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急疹ppt医学课件

幼儿急疹ppt医学课件


预防与调护
1.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发现可疑患儿, 应隔离观察7~10天。
2.冬春季节勿带婴幼儿去公共场所。 3.发热期间要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饮
食宜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流质及半流质。 4.高热患儿应及时退热处理,防止惊厥。
第三节 风 疹
.
概述
定义:风疹是由感受风疹时邪(风疹病毒) 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轻度 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 斑丘疹,耳后、颈后、枕部臖核(淋巴结) 肿大伴触痛为主要特征。
皮疹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即遍及四肢, 疹点淡红细小,稀疏均匀,有痒感,一般 2~3天渐见消退。耳后、颈后、枕部臖核 肿大触痛,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微黄, 脉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 疏风解表清热。
方药 银翘散加减。
方中荆芥、薄荷、淡豆豉疏风清热;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牛蒡子、桔梗、 甘草宣肺利咽止咳;芦根清热生津。
预后:良好
病因病机
本病由感受幼儿急疹时邪所致。邪毒 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肺胃热炽, 外透肌肤而发病。
风热时邪 口鼻 侵犯肺胃 外发 肌肤
诊断要点 诊法提示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2、起病急骤,常突然高热,常达39℃~40℃或
更高,持续3~4天后热退,全身症状轻微。 3、身热始退,或热退稍后,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 4、皮疹以躯干、腰部、臀部为主,面部及肘、膝
本病因皮疹细小如沙,感受风热时邪 引起,故称“风痧”。
发病情况
风痧患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 气飞沫传播。多感染幼龄儿童,1~5岁小 儿最多,可以散见于成人。病后可获得持 久免疫力。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主要见于 冬春季节,可在幼托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
预后
本病一般较轻,很少发生变证,预后 良好。但妇女妊娠早期患本病,可影响胎 儿正常发育,导致流产、死胎、畸形,值 得注意。
病因病机
本病由感受风疹时邪所致。邪毒从口鼻而 入,主要侵犯肺卫,外透肌肤而发病。个 别邪毒炽盛,可内传入里。
病因病机
邪毒较轻 伤及肺卫
表证
风疹时邪 肺卫 邪从外泄
出疹
邪毒较重 涉及气营 高热、疹密 邪陷心肝 神昏、抽搐
诊断要点 诊法提示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本病流行期间,患儿有风疹接触史。
分布稀疏均匀,为邪郁肺卫轻证; 发热高,烦躁,皮疹鲜赤或紫暗,分布
密集或融合成片,为气营两燔重证。
二、治疗原则 风疹一般病情轻浅,治疗以疏风清热为基
本原则。邪郁肺卫,治以疏风解表清热,个 别气营两燔可用清气气营
1.邪犯肺卫
证候 发热恶风、轻微咳嗽、喷嚏流涕,
二、治疗原则 治疗以解表清热为主。 邪透肌肤亦可不必治疗,只要加强调护
即可,若余毒未尽,治宜清解余毒。
三、证治分类 1.邪郁肌表 2.毒透肌肤
1.邪郁肌表
证候 突然高热,持续3~4天,咽部微红,
或伴轻微咳嗽、流涕,或伴纳呆、吐泻, 精神良好,偶有惊惕,甚则一时性神昏、 抽搐,舌偏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指纹浮紫。
治法 解表清热。 方药 银翘散加减。
方中豆豉、薄荷、荆芥疏风透表;牛蒡 子、桔梗、甘草宣肺利咽;金银花、连翘、 大青叶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
加减
呕吐者,加藿香、竹茹化浊降逆止呕; 腹泻者,加车前子、葛根利湿止泻; 惊惕、惊厥者,加蝉衣、僵蚕、钩藤疏风 清热、熄风镇惊。
2.毒透肌肤
证候 骤然热退,皮肤出现玫瑰红色小丘
关节等处较少。皮疹出现1~2天后即消退,疹退 后皮肤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5、实验室检查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 胞相对增多。
二、诊法提示
1.注意发病年龄。 2.观察发热期精神状态、体格检查。 3.观察出疹期发热与出疹的关系、皮疹的特点。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证治分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轻重证 轻证:高热不甚,精神良好,其他症状轻 微,皮疹稀疏 重证:高热甚重,烦躁不宁,或出现一时 性神昏、抽搐,皮疹稠密
疹,散在分布,也可融合,躯干部多,腰 臀明显,头面及四肢远端较少。1~2天消 退,肤无痒感,或有口干、纳差,舌质红, 舌苔薄少津,指纹淡紫。
治法 清热生津。
方药 银翘散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方中金银花、连翘、薄荷、大青叶疏风 清热;生地、丹皮、玄参生津养阴;桔梗、 牛蒡子、甘草清热利咽。
若热退身凉,情况良好,可不用药物治 疗,加强调护即可。
6、患儿恢复期血清学检测风疹病毒抗体增加 4倍以上。
二、诊法提示
1.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 2.注意观察发热与出疹的关系、皮疹的特点。 3.注意检查耳后、颈后、枕部淋巴结。 4.不典型的病例可做病毒分离及检测病毒抗 原或血清抗异性抗体。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轻重证 发热不高,精神良好,皮疹淡红细小,
2、初期类似感冒,发热1天左右,皮肤 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再1天皮疹布满全身, 出疹1~2天后,发热渐退,皮疹逐渐隐没, 皮疹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无色素沉着。
3、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常伴耳后及枕 部臖核肿大、左胁下痞块(脾脏)轻度肿 大。
4、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 胞相对增多。
5、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可在咽部分泌物中查 见病毒抗原。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 1.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2.银黄口服液
二、针灸疗法 取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穴,针刺,
用强刺激泻法,持续捻针2~3分钟,不留针。 根据病情每日针刺1~2次,连续3~4日。用 于奶麻高热者。
三、外治疗法 桑叶、板蓝根各15g,连翘、蝉衣各10g。
加水煎煮,去渣取液,以之熏洗,每次15~ 20分钟,1日1~2次,连续2~3日。用于邪 郁肺胃证。
幼儿急疹
.
概述
定义:幼儿急疹是由感受幼儿急疹时邪 (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 疾病。临床以突然高热,3~4天后体温骤 降,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热退 出疹)为主要特征。本病因多发生于乳婴 儿,疹形似麻疹,故称“奶麻”。 又称“假麻” 本病又称“婴儿玫瑰疹”。
发病情况:多发生于6~18个月的婴幼儿, 3岁以后少见。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一 年四季都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