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部件清洗作业指导书

零部件清洗作业指导书

零部件清洗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提高零部件清洗工的安全、环保、节能意识,规范清洗工的工作行为,减少因工作失误造成人身伤害及环境污染事故。

2适用范围
清洗作业人员。

3本岗位一般环境因素/危险源
3.1一般环境因素
3.1.1 废清洗剂、水排放。

3.1.2 废布、废纸的排放。

3.2一般危险源
3.2.1 清洗区不通风或通风不良。

3.2.2 作业现场物品杂乱
4本岗位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
废酒精的排放
5环境/安全防护用品、装置及设施
耐腐蚀的手套、清洗专用各种毛刷、工作服、工作鞋和灭火器以及盛酒精的容器。

6应急措施
6.1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采取适当措施施救。

并根据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

6.2 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立即用灭火器施救,严重时及时拨打“119”。

6.3同时向本单位安技员、领导、生产部报告。

7 作业要点
7.1 零部件分类
7.1.1铜、铝导体类:包括镀银、镀铜及不要求电镀的导体、屏蔽件等。

7.1.2瓷瓶、盖板、法兰类:主要是与SF6气体接触的零部件。

7.1.3在SF6气体中的金属机架、连接件类。

7.1.4触指类。

7.1.5弹簧类。

7.1.6绝缘件、密封圈、橡胶条类:包括绝缘拐臂、O形密封圈、密封垫圈、橡胶条密封条等。

7.1.7磷化、发蓝零部件类。

7.1.8不在SF6气体中的支撑架类:包括金属机架、连接件、压板、支撑架等。

7.1.9紧固件类:包括螺栓、螺杆、螺钉、螺母、垫圈、弹簧垫圈等。

7.1.10其他种类:包括现场返回零部件和以上之外的零部件。

7.2零部件表面清洗处理方法见零件清洗明细表。

除表中规定外,如果零部件组装前,表面清洁度较高,则由领班指定人员目视判断是否清洗并确定清洗方法、范围。

7.3零部件清洗处理结果确认
7.3.1零部件表面清洗处理应按照图样要求、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执行。

7.3.2如果7.3.1条中无具体规定,则由操作者目视判断是否合格。

7.4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扫现场,将清洗废物分类回收。

8 相关文件
Q/PGJ G19.020-2010 《污水、废气、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Q/PGJ G19.021-2010 《固体废物防治管理制度》
附加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由设备管理课起草并负责解释。

本作业指导书编制:***
校核:***
批准:***
零件清洗明细表。

相关主题