师具有更长远的目标。

整个目标指向由一系列的分目标共同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又如四年级第二学期M2U3中的Summer holiday这篇文本, 这个主题是非常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对于暑假生活他们感同身受,非常喜欢,因而具有比较强的话语权。

这个unit的话题其实是Home life, 下分different parts of a house, Earth Hour, Summer holiday等数个板块,我事先作了一个小调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主题,不出所料,他们均选择了Summer holiday, 于是我统筹了一下,将目标主题集中在Summer holiday上,于是一系列的子话题便形成了:Uncle Harry’s beach villa, Make plans for summer holiday, Pack our suitcases, Interesting Earth Hour, My Summer holiday. 所有的内容均围绕暑假这一终极主题,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故事:Uncle Harry在海边有一个度假别墅,可以学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bedroom, living room, bathroom, kitchen;然后大家开家庭会议,共同商定暑假之旅、打包旅行箱,在Uncle Harry 的海边别墅里经历了“地球一小时”之夜,最后又到海滩去度过了美妙的海边之夏。

3.2 活动中这里的“活动”指的是一系列活动中的高潮所在的“活动”课时,即最后或最后第二课时中所开展的活动。

主题式教学在活动中特别凸显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担任的角色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规划者、引导者,而学生是活动的实施者、推进者、成果获得者。

因此,在活动中要特别注重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主题式教学,其实是要求教师创造出最接近生活的语境。

优质的语境能最大限度地浸润语言学习者,即便在一个英语非母语的大环境中,依然能最大限度地提供教室范围内的英语语言小环境。

当活动当日,有了之前的一系列铺垫,很快就能水到渠成,不用担心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产生障碍,也不用担心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透彻,更不用担心当日活动所需要的道具和材料的准备。

因为已经有了周密的教学计划,所有事件的形成都是按部就班,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组织安排,都能很好地为本次活动服务,让学生的主题式活动中收益多多。

例如我在教授三年级第二学期M4U2Children’s Day这个单元时,我的设计如下:Activity 1: Learn to shareShare the pictures, stories and videos about different countries.Ask students to show the information or materials to the class.The other students comment on the interesting stories.Activity 2: To be an audienceEnglish shows: sing or perform in EnglishActivity 3: The buffetTo prepare a long table, put the food and drinks on the table.Students talk and enjoy.3.3 后续活动主题式教学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还可以设置一系列后续活动,布置一些任务型和探究型的作业,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予以内化,从而成为自己的经验与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