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动方案之工作方案公文格式

活动方案之工作方案公文格式

工作方案公文格式【篇一:公文格式】主标题(又称一级标题)为二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为三号黑体三级标题为三号仿宋加粗。

正文均为三号仿宋。

【篇二:公文基本格式要求】公文基本格式要求结合日常公文处理实际,提出一些基本要求,请认真研读执行。

一、公文写作1.方向要正确。

撰写公文必须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本企业的制度、规定,并能客观、完整、准确地体现本单位、部门所要表达的意图。

2.主题要突出。

起草公文要开门见山,简明准确,要合理安排正文结构,做到层次、条理清楚,要确保请示件一事一文,不可一文多事。

3.表达要深入。

尤其请示件,一定要内容完整、有深度。

例,对于涉及到经费方面的请示项目,在明确理由的同时,还应拿出依据,测算经费,并提出合理方案,或拟定几种方案,阐明利弊,供领导决策借鉴,从而增强文件的前瞻性和批办效果。

5.用语要得体、规范。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文句严谨,周密、准确,不生歧义,没有漏洞、失当之处。

- 1 -(2)简明,精炼,去浮辞,忌冗长空泛。

(3)文理通顺,符合语法、逻辑规律。

(4)格调郑重、严肃、客观,不主观褒贬、肆意渲染,不矫操造作、虚构加工,体现公文的权威性。

(5)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忌堆砌词藻,滥用辞格。

(6)要使用规范化公文书面词语,现重点例举以下几种常用词进行说明。

称谓词,第一人称用“我”、“本”,第二人称用“贵”、“你”,第三人称用“该”。

领叙词,一般有根据、依据、按照、遵照、接、顷接、近接。

作为下文依据的词有悉、收悉、敬悉、欣悉、惊悉、恭悉、获悉、谨悉等。

表示目的的词有“为”、“为了”。

表示理由的词有“由于”、“因为”、“兹因”、“鉴于”。

承转词常用的有“据此”、“为此”、“故此”、“有鉴于此”、“基于上述”、“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总之”、“总而言之”。

时态词不能用“明年”、“后年”等不准确的词,而应使用具体化的年、月、日。

此外常用的时态词有兹、现、将、值此、时值、按时、准时、届时、在即、立即、当即、先期、逾期、片刻、曾经、暂、暂行等。

- 2 -结尾词,一般有此复、特此批复、特此函告、特此报告、为盼、为要。

还有致意性结尾词,如谢谢合作,谨致谢意,顺致诚挚问候等。

公文语言要符合发文机关职权、符合文体特点、符合行文关系,下行文要明确肯定,平行文、上行文要用语谦和,分寸适宜。

“请示”要求理由充分,必要性、可行性阐述清楚,在结尾处不能含糊,如“请领导考虑”、“上述意见不知妥否,请上级酌定”就含糊其词,而应当明确请求批示,例如,“妥否,请批示。

”等就比较明确。

6.字句要正确。

避免病句、错字、标点乱用等文字性错误,减少语句前后缺乏逻辑性、关联词使用不恰当、标题不准确、不确切等表达上的错误。

7.引文要准确。

常见的错误有:引用某个相关文件名称时,公文文号臵前,标题臵后,或者引文文号中的六角号“??”用“[]”代替,正确格式应为“《标题》(文号)”;引用会议纪要内容时,专门强调某个领导提出某某事项,不符合行文规定。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会议强调某某事项,不出现个人姓名;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不符合相关规定等错误。

二、文种使用公文种类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13 - 3 -种。

1.不能漏写文种。

2.不能自编文种,行文时必须在上述13个文种中选择适当的文种,避免出现“说明”、“建议”、“要求”等自编文种的现象。

3.正确选择文种。

要依据发文机关的职权选择,上行文多采用“请示”或“报告”,必要时也可使用“意见”;平行文用“函”,指在同一系统内部平级单位之间或不相隶属的任何级别的单位之间;下行文使用的文种有“通知”、“通报”和“批复”等。

要注意几个易出错文种的正确使用:“请示”和“报告”,“请示”需上级批复,而“报告”则是向上级汇报,不须批复。

“请示”必须是一文一事。

“通知”和“通报”,“通知”具有执行性,主要用于批转下级机关行文,转发公文,印发本机关公文;通报具有教育性,如批评、表扬及情况通报等。

“决定”和“决议”,这两个文种都属于下行文,具有决策性,但决议是党的机关文种之一,而且是会议通过的,在题注中要注明是哪次什么会议什么时间通过的。

- 4 -三、公文格式规范的公文包括眉首,正文和版记三个部分。

1.眉首。

一般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与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6个部分。

上行文必须要注明签发人姓名。

2.正文。

一般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及成文时间,有时还有附件。

(2)主送机关。

“请示”不能多头主送。

(3)成文时间。

成文时间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3.版记。

版记部分包括主题词、印发机关、印刷份数和发文时间。

(1)主题词:主题词应主要选择名词、动名词和名词性词组,有些公文标注的主题词是将标题简单割裂,有的甚至出现介词“关于”、动词“调整”等等,对于揭示公文主 - 5 -【篇三:公文的格式规范】公文的格式规范一、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一)用纸、排版及装订规则(3)公文的版心上边沿至发文机关标识的距离,除函为零之外,命令为20mm,请示、报告为80mm,其它为25mm。

用以标注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

(4)公文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正文中如遇空白处不能盖下印章时,应调整正文字距、行距,务使正文与印章同处一页,不能出现“此页无正文”字样。

公文从左至右横排。

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并用汉字和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习惯书写、排版。

(5)公文要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

(二)行政机关公文的文面格式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为《公文格式》)将公文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3部分18个要素。

分述如下:1、眉首部分——即公文的版头部分,位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

(1)公文份数序号《行政公文办法》规定,绝密、机密级公文应标明份数序号。

公文份数序号简称份号,即同一文件份数的顺序编号,其作用是便于登记、分发、核查和统计文件。

序号用7位(不够7位时前面用0)阿拉伯数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凡有保密要求的公文,应当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标明密级。

秘密分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标识时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间空1字(无保密期限情况下)。

2001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注明保密期限。

”如公文需标明保密期限,应在密级程度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而秘密等级的两字之间不空字距,如“秘密★6个月”,“机密★1年”,“绝密★26年”等。

特殊情况下,保密期限为长期的,可标为“绝密★长期”。

还有一种免标保密期限的,如“绝密”,则表示按该密级的最长保密期限处理(绝密30年、机密20年、秘密10年)。

(3)紧急程度这是对公文送达时间的要求,分“特急”、“急件”,电报分“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顶格标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秘密等级标在第1行,紧急程度则标在第2行。

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保密期限与紧急程度视文件需要而标识。

(4)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又称文件名称,位于公文首页眉首中央,一般采用红色套印,所以正式公文俗称为“红头文件”。

发文机关标识通常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

如《国务院文件》,《上②发文机关名称(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种名称。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国务院任免通知》等,主要用于命(令)、任免通知、会议纪要等少数几个文种。

如是联合行文,标识发文机关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两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列;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是一份公文特定的代号。

联合行文时,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如果是“命令”类公文,则按司令者任职期间发文的“流水号”为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标注在发文机关标识正下方,空2行红色反线之上4mm处。

在没有签发人标识时,居中排布;有签发人标识时,发文字号居左空1格,签发人居右空1字排布。

它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三个要素组成。

如“国办发[2001]5号”、“沪府发[2002]1号”等。

机关代字应选用代表本机关名称特点的字构成,尽量简短,一般不超过五个字。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发文机关的代字,即文件是以什么机关的名义发出的,“国办”就是表示该文件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发出;第二层次是部门代字,如文件是由发文机关内部的某一部门主办的,则可以在机关代字后面加上部门代字,如“国办秘”就是表示该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主办的;第三层次是文件类型或文种代字,如“国办发”就表示是国务院办公厅的普发性文件;“国办批”就表示是国务院办公厅的批复;“国办函”就表示是国务院办公厅的函件,等等。

年份应标全称,不应简化,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并用六角括号“﹝﹞”括入。

序号是按年度统一编制的发文流水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前面不加“第字”和虚位“0”字。

(6)上行文签发人凡上报的公文,应当标注核准并签发文稿的机关负责人姓名,以示公文的具体责任者,即“签发人”,是该公文开始生效并对其负责的标志。

新的《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上行文应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其中“请示”应在附注中注明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后标全角冒号,姓名用3号楷体,与发文字号并行居右空1字排布。

联合发文时有多个签发人,则主办单位签发人的姓名标识于第一行,其他签发人姓名按发文机关顺序,从第二行起上下依次排列,同时下移发文字号,使之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红色反线也同时下移,与发文字号的间距仍保持4mm。

签发人姓名可用铅印或打印,不必亲署。

(7)红色反线发文字号与签发人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即156mm)的红色反线。

2、主体部分——反映公文的主要内容,位于首页红色反线以下,末页主题词(不含)以上。

(1)公文标题标题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居中排布,可一行或多行;回行时,要词意完整(不要将双音节词或固定词组拆开;也不要将“的”字排在行首)、排列对称、间距适当。

如果标题行数过多,可将标题上移1至2行,即减少与红色反线之间的空行或不空行,以保证正文在首页出现。

标题应准确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文种。

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标题有三种形式:一是完全式。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如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

三是附加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