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尿课件
目前常用方法有:(1)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目前是尿RBC 定位方法中普遍采用的 以下几点:浓缩的红细胞、芽孢状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大型红细胞、古钱样细胞伴 有芽孢状突出、红细胞有间断的致密物呈颗粒样沉着、红细胞的细胞膜不明显,细胞 膜破裂,部分胞浆丢失。其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常用标准有:尿RBC 严重变形率(面 包圈样、穿孔样、芽孢样)≥30%;或变异形RBC 率≥60%;或多形型(尿RBC 形态≥3 种);有人认为尿中红细胞呈砚圈状(G1 细胞)或棘形红细胞数量达5%时,亦提示 为肾小球性血尿。
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尿的诊断思路
黄陂区人民医院 儿二科 胡三红
血尿的概念
• 血尿(hematuria)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超过正常。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 细胞增多者称为镜下血尿;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凝 块者称为“肉眼血尿”。一般当尿红细胞>2.5×109/L(1000mL 尿中含 0.5mL 血液)即可出现肉眼血尿,肉眼血尿的颜色与尿液的酸碱度有关,中 性或弱碱性尿颜色鲜红或呈洗肉水样,酸性尿呈浓茶样或烟灰水样。镜下 血尿的常用标准有:(1)1 周内有3 次尿中红细胞(RBC)数目超出正常范 围即离心尿时≥3 个/高倍视野(HPF)或≥8000 个/mL,非离心尿时≥ 1 个 /HPF 时,具有病理性意义;(2)Addis 计数:红细胞>50 万/12 h,即可诊 断血尿。近年来主张采用1 h 尿细胞计数法,其方法为清晨5 时将尿排去, 并饮水约200 mL,准确收集患者5 ~ 8 时3 h 的尿液,立即离心沉淀计数红细 胞,所得数按1 h 折算,如果红细胞>10 万,即可诊断,如果红细胞介于 (3 万~10 万)/h,属可疑,应结合临床情况考虑。
• 血尿的肾活检指征:(1)孤立性血尿持续≥3 个 月;(2)孤立性血尿伴有阳性家族史;(3)持 续性肉眼血尿≥2 周;(4)血尿合并蛋白尿(定 量≥1 g/24 h);(5)血尿伴有不明原因高血压 或肾功能减退。凡行肾活检应常规光镜、免疫荧 光和电镜检查,以免漏诊;对于有血尿家族史的 患儿可先行皮肤Ⅳ型胶原免疫病理筛查。
• 1 . 3 结合肾活检病理结果分析肾活检病理检查对血尿的病因诊断具 有极为重要价值,儿童最为常见的是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薄 基膜肾病、轻微病变型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部分不常见 肾小球疾病如Alport综合征、脂蛋白肾小球病、纤维连接蛋白性肾小 球病、胶原Ⅲ肾小球病也能得到诊断,免疫病理对诊断抗肾小球基 膜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IgM 肾病、狼疮性肾炎、肝炎病毒相关性 肾炎、Alport 综合征、轻链沉积病价值极大。
第三步:鉴别诊断分析
1 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分析
1 . 1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应注意特别详细地询问血尿的伴 随症状及体征。 (1)伴水肿、高血压,尿液中发现管型和蛋白尿,应考虑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 疾病。 (2)新近有皮肤感染,咽喉炎后出现血尿,首先要考虑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 肾炎,其次为lgA 肾病。 (3)伴有夜尿增多,贫血显著时应考虑慢性肾小球肾炎。 (4)伴有听力异常,应考虑Alport 综合征。 (5)有血尿家族史,应考虑薄基膜肾病。 (6)伴感觉异常,应考虑Fabry 病。 (7)伴肺出血应想到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8)伴有紫癜,应考虑紫癜性肾炎。 (9)伴有高度水肿和大量蛋白尿应考虑肾病综合征。
• (4)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 抗体(Anti-dsDNA)、抗中性 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等阳性应考虑狼疮性肾炎。
• (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 增高,提示IgA 肾病可能;IgG、IgM、IgA 均增高,可考虑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炎。
• (6)尿蛋白成份分析中以高分子蛋白尿为主,多见于急、慢性肾小 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小分子蛋白尿为主,提示间质性肾炎。
(2)按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测定:若MCV<72 fL 且呈小细胞分布,则说明血尿来源于 肾小球,此法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96%,且可克服检测者主观的误差。 (3)尿沉渣检查见到红细胞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明血尿为肾实质性。若镜下血 尿时,尿蛋白定量>500 mg/24h;肉眼血尿时,尿蛋白>990 mg/24 h,或>660 mg/L, 则多提示肾小球疾病。 (4)尿红细胞电泳:肾小球性者为(20.64±1.72)s,非肾小球性者为(27.27±1.66)s。 (5)尿中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管型;如尿中能发现含lgG、T-H 蛋白的管型则多为肾实质 出血,主要为肾小球肾炎,部分为间质性肾炎。
• (2)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尿潜血阳性,但尿中无红细胞。 (3)卟啉尿可呈葡萄酒色尿。
• (4)初生新生儿尿内之尿酸盐(砖尘综合征)可使尿布呈红色。但 以上尿检查均无红细胞可资鉴别。
• (5)血便或月经血污染尿液。
第二步: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真性血尿确定后, 首先判断其来源,然后确定原发病因。
• 1 . 2 结合血、尿生化分析
• (1)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伴有C3 下降应考虑急性链球 菌感染后肾炎。
• (2)伴血HBsAg(+)和(或)HBeAg(+),肾组织中有乙肝病毒 抗原沉积,可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 (3)血清补体持续性下降,考虑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步骤:第一步:鉴别真性血尿与假性血尿
• 血尿的诊断首先要排除以下能产生假性血尿的情 况:
• (1)摄入含大量人造色素(如苯胺)的食物(如蜂蜜)或药物(如 大黄、利福平、苯妥因钠、阿霉素、非那吡啶、酚噻嗪、酚酞、去 铵胺、思波维铵等)及非致病性黏质沙雷菌(红尿布综合征)等均 可引起红色尿;抗疟药(帕马喹、伯氨喹、奎尼叮、柳氮磺胺吡 啶)、复合维生素B、胆红素、胡萝卜素、甲硝唑、呋喃坦啶、磺胺 类均可引起棕色尿;含铁血黄素、黑酸尿症、黑素、奎宁、大黄等 均可引起棕黑色尿;非那吡啶、利福平、尿酸盐、华法林等可引起 橙色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