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 孙强林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 孙强林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孙强林
发表时间:2019-09-16T16:12:12.5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作者:孙强林
[导读] 土木结构工程属于一个笼统的概念,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包括房屋、建筑、桥梁等方面的结构设计。

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215341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房屋、建筑等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房屋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房屋建筑的质量直接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安定。

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关系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和人们居住的舒适程度,一个合理的房屋建筑设计方案是房屋建筑的基础。

土木结构工程属于一个笼统的概念,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包括房屋、建筑、桥梁等方面的结构设计。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要点
引言
随着当前的土木工程结构建设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抗震设计是提升工程结构安全与稳定的有效措施,同时还可以延长土木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必须要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融入抗震设计。

而工程的设计人员也要加强对抗震设计的认识,在实际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利用好抗震设计的理念,确保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1土木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概述
当地震发生时,对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机理性损坏,这就给抗震设计的精准性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对预防地震灾害是非常有必要的,因而需要重视土木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设计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并且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设计、人防设计、地基及承载力设计以及防潮抗震设计等。

这些设计都是为土木设计服务的,使得设计结果符合规定的要求,同时增强了土木工程的实用性。

抗震设计的目的为了降低由于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害。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着力加强抗震设计,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进行计算和设计,要从整体设计角度出发。

在设计和计算时,要与土木结构的刚度,强度,延展性和轴压比等方面符合整体的设计要求。

由于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这给土木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拉响了警报,使得抗震设计在土木结构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就需要建筑结构设计师对结构设计进行非常详细周密的计算和分析研究。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当结合当地实际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特点,制定符合该地区特有的抗震设计方案,并保证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土木工程抗震结构设计的原则
2.1结构简单化
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需尽量选择结构简单的构造体系,进而改善工程的抗震质量和抗震效果。

与结构复杂的土木工程相比,结构简单的土木工程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增强力学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加大对结构设计平衡性的把控力度,防止结构设计过于复杂而造成的设计质量不佳的问题。

同时,相对较为简单的设计形式能够减轻由于地震因素所造成的损害,减轻地震破坏力对结构的伤害,从而有效优化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

2.2提高整体性
为使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展现出较好的抗震效果,在设计中要高度重视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的抗震性并不是对结构某一个部分提出的要求,其是对土木工程体系当中的所有部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应从整体上把控结构的设计,保证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要关注对土木工程项目有着较大影响的几个因素,我们必须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其对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各部分结构之间的有效协调。

另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需对各部分力学作用的基本特点予以全面的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

2.3加强抵抗性
为了增强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以工程结构体系来抵抗外力作用,尤其是地震作用的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对土木工程结构予以科学设计,在设计中要以工程的抵抗力为切入点,在土木工程建设和设计阶段首先构建理想状态下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够在发生地震的状态下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这也充分展现了结构最佳的抗震能力。

再者,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严格控制抵抗力,从而确保力学体系的平衡性及合理性。

3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3.1对场地进行慎重的选择
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时,要对建筑场地进行科学的选择,不同的建筑场地需要进行的抗震设计措施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些不适合的建筑场地就会造成受到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增加,而适合建筑场地则会让抗震设计的效果更加明显。

因此,在进行场地选择时,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地势比较开阔的地方,减少建筑场地对抗震效果的影响。

3.2合理选择建筑结构
合理的建筑结构是保证工程抗震性能达到标准的基础条件,因此,设计人员若想制定科学的抗震设计方案,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建筑结构的合理性,需要设计人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准确计算土木工程结构的载重范围。

这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根据工程整体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避免建筑材料与施工要求不符而出现变形,进而降低到工程的承重能力,导致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

(2)重视建筑结构平面的设置。

平面和立面的布置是抗震结构设计的关键,为了切实提高建筑物的精准度,设计人员要对平面与立面的相关数据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由于数据措施而导致的抗震性能降低等问题。

(3)确保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对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高低具有直接影响,若想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就必须保证材料质量达到标准。

3.3加强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通常情况下,为了提升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工程的抗震设计人员会加设一条抗震防线,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在这条抗震防线的作用下,会有更多的人有机会逃生,土木工程结构的抗振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因此,对于抗震防线的设置必须要采用性能良好的材
料,防线设置也要科学合理,确保设置的防线能够有效减少地震灾害的破坏。

3.4科学合理的布局,减少地震能量
在设计土木结构时,要控制地震时将出现建筑物位置移动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预测和分析,在结构上可以削弱地震带来的影响,其实该方法在根本上是削弱了地震能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地震带来伤害。

地震过程中,为了避免建筑物破坏和变形,我们要分析并合理设计建筑物下层的位置移动的延性比,这种方法在地质硬度大的土木工程中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结束语
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土木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的预防地震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土木结构设计过程中,作为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应该熟悉有关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准则,同时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因地制宜,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提高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岩.内置芯柱带保温夹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2]王昌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4):213-214.
[3]周云,邓雪松,汤统壁,等.中国(大陆)耗能减震技术理论研究、应用的回顾与前瞻[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8(6):1-15.
[4]沙成满,王恩德,杨冬梅,等.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主动控制H_2/H_∞混合优化设计[J].工程抗震,2018(2):7-10+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