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 也称危害性认定,是定性评价阶段。 ▪ 目的:确定待评定化学毒物(在一定条件下
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损害效 应的性质和特点;化学毒物与损害效应之间 有无因果关系。
(二)毒性分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5
二、毒性及其分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6
安全性与危险性
▪ 安全性(safety):指在规定条件下,外 源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 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 危害(hazard):指当机体、系统或(亚) 人群暴露时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某一种因 子或者场景的固有性质。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4
影响毒性的因素
•经静脉染毒: 化学物质直接入血,吸收系数为1,通常表
现出的毒性最高。 静脉以外途径染毒,一般吸收系数都小于1,
表现出的毒性相对较低。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5
影响毒性的因素
•经口染毒: •化学物质在胃肠道吸收后经由门静脉系统到
达肝脏被代谢(称为首过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代谢产物的毒性直接影响化
2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 第二节 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
和剂量-质反应关系 ▪ 第三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 第四节 安全限值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一、毒物及其分类
二、毒性及其分级
三、毒作用及其分类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五、毒效应谱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9
危险性分析 (risk analysis)
▪ 指对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可能暴露于某 一危害的控制过程。
▪ 包括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交流。 ▪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健康危险度评定是管理
毒理学的基础。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40
危险度评定 (risk assessment)
例如:吗啡(左旋);
特殊:尼古丁(大鼠:一致;豚鼠:右旋 结构是左旋毒性的2.5倍)。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1
影响毒性的因素
2. 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 溶解度、解离度、pH、旋光度、表面张力等。 ➢ 例如:提高在人体内的溶解度,使毒性增强; 乙醇:脂溶性较高,易通过细胞膜类脂层(↑) 季铵盐(强电解质),离子体积较大,不易通过细
二、毒性及其分级:影响毒性的因素
(3)吸收速率
• 不同化学物质: • 即使染毒剂量相同,但吸收速率不同则中
毒表现也将不同。 • 吸收速率快者(如静脉注射):
可在短时间内到达作用部位并形成较高浓度, 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毒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9
二、毒性及其分级:影响毒性的因素
(4)接触频率
• 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 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 • 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 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1
影响毒性的因素
选择毒性的原因:
•(1)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如细菌有细胞壁而人没有,青霉素杀菌但不伤人。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 其毒性代 谢产物的积蓄能力的差异 如:碘治疗甲状腺亢进(甲状腺选择吸收蓄积)。 •(3)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 程的差异
毒性减弱。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9
影响毒性的因素
(2)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 电负性基团与机体中带正电荷的基团相互吸 引,使毒性增强。 例如:-NO3、-C6H5、-CN、-CHO、COR、 -COOR、-CH=CH2、-CCl3等。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0
影响毒性的因素
(3)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 动物体内的酶对光学异构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只能作用于一种光学异构体,产生 毒性;一般地,左旋结构产生毒性。
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能力。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水
26
影响毒性的因素
(2)接触期限
• 在毒理学研究中,通常按给动物染毒的时间长短分 为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 急性毒性试验:1次或24h内多次对实验动物高剂 量染毒;
• 亚急性毒性试验:一周或数周内接触毒物;
• 慢性毒性试验:至少1个月以上,甚至几代内对动 物反复多次低剂量染毒。
②非挥发性毒物:酸性、碱性、两性毒物, 如生物碱、吗啡;
③金属毒物:砷、汞、钡、铬、锌等;
④阴离子毒物:强酸、强碱;
⑤其他毒物:箭毒碱、CO、H2S。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9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①工业化学品: 生产使用的原料、辅助剂、中间产品、副产品、 废弃物、成品等;
②食品中的有毒物质: 天然/食品变质后的毒素,食品添加剂(糖精、 色素、防腐剂);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7
影响毒性的因素
接触期限
许多化学物质的急性染毒与较长时间染毒的 毒性表现不同,一般前者迅速而剧烈,后者 则相对平缓。
除了强度差别外,有时还有性质差别。 例如:苯:急性中毒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
制,而重复接触则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 血病。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8
第一章 食品毒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 毒物、毒性、毒作用、靶器官、量反应 与质反应的概念,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教学目标
▪ 掌握外源化学物、毒物、毒性、安全性与危险 性、生物学标志的基本概念;
▪ 掌握毒性损伤的常用描述指标,食品中残留物 的安全限量指标;
▪ 熟悉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胞组织,故毒性小。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2
3.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 接触途径
• 接触期限 • 速率 • 频率 • ……
• 个体差异 • 身体生理状况 • 其它化学物的影响 • ……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3
影响毒性的因素
(1)接触途径
•多数情况下,化学物质需要进入血液并随血 流到达作用部位才能发挥其毒性; •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经口、经皮、 经呼吸道等)与机体接触时,其吸收系数(即 入血量与接触量之比)是不同的。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0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③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造纸、化工; 1953年日本,废水引起的 “水俣病”);
④日用化学品: 化妆品、洗涤用品、杀虫剂; (汞及其化合物:增白、祛斑;萘、溴氰菊酯)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1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6
毒效应
▪ 指毒物对生物机体的有害作用。 ▪ 毒性是物质内在的一种性质,而毒效应则是一
定条件下的毒作用表现。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7
影响毒性的因素
毒性大小与其结构有关
▪ 1.外源化学物结构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 2.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 3.影响毒性的其他因素 ▪ 4.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与毒性作用的
• 相同化学物质:
即使染毒剂量相同,但接触频率不同,则
中毒表现也将不同。 • 接触的间隔时间小于其生物半衰期,则容 易在体内积累到一定水平产生毒作用;
• 间隔时间较长,则在体内不易积累到该水
平,较难产生毒作用。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0
影响毒性的因素
4.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与毒性作用的关 系
六、靶器官
七、生物学标志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4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
▪ 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 是指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可能与机
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 用的化学物质。 ▪ 内源化学物:机体内原已存在的,或者代谢过 程中形成的产物或者中间产物。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2
选择毒性的原因:
•(3)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 程的差异
如:磺胺类药物:参与细菌体内合成叶酸,故对细 菌有毒作用,而对人无作用。
黄曲霉毒素B1:对小鼠致癌作用小,而对大鼠则产 生肝脏肿瘤。
甲醇:体内代谢形成甲醛及甲酸盐,最终形成CO2 和水;但眼睛缺少相应酶类(无法代谢),故甲醇 已造成双目失明。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7
毒物的分类
(1)按其毒理作用分:
①腐蚀毒:强酸、强碱、酚类;
②实质毒:砷、汞、铅等重金属; 无机磷、毒藫;
③酶系毒:有机磷、氰化物;
④血液毒:CO、亚硝酸盐、蛇毒;
⑤神经毒:醇类、麻醉药、催眠 药。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8
毒物的分类
(2)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
①挥发性毒物:氰化物、醇类、有机磷;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3
影响毒性的因素
▪ (4)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致损害的 修复能力的差异。
如:N-甲基-N-亚硝基脲:诱发大鼠胸部肿 瘤,而肝脏无损(解毒)。
▪ 选择毒性反映了生物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使毒理学动物试验结果外推至人发生 困难。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4
二、毒性及其分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4
中毒
▪ 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 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 一般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